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基因Period1和Period2对神经炎症调控机制的研究
本文选题:钟基因 + Per1 ; 参考:《苏州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钟基因Period1(Per1)和Period2(Per2)在LPS作用下对神经炎症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小胶质瘤细胞系BV2细胞,分别对钟基因Per1和Per2进行基因敲减后,使用脂多糖(LPS)100 ng/ml预处理12 h,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的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量,使用NO试剂盒检测了NO的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使用Per1和Per2基因敲除鼠,分别在侧脑室注射2μg LPS,建立在体神经炎症模型,6 h后取鼠脑,提取RNA。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检测炎症的相关因子IL-6,TNF-α、i NOS和COX2的m RNA水平。侧脑室注射2μg LPS 7天后取鼠脑,进行抗GFAP的免疫荧光法染色,检测Per1和Per 2基因敲除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Per1和Per2对神经炎症的作用,取新生Per1和Per2基因敲除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培养,培养成功后予以LPS 100 ng/ml刺激24 h,取细胞培养基用ELISA方法检测炎症相关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同时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中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为了探讨钟基因Per1和Per2对神经炎症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使用了Per1、Per2基因敲除鼠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给予LPS100 ng/ml刺激后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F-κB通路中p65和IκBα的表达,并且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p65核转位情况;使用核质分离技术检测Per2基因敲减的BV2细胞在LPS刺激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p65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er1基因敲减的BV2细胞在LPS刺激12 h后,细胞培养基中释放TNF-α和IL-6的量明显减少,NO的含量明显降低;细胞中激活i NOS和COX2的表达也显著减少。Per2基因敲减的BV2细胞在LPS刺激下细胞培养基中释放的TNF-α和IL-6显著升高,NO的含量明显上升。细胞中激活的i NOS和COX2的表达明显增加。与野生型鼠相比较,LPS作用下Per1基因敲除鼠脑中IL-6、TNF-α、i NOS和COX2的m RNA水平显著降低;Per2基因敲除鼠脑中IL-6、TNF-α、i NOS和COX2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抗GFAP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er1基因敲除能够抑制LPS诱导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在局部皮层和纹状体区域抑制作用较明显;而Per2基因敲除能够显著增加LPS诱导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反应,在局部皮层与纹状体区域增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反应尤其明显。在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与野生型鼠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相比较,在给予了LPS刺激后Per1基因敲除鼠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中TNF-α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细胞中i NOS和COX2的表达也下降。而在Per2基因敲除鼠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释放到细胞培养基中的TNF-α,IL-6的含量显著提高,同时细胞中i NOS和COX2的表达也明显增加。在对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与野生型鼠相比较,Per1基因敲除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在LPS的诱导下,随着时间的延长,p65的表达量减少。Per2基因敲除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加入LPS后p65的表达不变,但是IκBα的蛋白量在给予LPS后显著减少;同时在LPS刺激30 min后,免疫细胞学实验发现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的核内的p65相比较野生型鼠明显增加,同时BV2细胞的核质分离实验发现,Per2基因敲减的细胞核中p65的量显著增加,而细胞质中p65的量则显著减少。结论:钟基因Per1的缺失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p65的含量减少相关。钟基因Per2的缺失可以显著增加LPS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是在LPS刺激下,钟基因Per2缺失能促使NF-κB通路中IκΒα的降解,从而促进了p65向细胞核内转运,最终使炎症因子转录释放增多,促进了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IL - 6 , TNF - 伪 , i - NOS and COX2 in the cells of rat brai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mmuno - blotting . The expression of TNF - 伪 and IL - 6 in the cells was detected by ELISA . The expression of TNF - 伪 and IL - 6 in primary astrocytes after LPS - stimulated knock - ou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TNF - 伪 and IL - 6 in primary astrocytes after LPS stimul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峰;薛红;宋开源;;生物钟基因的一些非生物钟效应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史曦凯;黄齐明;尹晓玲;谭永红;蔡蓉;;按时辰给药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实施化疗[J];重庆医学;2011年15期
3 孙成铭;黄世峰;罗红伟;刘钉宾;田文君;朱喜丹;冯文莉;涂植光;温健萍;黄宗干;;钟基因Per2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王朝霞;李莉;;生物钟基因Per2与肿瘤[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9年06期
5 孙成铭;冯文莉;寇新明;姜波;李少君;刘日明;赵琪;;节律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表达水平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6 戴弘季;陈可欣;;昼夜节律紊乱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1期
7 薛红;李胜吾;王俊娟;刘文;王子静;;电针干预对荷乳腺癌小鼠视交叉上核负反馈钟基因表达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宋丽妍;李俊凯;牟同升;;以发光二极管为背光源的平板显示对人体非视觉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3年07期
9 赵宏;种新禄;陈佳佳;何莎莎;万长荣;刘凤华;;热应激诱导大鼠小肠昼夜节律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陈莎莎;王俊娟;薛红;;关于吗啡耐受的针灸干预治疗研究概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冼励坚;;生物钟基因:肿瘤抑制基因[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胜吾;胡晓峰;薛红;;近日节律紊乱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胡晓峰;李胜吾;薛红;;生物钟基因Per2与乳腺癌的关系[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孙成铭;C/EBPα参与调节Per2基因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表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李淑晶;SUMO化CLOCK对ERa介导的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调控[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新白;生物钟基因Npas2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刺五加黄酮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抗肿瘤机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文宇;P53突变体获得性功能在肿瘤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周必胜;几个血管、淋巴管相关基因的调控与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黄丽莉;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后代滞育特性与mtDNACOⅠ序列特性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8 周培培;生物分子网络的建模与动力学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9 何超;梨小食心虫滞育诱导、解除及对低温的生理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志勇;系统生物学的两个课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如;染色体部分区域遗传变异与江苏汉族人群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凤飞;hPer1、hPer2节律基因对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D];川北医学院;2011年
3 陈雪姣;抑瘤宁对不同类别化疗药物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曹栓柱;Per1、Per2在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表达的差异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婷婷;hPer2、hCry1节律基因与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6 林雨冬;多种癌组织芯片中BAG-1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袁源;体外培养高分化癌细胞生物钟节律性及其与侵袭转移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牛占锋;Period1、Period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9 夏木斯亚;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代动力学及其肝毒性的生理节律调控[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邓香群;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6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