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手性吡喹酮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04:55

  本文选题:青蒿素衍生物 + 手性吡喹酮 ; 参考:《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1.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癌症是全球的巨大的健康负担,对每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水平都有影响。现在,全球有八分之一的死亡人数是癌症造成的,远远超过了由于艾滋病、结核和疟疾死亡的人数。目前在治疗癌症的药物普遍毒副反应较多,寻找和发现新型低毒高效的抗癌药物势在必行。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临床研究发现该药还具有其它多种药理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方面,青蒿素显示出卓越的抑癌作用,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我们首先应用MTT方法检测了青蒿素衍生物5a,5b,5c,5d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抗增殖效果,并选择其中活性最高的化合物5d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5d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利用Hoechst 33342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发现经过5d处理的HepG2和PLC/PRF/5出现凋亡现象。通过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随着化合物5d浓度的升高,HepG2和PLC/PRF/5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化合物5d可以使HepG2细胞G2/M期细胞的比例增加,对HepG2细胞G2/M期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试剂盒检测5d对肝癌细胞相关凋亡信号的影响,结果发现5d够明显降低HepG2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升高钙离子浓度并刺激胞内ROS的产生。通过检测凋亡通路的相关蛋白发现,随着5d剂量的不断增大, HepG2细胞中caspase-3, caspase-9,p53和bax的表达含量逐渐升高,而Apaf-l,bcl-2, pro-caspase-3, pro-caspase-9含量逐渐降低,因此我们推测5d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pG2细胞凋亡。2.手性吡喹酮细胞毒作用的研究吡喹酮是一种消旋体(rac-PZQ),包括左旋结构(R)-PZQ和右旋结构(S)-PZQ,自该化合物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用于临床。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吡喹酮的两种异构体存在着多种生理活性方面的差异,但人们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抗虫活性、体内代谢方面,对于该药物对映体在细胞水平的活性研究较少。我们运用MTT法测定了rac-PZQ及其两种对映异构体(R)-PZQ和(S)-PZQ对L-02,HepG2, PLC/PRF/5, SH-SY5Y, HUVEC, A549, HCT-15, 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发现(R)-PZQ, (S)-PZQ和rac-PZQ对这八种细胞显示出不同的细胞毒性。(R)-PZQ对L-02, SH-SY5Y, HUVEC, A549, HCT-15以及Raw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虽然(R)-PZQ对人正常肝细胞(L-02)没有细胞毒性,但其对肝癌细胞株(PLC/PRF/5和HepG2)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R)-PZQ相反,(S)-构型对L-02细胞明显的细胞毒性,对PLC/PRF/5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低于(R)-构型。(R)-PZQ和rac-PZQ对SH-SY5Y无增殖抑制作用,而(S)-PZQ对该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与此同时,当浓度低于80 gM时,(R)-PZQ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另外,我们运用Hoechst 33342对L-02,HepG2, PLC/PRF/5, SH-SY5Y四种细胞进行染色,发现吡喹酮及两个对映异构体处理的细胞其凋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L-02细胞,(R)-PZQ处理组中亮蓝色荧光的数量要明显低于rac-PZQ组和(S)-PZQ组,而对于PLC/PRF/5和HepG2细胞,(R)-PZQ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组。对于SH-SY5Y细胞来说,(S)-PZQ组中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高rac-PZQ组和(R)-PZQ组,该结果与MTT的检测结果相符。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rac-PZQ相似,(R)-PZQ的对正常肝细胞的细胞毒性低于(S)-PZQ。(S)-PZQ是引起宿主毒性反应的主要异构体。这些结果为推动WHO将(R)-PZQ代替rac-PZQ作为临床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Abstract]:1 . The study of anti - tumor activity of artemisinin derivatives is a great health burden on the world , which has an impact on the economic level of HepG2 cells and society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optosis rate of HepG2 cells and PLC / PRF / 5 cells is increased gradually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R ) - PZQ has no cytotoxicity on human normal liver cells ( PLC / PRF / 5 and HepG2 )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子国;胡洪民;;吡喹酮片致脱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年06期

2 陈修忆,赵义娟,方翠,罗天鹏,连自强;基层化疗中吡喹酮副反应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8年02期

3 起云亮;服吡喹酮发生深昏迷1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9年06期

4 肖格;吡喹酮引起肝功能异常1例[J];农垦医学;2000年01期

5 张伦;透析吡喹酮市场[J];中国药房;2002年12期

6 ;《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出版[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4期

7 ;《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出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07期

8 ;《抗蠕虫药吡喹酮的研究与应用》出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年12期

9 黄枕亚;潘尚仁;张海营;;~(14)C-吡喹酮的合成[J];医药工业;1981年01期

10 乌义恩,徐端正,杨藻宸;吡喹酮神经肌肉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许永良;杭盘宇;G.C Coles;M.J.Doenhoff;;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栾红利;宋金凤;魏世晨;武学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喹酮残留量[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医药科学与生物技术分册)[C];2012年

5 程亮;郭圣荣;;吡喹酮皮下植入剂的体内释放考察及组织相容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6 程亮;郭圣荣;;吡喹酮植入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张浩;孙海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喹酮片含量[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张壮志;张文宝;杨帆;阿布力兹;阿依努尔;吐尔洪·伊米提;石保新;王进成;;犬用吡喹酮透皮剂后的血药浓度测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祥钊;郭同;钱益平;曾冠杰;朱磊;张熊禄;李勋;范小林;;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硝酸酯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爱群;吡喹酮市场前景看好[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张伦;吡喹酮市场前景看好[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张伦;吡喹酮生产有可为[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4 文书;吡喹酮市场分析[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5 张伦;吡喹酮全球需求上升[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张伦;吡喹酮产销趋旺[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张伦;吡喹酮市场持续“升温”[N];江苏经济报;2002年

8 记者 王菲;我区犬类也有“宝塔糖”了[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9 知陶 何锦明;吡喹酮不再孤军作战[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吡喹酮片[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玲;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的靶分子筛选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于晶峰;细粒棘球绦虫及驱虫药—吡喹酮和狂犬病弱毒疫苗复合剂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金之源;两种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内服给药在猫的药动学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陈祥钊;NO供体吡喹酮—硝酸酯和VA二唑-2-氧化物合成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3 孙倩;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手性吡喹酮细胞毒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谭牛仔;吡喹酮微球与肝纤宁合用抗血吸虫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胡长艳;手性吡喹酮的制备[D];山东大学;2014年

6 方彦;溶剂对吡喹酮分子形态及透皮传递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02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02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