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具有眼球屏障穿过作用的Tat PTD-Endostatin-RGD的制备、滴眼抑制眼底新生血管生成及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5 03:14

  本文选题:Tat + PTD ; 参考:《山东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视网膜和脉络膜中血管畸形增生是很多疾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P)以及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等疾病。对于眼底新生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法、玻璃体切除术和药物治疗3种方法。其中,药物治疗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眼睛存在多种生物膜屏障,使得大分子药物在局部滴眼给药后难以跨膜进入眼底病变处发挥作用,只能通过玻璃体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玻璃体注射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作为一种内源性新生血管抑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而且在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Es不能自主穿透眼球屏障到达眼底病变处发挥作用,只能选用传统的玻璃体注射进行给药,同样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为了使Es能够自主到达眼底,本课题组已证明将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人类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反式激活因子的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 of the transacting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Tat PTD)与Es融合表达后得到的重组蛋白Tat PTD-Es能够到达眼底。但是,由于Tat PTD的穿膜能力较强,使得目标分子的分布不可控,导致目标分子不能大量富集于病灶处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Tat PTD-Es进行进一步改造。整合素αvβ3在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处高表达,并且具有三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因此RGD对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具有靶向性。故本课题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穿膜肽Tat PTD和靶向肽RGD分别融合到Es的N端和C端表达得到重组蛋白Tat PTD-Es-RGD,以期望其能够自主穿透眼球屏障并能靶向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 Tat PTD-Es-RG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选取pET28a(+)作为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s、pET28a(+)-Tat PTD-Es、pET28a(+)-Es-RGD和pET28a(+)-Tat PTD-Es-RGD,转化入E.coli Origami2 (DE3)进行表达,其中表达出的Es和Tat PTD-Es不带有任何标签,而Es-RGD和Tat PTD-Es-RGD带有纯化标签6×His-tag。利用Ni2+-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Es-RGD和Tat PTD-Es-RGD,利用Heparin-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Es和Tat PTD-Es,所得产品再经Sephadex G-50进行进一步纯化。为了提高产量,考虑从包涵体中获得目的蛋白。摸索包涵体的洗涤条件,采用稀释法复性包涵体蛋白,考察不同GSSG/GSH对复性效率的影响,最后经亲和层析和Sephdex G-50从复性液中纯化出目的蛋白。结果表明,获得可溶性表达的条件如下:Es、Es-RGD和Tat PTD-Es-RGD为25℃诱导16h,Tat PTD-Es为37℃C诱导4h;而4种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条件均为37℃诱导4h。3L发酵产物的裂解液上清可分别得到0.5 mg、4.2mg、3.4 mg和3.2 mg的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对于包涵体的复性,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复性效率达到最高时,GSSG/GSH分别为1:1、1:1、0.2:1和0.8:1。对于3 L的发酵产物,从包涵体中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的产量分别为5.8 mg、9.6 mg、18.9 mg和15.1 mg,纯度分别为90.1%、85.6%、80.6%和90.3%。(2) Tat PTD-Es-RGD的体外活性及体外穿透眼球屏障的能力采用CCK-8法测定从包涵体蛋白中分离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Es、Tat PTD-Es、 Es-RGD和Tat PTD-Es-RG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评价重组蛋白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用划痕实验考察重组蛋白对内皮细胞EAHY926迁移的抑制作用;利用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考察重组蛋白对内皮细胞EAHY926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重组蛋白均能抑制内皮细胞EAHY926的增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浓度为8 μmo/L时4种蛋白的抑制率均能达到80%左右;在CAM模型中,4种重组蛋白均能抑制由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与bFGF组相比Tat PTD-Es-RGD可以使血管面积由(38.4±3.2)%降低到(17.9±2.5)%,并且与Es组相比,其它3种重组蛋白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均无显著性差异;划痕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Tat PTD-Es-RGD在24 h能抑制(54.92±3.36)%的内皮细胞EAHY926迁移,在48 h仍能抑制(42.30±7.92)%的细胞迁移,4种重组蛋白对内皮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相似;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能够显著地抑制管状结构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其抑制率分别为(60.77±8.42)%、(60.30±8.41)%、(64.89±6.38)%和(61.70±6.38)%。结果表明,在Es的N端和C端分别引入Tat PTD和RGD后,并没有对Es的活性产生显著性影响。