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蓟苷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
本文选题:田蓟苷 + 微乳 ; 参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年20期
【摘要】:目的:研究田蓟苷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并考察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田蓟苷的HPLC方法,考察大鼠经灌胃和静脉途径给予田蓟苷单体及田蓟苷微乳后田蓟苷的药动学过程,DAS 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田蓟苷在0.027~43.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田蓟苷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当灌胃剂量由25 mg·kg-1增至50 mg·kg-1时,t1/2β显著降低,而K、AUC(0-t)和Cmax显著增加;大鼠灌胃25 mg·kg-1和50 mg·kg-1田蓟苷微乳后田蓟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3.4%和3.2%,相对于等剂量田蓟苷单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47.2%和168.2%。结论:微乳给药系统作为田蓟苷的载体显著增加了田蓟苷的生物利用度。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artichoside microemulsion in rats. Methods: a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rtichoside in plasma of rat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daidzein were fitted by DAS 2.0 software.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daidzein was 0.027 ~ 43.200 渭 g / ml-1. The pharmacokinetic process of daidzein microemulsion in rat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compartment model. When the dosage was increased from 25 mg / kg-1 to 50 mg / kg-1, t1 / 2 尾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KAUC _ (0-t) and C _ (ma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of 25 mg kg-1 and 50 mg kg-1 were 3.4% and 3.2, respectively, and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was 147.2% and 168.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icroemulsion delivery system as a carrier of artichosi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artichoside.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U1203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60671,81460638) 兵团博士基金(编号:2013BB014)
【分类号】:R9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萍;李伟;袁勇;王新春;;微乳对田蓟苷增溶作用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袁勇;邢建国;王立萍;姚佳茗;王新春;;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冯长根;李琼;;香青兰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2006年01期
4 吕娟丽;李彦;沈丹;刘振华;;微乳促进药物口服吸收的机理及应用概述[J];中国药师;2008年05期
5 邢建国;曹文疆;王新春;金家贵;彭克军;;田蓟苷对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4期
6 姚瑶;丁从珠;葛卫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氨蝶呤对来氟米特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23期
7 郭新红;曹文疆;樊鑫梅;邢建国;袁勇;王新春;;田蓟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05期
8 王婷婷;李伟;袁勇;王丽萍;王新春;;大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田蓟苷的在体肠吸收[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07期
9 李伟;袁勇;邢建国;王立萍;陈卫军;王新春;;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年02期
10 饶子超;斯陆勤;关延彬;徐佳强;李高;;含Cremophor RH40的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对大鼠体内CYP3A酶的抑制作用[J];医药导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睿;金传山;周亚伟;;维药香青兰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年03期
2 阿布卡德;田友清;尚靖;;香青兰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1年02期
3 王玉亮;郭美丽;张戈;薛芊;;毛裂蜂斗菜根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4 邓振涛;陈佳亮;李泽琳;李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香青兰中田蓟苷成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3期
5 李拥军;陈实;李春远;邓思娟;谷文祥;;薇甘菊化感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边丽梅;张雄杰;盛晋华;;施氮量对香青兰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姜建萍;甄汉深;曹音;马雯芳;林广莲;王熙珍;;匙羹藤根部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2年09期
8 杨再波;龙成梅;刘康莲;毛海立;孙成斌;郭治友;;都匀楼梯草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精细化工;2013年09期
9 田春雨;薄海美;喇孝瑾;朱亮;;滋肾清肝代平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10 杨斌;董俊德;杨志浩;张燕英;;中国南海蓝细菌的化学成分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额登塔娜;盛晋华;张雄杰;李红庆;李维敏;;不同播种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香青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额登塔娜;盛晋华;张雄杰;李红庆;李维敏;;不同播种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香青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姝麒;四种药用植物和一种真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郭文娟;真菌对三种中药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物质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郑承剑;黄荆子的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品质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4 李海军;林下参化学成分及SD大鼠皮下注射Rh2药理和药动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泣;大蓟炭止血药效物质基础及止血增效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田树革;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及其组方药材破布木果质量控制与体外活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久严;蟾酥自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金桂林;柠条籽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阿衣努尔·热合曼;新疆香青兰抗血栓作用及其质量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李梅;青兰属植物异叶青兰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谢元昊;甘青青兰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尚朋朋;地克珠利纳米乳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龙飞;响铃草(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 Grah.)生药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郑洪婷;藏药甘青青兰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张家俊;麻疯树叶和乌骨藤的化学成分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郝彩琴;小花假泽兰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磊;张茜;金涌;李俊;;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6年10期
