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磺胺二甲异恶唑与HSA的结合性质及其对HSA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2 14:46

  本文选题:磺胺二甲异恶唑 + 人血清白蛋白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5年04期


【摘要】:在模拟人体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荧光、紫外、红外和圆二色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磺胺二甲异恶唑(SIZ)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实验表明,SIZ对HSA的荧光猝灭属于形成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SIZ与HSA有中等强度的亲合力,结合常数在104 L·mol-1数量级,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1,计算热力学参数焓变(ΔHΘ=-25.24kJ·mol-1)和熵变(ΔSΘ=-4.53J·mol-1·K-1)值表明,氢键与范德华力是SIZ与HSA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荧光竞争实验表明,SIZ位于HSA亚结构域IIA的疏水空腔(Site I位),分子模拟证实了这一结果。紫外、同步荧光、圆二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测定显示,SIZ与HSA结合诱导了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部分改变,蛋白质多肽链部分伸展,结构松散,使α-螺旋含量降低,HSA表面疏水性降低。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lfamethoxazolium (SIZ)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UV, IR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molecular simulation technique under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acidity of human bod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HSA by Sizz belongs to the single static quenching of the complex. SIZ has a moderate affinity to HSA,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 is in the order of 104L mol-1. Th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enthalpy change (螖 H -25.24 kJ mol -1) and entropy change (螖 S -4.53J mol-1 K-1) indicate that hydrogen bond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IZ and HSA. Fluorescence competi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iz is located in the hydrophobic cavity site I of the HSA subdomain IIA, which is confirmed by molecular simulation. UV,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circular dichrois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Sizz combined with HSA induced partial changes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HSA, the protein polypeptide chain was partially extend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loose. The hydrophobicity of HSA surface was decreased by reducing 伪 -helix conten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期刊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67013,31460422)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3ACB20006,20142BAB204001) 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20141BBG70092)
【分类号】:R914;O6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琼;倪永年;;荧光光谱法研究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6期

2 张国文;汪浪红;王亚萍;;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探测糖精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国文;汪浪红;王亚萍;;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探测糖精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年04期

2 丁琼;倪永年;;银纳米对尼古丁与BSA作用的抑制效应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年12期

3 张秋兰;倪永年;;光谱和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4年01期

4 张国文;周雪;刘钰红;;磺胺甲噻二唑与HSA的结合性质及其对HSA结构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4年05期

5 潘军辉;万宇俊;张萌;蒲超群;王亚萍;张国文;;荧光光谱法研究甜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5年02期

6 胡松;曾霓;刘英英;潘军辉;张国文;;光谱学技术研究食品着色剂柠檬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性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琼;小分子物质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纳米材料对其影响方面的一些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2 周华丽;几种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喜增,白春礼,林璋,王乃新,王琛;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反应[J];分析化学;1998年02期

2 张晓星;何苗;刘爱林;陈伟;林新华;;荧光法对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年02期

3 查隽;何华;刘铁兵;李杉杉;焦庆才;;荧光光谱法研究共存碳纳米管对牛血清白蛋白与加替沙星相互作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1期

4 龙小涛;何嘉锐;叶雪丽;;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抑制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2年06期

5 王琳;张国文;;光谱法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丝桃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倪永年;刘秋红;;光谱法研究金霉素和土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3期

7 金艳红;李来生;陈会明;何小英;;荧光光谱法研究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9年04期

8 胡玉婷;张国文;;蛇床子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3期

9 丁琼;倪永年;;荧光光谱法研究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顺清;;砜桥杯[4]芳烃与金属铽的荧光猝灭特性研究[J];天中学刊;2007年02期

2 陈建新;张兴康;万超志;徐广智;;氮氧稳定自由基对染料荧光猝灭的研究[J];化学通报;1986年07期

3 江云宝,许金钩;烷基苄基铵对芘的荧光猝灭行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4 黄承志,李克安,童沈阳;氯化钠介质中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对铈(Ⅲ)的荧光猝灭机理[J];分析化学;1997年07期

5 刘健;吴红波;赵杰;王新颖;;芳香双炔醇的合成及其对硝基苯的荧光猝灭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6 江云宝;许金钩;;十二烷基磺酸钠增强的吡啶摀对芘的荧光猝灭[J];化学学报;1992年06期

7 柯惟中,汪长明,余多慰;激光喇曼谱中荧光猝灭技术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傅生会;刘忠芳;刘绍璞;;头孢噻肟钠与吖黄素的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分析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4年04期

9 侯明,金广丽;铁(Ⅲ)-过氧化氢-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应用[J];分析化学;2000年09期

10 杨传孝;孙向英;;三聚磷酸钠稳定硫化镉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铁[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史聪颖;梁家杰;周克楠;付强强;向军俭;唐勇;;基于FRET的新型莱克多巴胺荧光猝灭试纸条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高旭;李树伟;马玉洁;;基于荧光猝灭研究牛血清蛋白与铬(Ⅵ)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莹;兰秀风;高淑梅;倪晓武;陆建;沈中华;;紫外光激励乙酸溶液荧光淬灭的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亚楠;田丰收;陈亚红;;硒对酶催化产物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及其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3分会:分析可视化及交叉学科新方法[C];2014年

5 蒋治良;温桂清;康彩艳;黄智;;羟基自由基的罗丹明S缔合微粒荧光猝灭分析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南南;王景霞;江秀明;周长智;李建伟;向国强;;聚马来酸衍生物多层膜无机阴离子荧光猝灭[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蒋治良;邹彩霞;刘绍璞;;PMo-RDG缔合物纳米微粒体系的荧光猝灭和减色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多元络合物会议论文[C];2002年

8 张莹;吕荣;于安池;;乙酰基酪氨酸和乙酰基色氨酸对Eosin Y的荧光猝灭超快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9 林玲;肖来龙;赵丽;谢超;陈曦;;基于氧荧光猝灭原理的BOD检测的研究[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点;一种灵敏的荧光检测器[N];北京科技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玲;无机污染物的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检测新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华大学;2008年

2 陈国洋;消散因子石英晶体微天平和荧光猝灭动态监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人唾液的相互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林锋;表面等离子共振和荧光猝灭动态监测三种天然色素与人唾液及富组蛋白5的相互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4 王文君;红茶和绿茶多酚与猪胰腺α-淀粉酶相互作用的酶催化动力学和荧光猝灭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宋红艳;芦荟多糖的荧光猝灭和电化学法测定及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谢顺萍;微胶囊荧光猝灭Hg(Ⅱ)的分析及金属纳米颗粒荧光猝灭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阿斯古丽·麦麦提;分子印迹—荧光猝灭方法的建立及甲硝唑等药物的分析应用[D];新疆大学;2013年

8 陈静坤;红茶和绿茶多酚与人唾液α-淀粉酶相互作用的酶促动力学和荧光猝灭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周尚;分子光谱法研究染料及生物大分子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志恒;喹诺酮类药物的荧光分析及黄酮化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9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79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