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代谢组学 + 精神分裂症 ; 参考:《中国新药杂志》2017年21期
【摘要】:长程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有效控制症状或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评估仍然依靠主观、经验性的判断,这难以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因此,寻求更客观、精确或个体化的治疗反应评价指标是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方法因其能够系统而灵敏地反映体内或组织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它也逐渐开始用于精神科领域的研究中。本文即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的研究出发,对代谢组学在不同生物学组织内所寻找到的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标志物分子及所涉及的代谢通路进行简要概述,为临床上预测不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选择或更换治疗的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Taking antipsychotics for a long time or even for life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chizophrenia to control symptoms or prevent recurrence, but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these drugs is still based on subjective, empirical judgment. This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precision medicine.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clinical problem to seek more objective, accurate or individualized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rapeutic response. Metabonomics is widely used for its ability to systematically and sensitive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metabolites of small molecules in vivo or tissue. At present, it has been gradual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sychiatry. Based on the clinical and basic studies, the molecular marker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of antipsychotic drug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found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tissues by metabonomics were briefly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predicting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patients'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choosing or replacing the drug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13dz22605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子课题(TM201506)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13ZR1435800)
【分类号】:R96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景雷;精神分裂症的体液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蔡骅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爽;孙博;李发美;;代谢组学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任洪灿;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孙建国;查伟斌;严蓓;;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和数据处理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12期
3 王陈;范国荣;吴玉田;;临床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年07期
4 何君;周宏灏;;代谢组学及其在药理学中的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1期
5 姚卫峰;周莉娜;张丽;丁安伟;李伟;;细胞代谢组学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年03期
6 陈筱静;罗东;罗林丽;黄蔚;;代谢组学的发展及临床应用[J];华西医学;2014年06期
7 任春晓;;代谢组学在药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年02期
8 阿基业;;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主成分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9 刘巧;孙博;张琪;颜贤忠;;代谢组学及其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3期
10 白楠;林永耀;王睿;唐铭婧;王瑾;;药物代谢组学及其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佳;胡扬;陈奇;韩雪;;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薛佳;胡扬;陈奇;韩雪;;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李小利;郭瑞臣;王本杰;;代谢组学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A];2006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小利;李保应;高海青;马亚兵;;代谢组学与药物研究开发[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陆景坤;王一博;;代谢组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A];2011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晓燕;郭明星;;应用UPLC-MS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艳华;安卓玲;沈国庆;黄江;张瑞萍;再帕尔·阿不力孜;;基于LC-MS/MS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8 王全军;颜贤忠;吴纯启;赵剑宇;余寿忠;袁本利;廖明阳;;Z24对Wistar大鼠5天重复给药的尿液代谢组学时间轨迹研究[A];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汪卫华;赵勇;瞿发林;王焕林;;近四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周艳璞;;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物的利用调查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清;抗精神病药可使老年患者肺炎风险增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主任医师 陈福新;抗精神病药对代谢有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丁文 编译;新的抗精神病药亦使心脏病风险加倍[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副主任医师 陈福新;服抗精神病药“四注意”[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欧阳红涛;抗精神病药引发皮炎的处理[N];大众卫生报;2014年
6 指导专家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王树平;抗精神病药物更换也须慢慢来[N];医药导报;2006年
7 丁香;FDA要求常规抗精神病药增加黑框警示[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北京广安门医院药剂科 夏蕾 (医学硕士);药物会使人变傻吗[N];家庭医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谷艳;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疾病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2 沈国庆;基于动物肿瘤模型的LC-MS/MS代谢组学及药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田亚平;抗肿瘤候选新药CAT体内代谢及其药物代谢组学的LC-MS/MS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靳贵英;新型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和蛋白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晗知;抗精神病药物对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和髓鞘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白顺杰;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氟西汀对星形胶质细胞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黄欣;基于GC-MS代谢组学的肝脏毒理研究及数据处理方法[D];浙江大学;2008年
3 丁小晶;抗精神病药物诱导药物敏化和耐受效应在青年大鼠中的时间依赖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田雨;盐酸四环素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代谢组学和毒理基因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王军玲;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的合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田楠;常见抗精神病药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梅辉;基于LC-MS/MS法的色氨酸合成代谢组学分析平台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0年
8 宣洁琨;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78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7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