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蛋白激酶Fam20C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肿瘤初步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Fam20C + Fam20C抑制剂(FL-1607) ; 参考:《暨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侵袭转移能力更强,预后更差的特殊类型乳腺癌。Fam20C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关键因子。本文旨在考察Fam20C作为TNBC治疗的潜在靶点的可行性和寻找Fam20C抑制剂作为抗TNBC的新途径。通过从PrePPI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收集蛋白相互作用数据,构建Fam20C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合GO功能注释,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研究Fam20C在TNBC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TCGA和METABRIC两个癌症数据库的信息挖掘,考察不同亚型乳腺癌样本Fam20C的mRNA表达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同源建模和蛋白质晶体叠合确定选择性抑制剂的设计结合位点,运用分子对接方法、MTT细胞毒活性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筛选Fam20C抑制剂。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免疫印迹、流式细胞计数、划痕实验研究抑制剂抗肿瘤初步机制。网络分析表明,Fam20C蛋白相互作用总网络包含672节点和974相互作用,结合GO功能注释初步阐明了Fam20C在癌症中的作用机制。转录分析表明,在TCGA数据库,Fam20C的mRNA表达量在TNBC样本组比Non-TNBC样本组更高(Wilcoxon秩和检验P=6.79E-16),与METABRIC数据库结果一致(Wilcoxon秩和检验P=2.77E-19)。MTT细胞毒活性试验得出FL-1607对MDA-MB-468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诱导细胞产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染色质浓缩),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随FL-1607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蛋白免疫印迹发现,FL-1607促进Bax、Cyto.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并导致Bcl-2蛋白表达下调,表明药物可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划痕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FL-1607处理组MDA-MB-468细胞划痕愈合程度更低。综上,Fam20C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靶点,FL-1607可以诱导TNBC细胞系(MDA-MB-468)细胞凋亡和潜在抑制细胞迁移。
[Abstract]:Tri-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is is a special type of breast cancer, which has stronger ability of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nd worse prognosis. Fam20C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migration of tri-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Fam20C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NBC therapy and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Fam20C inhibitor as anti TNBC. Through collecting 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from PrePPI protein interaction database, constructing Fam20C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d combining with go functional annotation, the mechanism of Fam20C in TNBC was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biolog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mining of TCGA and METABRIC cancer database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of Fam20C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samples. The design binding sites of selective inhibitors were determined by homology modeling and protein crystal superposition. Fam20C inhibitors were screened by molecular docking assay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estern blotting, flow cytometry and scratch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inhibitor antitumor.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etwork of Fam20C protein interaction included 672 nodes and 974 interactions. Combined with go functional annotation, the mechanism of Fam20C in cancer was preliminarily clarified. 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RNA expression of Fam20C in the TCGA database was higher in the TNBC sample group than in the Non-TNBC sample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 and METABRIC database showed that FL-1607 had a certain anti-tumor activity on MDA-MB-468 cell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induced. The results of chromatin concentration and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apoptosis rate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sage of FL-1607.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FL-1607 promoted the up-regulation of BaxanCyto.Caspase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suggesting that drugs could induce apoptosis in mitochondria pathway. Scratch test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scratch healing of MDA-MB-468 cells in FL-1607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FL-1607, an effective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an induce apoptosis and potentially inhibit cell migration in TNBC cell line MDA-MB-468.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1;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电云;肖志艳;胡春;郭宗儒;;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6年01期
2 郑友广;李铭东;吉民;;酪氨酸激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6年02期
3 焦诗卉;何淼;;HIV辅助受体CCR5常见小分子抑制剂抑制效果的综合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郝兰虎;孙倪悦;袁浩亮;陆涛;;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年06期
5 徐柏玲;;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6期
6 王钢莲 ,陈本川;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2年02期
7 赵兴旺;吴冰;焦慎超;李晶晶;樊印波;刘丽娜;赵睿;李青青;刘丹;赵临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相关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4期
8 梁雯;赵桂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J];生命的化学;2012年06期
9 刘冰妮;刘默;刘登科;刘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10 李杨;Bcl-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卢俊彦;Shan Changliang;Fan Jun;欧阳斯盛;周宇;柳红;罗成;Chen Jing;蒋华良;何川;;靶向铜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周圆;纪庆;张永慈;杨铭;熊冬生;杨纯正;;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先导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罗再刚;黄雅理;徐雪梅;胡利明;;基于gp41核心结构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孔祥谦;陈丽敏;Cheryl Mccullough;蒋华良;Ronen Marmorstein;罗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MO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彭晖;冯健男;曹曦元;郭雷鸣;沈倍奋;黎燕;;生物毒素类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体外评价[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Sarmistha Halder Sinh;Keqin Kathy Li;Yujun George Zheng;;Ident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PRMT1[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马金莲;郑一超;吕文蕾;王志茹;李金凤;刘宏民;;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任永欣;崔玉敏;严孝强;赛杨;张维汉;顾轶;青卫国;苏慰国;;EGFR抑制剂新药研发[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方浩;孙凤娥;;Mcl-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安;曹晨;孔德新;柏金辰;高立娜;王书航;陈宇;孙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东;“细胞凋亡”与临床医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张志军;细胞凋亡与中医药[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细胞凋亡疗法”正逐步成为治疗癌症的新途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张建松;治疗癌症新途径:细胞凋亡疗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李明辉;“细胞凋亡”治癌症[N];医药导报;2002年
6 洪敏;细胞凋亡研究引人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陶春祥;细胞凋亡对心脏疾病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梁媛媛;薛定:发现癌症“开关”[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高书明;诱导癌细胞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勇汇;中药诱导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基于抗真菌新靶标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优化设计新型小分子抑制剂[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伟兵;PTP-MEG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宇;RORγ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瑜;新型MI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张宇;p18小分子抑制剂体外扩增人造血干细胞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张章;PDGFR小分子抑制剂GZD856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郭少华;脂肪酶SMG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激活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付之光;靶向CD147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9 刘飞扬;基于高能量功能细胞库筛选的新型选择性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生物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刘安;PD-1/PD-L1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子毅;酪蛋白激酶Fam20C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肿瘤初步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2 李锦;四氢VA嗪类和吡咯酮并吡唑类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于晓艳;p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分子药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董燕;以Wnt信号通路Porcupine蛋白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季鹏;STAT3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志茹;LSD1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侵袭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姜俊婕;喹唑啉酮及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吴云龙;一种EZH2小分子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筛选、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9 闵啸;荜拔酰胺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与Keap1-Nrf2小分子抑制剂优化设计[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10 丁雪垒;SIRT1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抗肝癌活性的初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80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98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