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OECD遗传毒性最新修订指导原则的解析

发布时间:2018-05-28 13:07

  本文选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 遗传毒性 ; 参考:《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18期


【摘要】:基于新技术方法的呈出、管理需求的变化和动物福利的考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化学品检测的指导原则定期得到回顾修订。2014年9月26日,OECD正式生效了几项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的最新修订版,包括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哺乳动物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同时新增了体内啮齿类碱性彗星试验的指导原则。本文对最新修订版的指导原则与旧版本的指导原则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主要差异点,为国内遗传毒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和遗传毒性指导原则的修订完善提供指导线索。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hanges in management need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animal welfare,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guidelines for chemical testing are regularly reviewed and revised. On 26 September 2014,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ially entered into force the latest revised guidelines for several genotoxicity tests, Including in vitro mammalian cell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 in vitro mammalian cell micronucleus test, mammalian erythrocyte micronucleus test and mammalian bone marrow chromosome aberration t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rodent alkaline comet test in vivo are added. This paper contrasts and analyz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latest revised edition and the old version, expounds the main differences, and provides a guiding clu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genotoxicity assessment and the revis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genetic toxicity guiding principles.
【作者单位】: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铭;黄芳华;周长慧;常艳;王庆利;;ICH遗传毒性指导原则S2(R1)修订要点及相关背景介绍[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长慧;张铭;王征;涂宏刚;黄芳华;王庆利;常艳;;流式细胞仪检测啮齿类外周血微核的方法学验证[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07期

2 马磊;马玉楠;陈震;蒋煜;;遗传毒性杂质的警示结构[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18期

3 黄芳华;王庆利;;药物遗传毒性研究评价的技术要求与常见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玉巧;白国胜;王宇梅;田俊丽;;芦荟软胶囊的遗传毒性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3期

2 谭壮生;李芳;张懿;;花青素遗传毒性初步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12年04期

3 曾冬明;侯丽;施燕平;;医疗器械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年05期

4 张慧敏;林建群;冯康彪;杜有功;王红;孙渊;;药品中遗传毒性杂质的评估和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年09期

5 余晨;二氧化硅和石棉的遗传毒性[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5期

6 陈锦,沈波,程怀民,程生英,李跃平,林炜,李胜阳;苯乙烯对接触男工的遗传毒性[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7 李丁,姚红岩,王淑华,王侠,安静,吴旭;六价铬与骨髓细胞遗传毒性关系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0期

8 刘国礼,佟媛,彭智;淮河淮南段水的遗传毒性[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年06期

9 赵伟,王强;镉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和解毒[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4期

10 边林秀;席小平;李淑琴;;冬灵口服液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元峰;栾洋;戚新明;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文众;;完整细胞核DNA在遗传毒性物质筛选中的应用[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国霞;许玫英;吴泳标;许杰龙;蒋雍君;梅承芳;孙国萍;;水源水有机提取物遗传毒性的空间统计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永学;;酵母绿色筛选分析法在药物遗传毒性早期筛选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年会21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欣杰;郑金;张新宇;;1-氯-2-羟基-3-丁烯遗传毒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6 潘丽波;张金良;;某地区水环境遗传毒性监测和风险评估[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7 武元峰;栾洋;任进;;新的遗传毒性生物标志物的探索[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英;刘秀林;隋建丽;周平坤;;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小鼠远期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厉以强;李兆利;姜巍巍;陈海刚;孔志明;;江苏沿江主要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家强;张国霞;岑英华;孙国萍;;饮用水源遗传毒性可利用技术研究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中药妇产科用药生殖及遗传毒性应引起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刘梅;FDA要求补充Trexima遗传毒性方面信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石瑛;骨髓的玄机[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 郝凤桐;苯胺泄漏的危害[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辨;膨润土颗粒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和职业暴露人群调查[D];浙江大学;2010年

2 张驰;多氯联苯和苯并(a)芘联合作用的遗传毒性与代谢酶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詹立;藻毒素Microcystin-LR的体内及体外遗传毒性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邵鹏;太湖周边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的综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黎;SCGE/HepG2测试系统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绍慧;HGPRT基因突变试验和SOS/umu显色试验在饮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文卫华;职业砷接触人群健康危害与遗传毒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晶;A/O、A~2/O和典型高级氧化技术对污水毒性削减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吴锡南;低强度1800MHz电磁波暴露对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夏彦恺;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暴露的男性生殖毒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宇;气态甲醛对卡氏毛园蛛的遗传毒性和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遗传毒性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易懿;体外遗传毒性评价试验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程龙凤;淮河流域某地区浅地下水遗传毒性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晓雪;有机膨润土和自然土颗粒的遗传毒性比较和烷基季铵盐的细胞遗传毒性体外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征;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张建超;环境遗传毒性效应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何林;几种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陈淑剑;两种新型避孕材料遗传毒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梁春柳;几种纳米物质体外遗传毒性特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10 邬建勇;太湖水体污染的遗传毒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本文编号:194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4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