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致不良反应国内外文献分析
本文选题:帕利哌酮 + 药物不良反应 ; 参考:《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22期
【摘要】:目的:分析帕利哌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帕利哌酮2006年上市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利哌酮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25例次;其年龄分布以21~40岁年龄段较多(13例,60%);多发生在用药后8~30 d(8例,3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较多,以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多见(11例,44%),其中又以迟发性运动障碍为主。结论:临床合理使用帕利哌酮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rpiperazon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adverse reactions (ADR)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CNKI) and Weip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journals) database were search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ince the listing of Paliperidone in 2006. Results: a total of 25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ir age distribution ranged from 21 to 40 years old in 13 cases with more than 60 cases. Most of them occurred at 830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in 8 cases with 32 cases. More organs or systems were involved. There were 11 cases with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e damage, and 11 cases with delayed motor disorder. Conclusion: monitoring of drug u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
【分类号】:R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施玮;段明君;;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致较大范围水肿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邓良华;刘青梅;郑庆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J];吉林医学;2008年15期
3 肖春兰;;帕利哌酮致发热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4 黄自勇;刘金华;谈雪良;沈明华;;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一例[J];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5 周婧;;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帕利哌酮缓释片[J];医药导报;2010年10期
6 余晓仪;钟思俊;王佩玲;;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国兴;谢国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国产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重庆医学;2011年17期
2 陈涛;阮召锐;陈明钟;陈鸿琴;陈元生;;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9期
3 苏旭江;易峰;;帕利哌酮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4 王明龙;汪志良;;精神药物的半衰期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3年06期
5 张晓明;;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8期
6 王春江;;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4期
7 刘松柏;李春芳;张婷;;奥氮平联合电刺激治疗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09期
8 何汝冰;胡建平;郝军峰;陈钊;屈艳妮;潘贵春;;多元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07期
9 王红丽;宋彦;于宝德;于守臣;;牡丹江市精神分裂症就诊治疗现状调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22期
10 宋艳萍;孔永彪;;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晚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毛稚霞;王勇;;抗精神病药物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药治疗[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郝红兵;;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临床评价[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郝红兵;;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临床评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宝琴;某市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莉;宋小珍;梁素改;黄秀梅;宫晓鸿;黄颐;;齐拉西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2 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3 翟金国;赵靖平;;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药:帕利哌酮[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4 王冬梅;;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年03期
5 马雁冰;李小静;;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期精神分裂症79例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6 李绍敏;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病人月经周期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解魏卫;张超;唐伟;;帕利哌酮缓释片致水肿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8 刘艳红;陈景旭;卞清涛;王宁;吕建宝;杨甫德;;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催乳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9 孟新珍;罗克勇;;利培酮致凹陷性水肿1例[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5期
10 杨建红;郑毅;姜长青;陈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中权,闫秋杰,吴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2 翟秀芝,张吉柱;利培酮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8期
3 王海燕,陈桂英,李素平;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年09期
4 关均禄;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传染病药学;2001年02期
5 刘琳,刘会玲,李成建;氟康唑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2年S1期
6 ;警惕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J];河南医学研究;2003年04期
7 刘华,吕建峰;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03期
8 赵春景,姜成丽,曹亚丽;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4期
9 王英,徐波;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J];青岛医药卫生;2004年03期
10 麦桂英,阎宏,李梅,欧杰雄,刘顺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眼科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和善;;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对策[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3 陈晓红;;194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张祥霞;唐丽娜;王丽;;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总结[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龚央聪;;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在医疗机构中存在的不足[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梅;;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10例分析[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7 谢明剑;陈寿;郑步青;;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46例分折[A];心脑病药物临床评价专家谈[C];1998年
8 侯芳;;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曾桄伦;朱斌;孙炽津;;注射用桔丙酯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报道[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周宇;;我院180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A];海南省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也;应尽快建立不良反应赔偿基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方剑春;企业与临床各负其责 别让不良反应演变成不良事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国旺;不良反应报告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张青梅邋苏育敏;如何判断药品的不良反应?[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陈素娟邋康荣辉;福建推动药械不良反应监测规范化[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浙文;杭州市建立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咨询专家库[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王秋冬;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少或避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龚翔;尽量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阎红;抗生素不良反应接近半数[N];健康报;2007年
10 ;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文;上海市骨关节疾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莉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及中枢神经毒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琳;实现核对严重不良反应的半自动化[D];复旦大学;2012年
2 王智璇;云南省322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唐乐;临床针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黎木国;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刘丽辉;基于中药ADR效益风险评估方法的创新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杨岚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报告质量的评价与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李慧;自发呈报系统中药品属性选择对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亚楠;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9 马小玲;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武之洋;依维莫司在肿瘤治疗中代谢相关不良反应的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7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3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