2 宋睿;金传山;周亚伟;;维药香青兰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年03期
3 叶海英,张忠义,高申,鲁莹,汪艳;法莫替丁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张伟霞,周宏灏;P-糖蛋白介导的药代动力学及其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5 杨丽娜;邢建国;何承辉;杨培明;;维药香青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评价[J];世界临床药物;2013年04期
6 冯亮;蒋学华;;三七总皂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年01期
7 覃禹;仇峰;韦日伟;张坤;杨美华;覃洁萍;;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6期
8 边丽梅;张雄杰;盛晋华;;施氮量对香青兰生长、产量及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刘绛光;王俊敏;何应;;微乳在口服多肽类药物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年01期
10 张永军;王科燕;樊莲莲;李高;;阿苯达唑自微乳的研制及稳定性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香;冯广义;;浅谈中药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J];中医药导报;2008年03期
2 梅世昌;刘桃云;孟志云;朱晓霞;孙文种;吴卓娜;窦桂芳;;饮食对单次口服乐福昔布后生物利用度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年06期
3 宋娟;;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16期
4 李倸,蒙进学,刘定远,朱淑芳,陆胜章,高新瑜,沈连兰,杨文淑;国产四环素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1年11期
5 陈训武,王志明,夏晓莲;呋喃T~啶栓的试制及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J];医院药学杂志;1981年02期
6 朱家璧;生物利用度测求方法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6年01期
7 张秀勤;;关于生物利用度几个问题的解答[J];中国药学杂志;1987年09期
8 石万贵;;配方对静注安定生物利用度的影响[J];药学情报通讯;1987年03期
9 吴炳辅,王小燕,田瑞泉,张殿芬,江燕芬;锌硒在人乳与牛乳中生物利用度的差异——锌硒的分布与形态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10 张纯,王安文,何英;安乃近滴液在正常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J];临床药学;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朝晖;胡文军;李爱红;;三个厂家氟罗沙星片的人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段连山;赵伟杰;李惠文;梁桂芳;陆宇;;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研制Ⅱ.生物利用度实验研究(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魏艳琼;孙玮鸿;徐智儒;秦燕;刘全海;;DP009不同晶型生物利用度比较[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能芳;商志敏;;在1,25-(OH)_2D_3正常代谢浓度下钙剂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第二卷——第四届全国骨质疏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张能芳;商志敏;;在1,25-(OH)_2D_3正常代谢浓度下钙剂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测定研究[A];钙剂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96全国第一届钙剂研讨会论文录[C];1996年
6 庄笑梅;林庆辉;谢蓝;李桦;阮金秀;;XL-4-26代谢机制研究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探索[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沈宗瀛;朱志国;宋春梅;马洪波;;L-赖氨酸锌中的赖氨酸生物利用度的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周远大;何海霞;李娟;汤成泳;王科静;陈万一;;阿德福韦类似物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世希;冉黎灵;周彦彬;左英;田娟;丁劲松;;放置时间对布洛芬栓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郑莉;秦永平;徐楠;南峰;罗柱;;罗红霉素胶囊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关煜 李敏华;筛选药物应注重生物利用度[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王凌 张玉琥;重视食物对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梁远军 刘克良;肽类药物研究: 无限风光在险峰[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鲁松文;山东诚创——开发高生物利用度阿奇霉素[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喷雾给药的特点及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6 吕工;鼻腔内给药剂型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徐铮奎;提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效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武汉同济医院药剂科 方建国;剂型不同 疗效各异[N];健康报;2008年
9 北京地坛医院 蔡fg东;被误解的空腹用药[N];健康时报;2009年
10 阮文;以新技术提升布洛芬的退热疗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玲;外排转运蛋白和药物代谢酶在二萜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屏障的作用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许清芳;三七总皂苷高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梅;口服天然黄体酮给药系统的设计[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左之利;基于神经网络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结构参数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夏笔军;食物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体外溶出模型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马冠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口服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4 范娜;R干乳剂的研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卫晓晓;卡马西平口腔速崩片的研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柳茜;抗肿瘤药物夫拉平度肠道处置机制及代谢种属性别差异[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7 崔琳;复方连翘—阿莫西林粉剂在猪体内的血药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杨茜;尼莫地平自微乳处方优化及其体内外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2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1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