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药物轭合物的研究与展望
本文选题:天然多糖 + 多糖-药物轭合物 ; 参考:《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7年04期
【摘要】:多糖类物质作为赋形剂在药物制剂中已被广泛使用,多糖结构中包含了多种活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生物安全性,使其在聚合物-药物轭合物的构建中成为理想的载体材料.目前天然的多糖大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以多糖为载体的聚合物-药物轭合物在定位或靶向给药、组织工程、生物黏附等领域也备受关注.本文以天然多糖-药物轭合物的研究现状为切入点,总结归纳了多糖-药物轭合物的设计与构建途径,介绍了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讨论并分析了多糖在轭合物体系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对以多糖为载体的聚合物-药物轭合物发展的方向予以了讨论.
[Abstract]:Polysaccharides, as excipi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Polysaccharides contain many active groups such as hydroxyl, carboxyl, amino, etc. They have good hydrophilicity, biodegradability and biological safety. It makes it an ideal carrier mater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ymer-drug conjugate. At present, the studies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 macromolecul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s drug carriers are in the ascendant. Polysaccharide as the carrier of polymer-drug conjugation in the field of targeting or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tissue engineering, biological adhesion and other field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polysaccharide-drug conjugate were summariz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was introduced.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in the conjugate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olymer-drug conjugates supported by polysaccharides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微纳系统与新材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5156) 重庆市科委前沿基础研究重点项目(cstc2015jcyj BX0010);重庆市科委创新项目(cstc2015shmszx00014)资助~~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盈;;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超声介导的药物输送[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5期
2 武曲;霍美蓉;周建平;;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璇;张q和;;核酸适配子的药物靶向作用在恶性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丽阳;药物输送系统研发新兴行业多方位延伸触角[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丁香 编译;以紧密连接蛋白为靶标开发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译 李勇;一新方法可测量药物抵达靶点的程度[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艾仁;靶向治癌药物:新的希望[N];文汇报;2002年
5 王小龙;美开发出可同时携带两种药物的纳米粒子[N];科技日报;2014年
6 编译 伊遥;肽类助力肿瘤药物开发[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李悦恒邋张勇;纳米技术广泛用于眼部给药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李勇;新药研发恢复往日激情[N];医药经济报;2011年
9 张梦然;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将药物靶向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鹏飞;智能纳米载药系统在可控药物运输与癌症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6年
2 乔光明;靶向纳米生物复合物在癌细胞成像诊断分析、药物输送以及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万小妹;几种药物与药物载体生物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陈华超;智能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药物可控释放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5 何仲贵;羟丙基-β-环糊精对药物的包合作用及对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6 付平平;多酸药物及多酸纳米粒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惠;聚合物胶束/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对双重药物的负载与释放[D];天津大学;2015年
2 秘西鹏;热靶向纳米脂质体药物肿瘤内部传输的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忻鼎丞;自组装型透明质酸—紫杉醇药物输送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唐晓星;靶向顺铂胶束药物的制备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洲;磁流体聚集对磁性药物靶向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6 吴朝辉;磁性空心粒子制备、修饰与药物输运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3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5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