采用air-lifting多层培养大鼠角膜上皮细胞(ra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 RCEC)构建体外角膜屏障,采用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RMEC)和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at retina microvascular pericytes, RRPC)共培养的方法构建体外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BRB);通过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TEER)值和荧光素钠(Na-F)渗透率对上述两种屏障的性能进行评价;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目的蛋白,通过荧光酶标仪来测定穿透屏障的重组蛋白浓度从而判定不同重组蛋白的穿膜能力;利用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 SNAP)上调BRB共培养物中RMEC表面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考察FITC标记的Tat PTD-Es和Tat PTD-Es-RGD的穿膜能力,间接反应两种重组蛋白与RMEC表面整合素αvβ3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建立的体外角膜屏障和BRB均具有较好的生物膜屏障的特性;对于角膜屏障,与Es相比,Tat PTD-Es和Tat PTD-Es-RGD组均在下室中检测到较高的荧光强度,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Es-RGD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Tat PTD-Es和Tat PTD-Es-RGD具有较强的穿透角膜屏障的能力;BRB模型中检测到与角膜屏障相似的结果,表明相对于Es而言,Tat PTD-Es和TatPTD-Es-RGD同样具有较强的穿透BRB的能力;与未加入SNAP刺激的BRB模型相比,Tat PTD-Es-RGD的穿膜能力显著性地降低,而Tat PTD-Es并未与之前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间接证明Tat PTD-Es-RGD与RMEC表面的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亲和性。(3) Tat PTD-Es-RGD眼部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对重组蛋白的眼部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4种重组蛋白在滴眼给药后能否到达视网膜及在视网膜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Tat PTD-Es和Tat PTD-Es-RGD在视网膜中的最高浓度(Cmax值)分别为(8.43±0.85)ng/mg和(9.42±0.77)ng/mg,与Es最高浓度(0.68±0.10)ng/mg相比,显著性升高。Tat PTD-Es和Tat PTD-Es-RGD在视网膜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9.64±1.31)h和(11.03±1.95)h,另外两种蛋白质的半衰期没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带有Tat PTD的重组蛋白能够通过局部滴眼到达眼底,而且Tat PTD-Es-RGD的浓度相对较高。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IR)模型,通过滴眼给药后,对4种重组蛋白的药效学进行评价。视网膜铺片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Tat PTD-Es-RGD和Tat PTD-Es滴眼组的无灌注区面积和新生血管簇面积显著性降低,且Tat PTD-Es-RGD滴眼组的效果要显著优于Tat PTD-Es;HE染色结果说明,与负对照组相比,Tat PTD-Es-RGD和Tat PTD-Es滴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显著性地降低,且Tat PTD-Es-RGD滴眼组更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负对照组相比,Tat PTD-Es-RGD和Tat PTD-Es滴眼能够显著性地抑制VEGF在视网膜处的表达,且外源性Es的染色结果显示,这两种重组蛋白通过滴眼给药的方式能够到达视网膜。以上结果证明,Tat PTD-Es-RGD和TatPTD-Es均能够通过局部滴眼的给药方式到达视网膜并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且由于靶向肽RGD的引入使得Tat PTD-Es-RGD的效果要优于Tat PTD-Es。(4) Tat PTD-Es-RGD抗肿瘤转移活性的研究建立黑色素瘤B16-F10人工肺转移模型,考察重组蛋白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造模后腹腔注射不同重组蛋白(20 mg/kg)14 d,均能显著性降低小鼠肺表面的肿瘤结节数,且Tat PTD-Es-RGD组的结节数要显著地低于其它3种重组蛋白组;HE染色结果表明给药组的肺组织肿瘤结节面积明显降低,细胞核异性数明显减少,并少见炎症细胞浸润,其中Tat PTD-Es-RGD组的肿瘤结节的面积最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种重组蛋白均能显著性地抑制CD34的表达,CD34+微血管面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其中在Tat PTD-Es-RGD组中达到最低。这表明,重组蛋白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其中Tat PTD-Es-RGD的活性要显著高于其它3种重组蛋白。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结论:(1)首次构建出大肠杆菌表达菌株pET28a(+)-Tat PTD-Es-RGD,并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2)重组蛋白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均能在体外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生成及CAM血管生成,并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活性。(3) Tat PTD能够携带Es穿透体外角膜屏障和BRB,而Tat PTD-Es-RGD与RMEC表面整合素αvβ3分子具有较高的亲和性。(4)重组蛋白Tat PTD-Es和Tat PTD-Es-RGD能够通过局部滴眼到达视网膜并发挥较好的药效,并且Tat PTD-Es-RGD的药效要优于Tat PTD-Es。(5)重组蛋白Es、Tat PTD-Es、Es-RGD和Tat PTD-Es-RGD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其中Tat PTD-Es-RGD的活性要显著高于其它3种重组蛋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益金;陆俊佳;覃霞;畅荣妮;赖青鸟;华荣;方玲;吴华裕;侯伟;吴飞翔;谢彤;袁志刚;舒伟;;人与鼠源内皮抑制素不同标签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夏铸;丁惠惠;张万萍;余瑜;;全长hPPARγ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J];光谱实验室;2013年02期

