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形态学观察
本文选题:急性直肠黏膜损伤 + 大鼠模型 ; 参考:《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 min,置入深度为3 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 h和1、4、6 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 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 h~1 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 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 4%乙酸作用于直肠1 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 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te rectal mucosal injury induced by acetic acid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Methods the cotton swabs containing 4% acetic acid solution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rectum of SD rats for 1 min with a depth of 3 cm. The rats were induced to form acute rectal mucosal injury. The rats were dissected at 0.5 h and 1 day 4 and 6 days after the injury. Gross morphology and histopathology of rectum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the rats survived within 6 days after injury,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model was 100%. At 0. 5 h after injury, the morphology of rectal mucosa in rats ranged from hyperemia, edema and ulceration to combined bleeding. Under microscope, the mucosal layer was found to be from necrosis of epithelial tissue with hemorrhage to necrosis of whole layer of mucosal tissue, and gland was retained from part to none. The submucosa from edema to hyperemia, hemorrhage, interstitial vasodilation to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4 days after injury, rectal mucosal gross morphology can still be seen in some edema and blood filaments, microscopic morphology of mucosal epithelium is partially retained. Injury site has 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 proliferation, mucosal congestion, bleeding relief. Conclusion the rat model of acute rectal mucosal injury induced by 4% acetic acid for 1 min can be successfully induced. The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success rate,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lasting for more than 6 days. It is suitable as an animal model for rapid screening of the efficacy of external rectal drugs.
【作者单位】: 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比较医学实验室;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03212)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No.B2014062)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No.20142019)
【分类号】:R-332;R9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姜爱琴;高庆元;刘长宝;;芦荟生肌膏对大鼠直肠损伤模型的治疗机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2 王振军,赵博,韩炜,汤秀英,杨新庆,黄莛庭;复方角菜酸酯对直肠黏膜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3 Cagatay Korkut;Oktar Asoglu;Murat Aksoy;Yersu Kapran;Hatice Bilge;Nese Kiremit-Korkut;Mesut Parlak;;Histopathological comparison of topical therapy modalities for acute radiation proctitis in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3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兰凤;张曦霞;邱云芳;金建华;朱顺新;吴建亭;张建兵;叶峗;刘春;;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留灌肠治疗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23期
2 黄学军;王希;李德祥;邓俊晖;;复方角菜酸酯栓促进重度痔病患者PPH术后康复[J];广东医学;2008年11期
3 王忠义;叶光;;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10年03期
4 左志贵;宋华羽;倪士昌;李激;程绍棋;徐昶;;太宁栓联合迈之灵治疗急性痔病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5 齐宇红;卢少平;邵秋菊;梁军;;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直肠损伤的实验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12期
6 敖睿;孙岚;刘浩;涂琳莉;;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大鼠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年05期
7 武寒飞;洪智攀;丁健华;赵克;;凉血愈肠汤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及作用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年13期
8 郑凯;谢康康;吴伟;魏乃余;;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0年07期
9 邓斌;赵宏;;粪嵌塞致肠道出血的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0期
10 王烈;张再重;涂小煌;邹忠东;刘建华;王瑜;;Safety and Efficacy of Qingre Buyi Decoction(清热补益煎剂)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Radiation Proctiti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云峰;调节性B细胞在控制小鼠疟疾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冯锦山;CD19~+CD5~+CD1d~+B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杨雪;Tfh和Breg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MSC对其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查兵兵;调节性淋巴细胞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陆琼;黄芪三参饮不同剂量及作用时限对小鼠小肠隐窝效应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钱锦栋;太宁乳膏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武寒飞;凉血愈肠汤对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年
4 陈颖珊;紫果西番莲果胶提取及预防溃疡性结肠炎活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慧;Notch信号途径在Breg发育及变态反应应答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6 屈常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4年
7 易雯婧;小鼠脓毒症早期B细胞表型和功能相关分子的变化趋势[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桅,付强,李侠,崔华蕾;库拉索芦荟抑制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药学;2002年02期
2 付小兵,孙同柱,盛志勇;几种用于创伤修复研究的动物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3 蒋朱明,唐伟松,曹金铎,贾振庚,黄儦庭;直肠粘膜保护剂治疗痔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4 韩炜,王振军,赵博,杨新庆,王东,汪建平,汤秀英,赵发,黄儦庭;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来;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2 任志强,刘运良,刘丽君,王训凡,郭正科;三黄肾康丸治疗大鼠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01年01期
3 陈杰,王进海,龚均,汪涛,程鹏;药物干预治疗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4 田新红,李伟,李成文,李增富;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对大鼠小脑结构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5 马骏,朱书秀,王彦春,甘水咏;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0期
6 王冰;王宗仁;江山;潘惠娟;;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对海马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7 徐勤;沈逸萍;许安丽;罗振亮;;SD大鼠及beagle犬肾上腺组织形态计量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8 栗志远;陆国才;袁伯俊;姜华;戴益民;佘佳红;黄矛;;西那沙星对幼龄大鼠的软骨毒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04期
9 商常发;赵芝刚;顾有方;陈会良;李卫民;董策龙;;大枣多糖对大鼠血清钙和葡萄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年02期
10 王毅;林伟;施举红;;野百合碱处理大鼠的血清对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柏年;高梅;时丽丽;张恒艾;杜冠华;;匹诺塞林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膜溃疡的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吴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邝素娟;邓春玉;张光燕;饶芳;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钱卫民;吴书林;;大蒜素对大鼠微血管张力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劲;柳启沛;黄宗枝;;几种不同钙化合物对大鼠铝、铅代谢的影响(摘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八期):营养因素与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静;;雌性大鼠去势造模中设立假手术对照的必要性探讨[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伟;曾薇;庞琦;郭艳红;牟娇;冯兵;刘理;叶自林;袁发焕;;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梁锐;王军波;;核苷酸喂养大鼠的安全性评价[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复给药毒性试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罗致诚;;增龄与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大鼠研究显示孕期压力或可代代相传[N];科技日报;2014年
2 奇 云;解读大鼠基因有助人类攻克疑难病症[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张天行;克隆大鼠意义重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用大鼠还是用小鼠?[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记者 蓝建中;日本研究: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还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姜澎;聪明大鼠 解密大脑记忆功能[N];文汇报;2009年
7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被成功绘制[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 通讯员 孙国根;大鼠基因功能图谱绘制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孙国根;将大鼠基因的功能“对号入座”[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德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心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盖建芳;低出生体重对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史敏;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对甲亢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周宜;从大鼠性周期的分子变化探讨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庆红;白细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相互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常薪霞;盐酸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顼红雨;早期应激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铅、镉、铬、汞对大鼠听力的损伤及铜、锰、锌、硒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莹;慢性肾衰竭大鼠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与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邓旭辉;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夏长青;活血降脂灵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运动对SD大鼠与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与COUP-T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对T2DM大鼠干预代谢组学初探[D];广东药学院;2010年
7 曾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春彦;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胡芦巴总皂苷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徐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64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6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