3 何冰芳;米兰;陈文华;;大肠杆菌蛋白质分泌机理及其重组蛋白分泌表达新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4 武瑶;梁雯婧;李成;商旭;丛丽娜;;热处理对海参溶菌酶C端多肽的抑菌活性和结构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5期

5 孙国凤;;制造重组蛋白的全自动化工厂[J];生物技术通报;1992年03期

6 黄六容;蒋露银;陈文瑞;梁徽铁;王继华;马海乐;;超声对大肠杆菌生长和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年04期

7 宗志鹏;步翠玉;张耀洲;;家蚕一个DDRGK超家族成员的克隆及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卫红飞;王丽颖;;重组蛋白发酵[A];东北三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关怡新;姚善泾;;重组蛋白的体外复性技术研究进展[A];浙江省化工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省(市)际化学化工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潘夕春;丁国富;周红;;人TLR9受体LRR8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任道锋;;旋毛虫基因Ts43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鉴定[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曹珊珊;吴开春;张英起;樊代明;;重组蛋白GX1-nrhTNFα的表达,纯化和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6 谭江琳;袁顺宗;彭旭;马兵;黄正根;程文广;王小娟;甘成军;贾雄飞;王庆红;贺伟峰;胡婕;张小容;胡晓红;罗高兴;吴军;;人重组蛋白P311的原核表达纯化与鉴定[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晔;蒋天舒;陈燕;娄加陶;吴传勇;陈波;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结核杆菌Ag85A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李存保;王美玲;;尿卟啉原Ⅲ合成酶(UROS)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玉梅;孟多佳;时成波;常军亮;张宁;迟春萍;曹玉锋;于爱东;;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P17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A];2011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灵霞;吴雪琼;史迎昌;梁建琴;张俊仙;;几种结核分支杆菌重组蛋白诱发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成刚 左朝胜;复能与罗氏携手人类重组蛋白研发[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姜煜;前七月本市民企进出口同比增76%[N];北京日报;2011年

3 何丽君;哈四个高技术项目通过验收[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4 记者 薛婧;哈尔滨再添新动力[N];黑龙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具有眼球屏障穿过作用的Tat PTD-Endostatin-RGD的制备、滴眼抑制眼底新生血管生成及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于长明;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重组蛋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3 丁大勇;重组再生蛋白3的表达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孙蕊;双功能重组蛋白靶向免疫治疗肿瘤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刘文俊;基于逆向相变和自裂解的重组蛋白表达和纯化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扬州大学;2014年

6 王盛典;人白细胞介素15cDNA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及其重组蛋白的纯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7 张晶;小鼠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其预防化疗骨髓毒副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卢爱桃;STLV-1/BV重组蛋白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及液相芯片诊断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徐莉娟;诊治法布莱氏病的单抗及重组蛋白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潘红春;重组蛋白hCH-2的PEG修饰及其初步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易;灰葡萄孢蛋白激发子BcSpl1诱导番茄抗病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郝明强;表达HPV6型L2△E7E6重组蛋白的工程菌株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3 齐亚坤;化脓性链球菌溶血素O和人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解帅帅;GlnRS与ArgRS多抗的制备及表达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5 刘会珍;拟南芥IAA7和TIR1在E.coli和果蝇S2表达系统中的表达[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商鹏飞;鸡内脂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测定[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黄夏冰;共抑制分子VISTA胞外段重组蛋白表达及其对EAE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何赛;人Irisin重组蛋白的表达、分离纯化及活性鉴定[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文月;重组蛋白Tat-TPI诱导的CD8~+T细胞应答参与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10 韩彦锋;hTFPI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1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31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