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复合三联抗结核药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发布时间:2018-06-25 20:28

  本文选题:抗结核药 + 异烟肼 ; 参考:《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 :制备复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聚乳酸-羟基乙酸(HRZ/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450mg)为载体,避光条件下称取H(40mg)、R(60mg)、Z(125mg),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HRZ/PLGA缓释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采用溶出法、HPLC于3h、6h、12h、1d、2d、3d、6d、9d、12d、15d、20d、25d、30d、40d、50d测定H、R、Z三种药物的浓度,观察其是否均大于10倍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结果:HRZ/PLGA微球在电镜下观察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3±4.7μm;H、R、Z三种药物的载药量分别为(18.02±0.36)%、(22.46±0.24)%、(21.68±0.37)%,包封率分别为(54.79±1.13)%、(72.35±0.39)%、(67.21±0.68)%;体外缓释试验显示微球缓释前12d左右,三种药物的累计缓释度均超过了50%,日均释药率分别为5.05%、4.89%、6.86%;第12天后三药的缓释基本趋于稳定,日均释药率分别为0.17%、0.26%、0.16%;三种药物缓释到50d时均大于10倍MIC。结论:HRZ/PLGA微球具有优良的载药及药物缓释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系统。
[Abstract]:Aim: to prepare composite isoniazid (H), rifampicin (R) and pyrazinamide (Z) 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HRZ / PLGA) sustained release microspheres and observe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sustained release properties. Methods: using 450mg as carrier, H (40mg) R (60mg) Z (125mg) was used to prepare HRZ / PLGA sustained-release microspheres by means of compound emulsion and solvent volatiliza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phere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 drug loading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ree drugs, HG RZ, at 3h, 6h, 12h, 12h, 1d, 3d, 3d, 6d, 9d, 12d, 15d, 20d, 25d, 30d, 30d, 40d, 50d, to observe whether they were all more than 10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to calculate their daily average release rate, and to calculate the cumulative drug release rate. Results the microspheres of HRZ / PLGA microspheres were spherical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3 卤4.7 渭 m, and the drug loading amounts of the three drugs were (18.02 卤0.36), (22.46 卤0.24), (21.68 卤0.37), respectively, and the entrapment rates were (54.79 卤1.13), (72.35 卤0.39), (67.21 卤0.68),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ve sustained-release degree of the three drugs exceeded 50 and the daily average drug release rate was 5.05 and 4.896.86 respectively. After the 12th day, the sustained release rate of the three drugs tended to be stable, the daily average drug release rate was 0.17 ~ 0.26 and 0.16, respectively, and the three drugs were more than 10 times at 50 days. Conclusion the microspheres of w HRZ / P PLGA have excellent drug delivery and drug delivery effect, and are an idea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antituberculotic drugs.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药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创伤骨科;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码:81360275)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码:NZ13131) 宁夏医科大学基金项目(代码:XT20)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向阳;孙湘;贾会文;汤立新;赵玉果;甄平;;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51期

2 路娟;刘清飞;罗国安;王义明;;药物的聚乙二醇修饰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8期

3 刘勇,张智洁,王群,党琢;抗结核药复方制剂的体外药效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6期

4 谭红香;叶建东;;PLGA包埋硫酸庆大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11期

5 杨宗强;何胤;施建党;;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性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翔宇;申才良;;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2年07期

2 马琳,李菁华,史红艳,孙延波,关显智;复方利福平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3 姜和;龚梦嘉;;长效多肽药物化学修饰的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4期

4 张辉;薛忠林;靳安民;李森;叶建东;;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舒雅俊;黄慧;潘育方;黎小莉;刘莉;杨帆;;聚乙二醇化海葵神经毒素的稳定性考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布鸣;韦宝伟;;聚乳酸乙醇酸在微球控释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年02期

7 郑霄;李云峰;王良友;尹志峰;;马来酰亚胺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合成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杨彦君;熊屹;易洪城;吕英;彭长英;唐良华;;载利福平-骨水泥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武士科;高文山;卜宏建;侯煜;王林杰;;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5年02期

10 冯晓健;吕秀玲;李学刚;;改良复乳法(W/O/W)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柳盛春;陈凯;姜广擎;崔跃辉;张辉;郭春生;李兆伟;;微创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分析[A];第二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忠林;包裹多柔比星PLGA微球骨水泥的研制及其成骨和抗肿瘤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春梅;甲磺酸达氟沙星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药动学和肺靶向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苗宗成;多元吡喃葡萄糖环基微球双相选择吸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4 蒲小兵;前、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5 张艳红;酮康唑/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刘鹏;抗结核药物缓释微球在兔椎体中释放及分布规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牛诚诚;多功能超声造影剂显像及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乔春燕;载BMP-2基因PLGA微球的制备及在体内外成骨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庞晓阳;多联一线抗结核药物壳核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估[D];中南大学;2014年

10 程远;海藻酸纳米药物传输体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冬宁;脂质体辅料PEG-L-Chol的合成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2 喻波;纳米硒的形貌调控、功能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郑普生;聚乙二醇中纳米硫的自组装和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叶向阳;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抗结核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小民;脊柱结核病椎组织病理学与影像学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6 丁小力;载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特性的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7 冯晓健;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测定[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曹雪;纳米锰锌铁氧体的制备及传递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蔡敏娴;超声介导载多烯紫杉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治疗荷人肝癌裸鼠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沈恺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跳跃型胸腰椎结核[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洁琼;曹健;李艳芳;田广兰;;聚乳酸的合成·生物降解及应用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2 张万国,,蒋雪涛;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制备[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林丽丽;;聚乳酸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2年06期

4 季波,徐滢波,赵树进;聚乙二醇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稳定性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黄玲玲;姜志华;;PLA的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0年06期

6 周庆颂;蒋学华;李珂佳;樊新星;;不同分子量灯盏乙素-PEG酯的合成、性质及小肠吸收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寸冬梅,崔福德,游本刚,杨明世,邵国英;尼群地平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刘艳;张志鹏;索绪斌;朱盛山;;缓控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3期

9 曲文强;夏文龙;孙斌;董芳芳;侯昭升;;生物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4年03期

10 张海龙;高玲美;邵洪伟;;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费正奇;携载rhBMP-2微球的新型自凝固复合人工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2 林旭;缓释利福平微球释药性质及兔脊柱结核模型建立的初步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张晓阳;羟基乙酸的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J];河北化工;2004年03期

2 胡基埂;;α-羟基乙酸合成与分析方法综述[J];化工进展;2007年04期

3 本刊编辑部;;羟基乙酸—《フアィンケミカル》7.1.37—38(1983)[J];工业水处理;1984年05期

4 李绍白;李宇;王富江;崔育新;;羟基乙酸酯的新合成法[J];化学试剂;1988年03期

5 阎丽;刑伯军;关世强;宁新军;;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生产废液制备羟基乙酸[J];化学工程师;1991年06期

6 赵林林;潘巧;杨洲;李菁;袁华;;歧化法合成羟基乙酸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年10期

7 李倩;魏利华;张辰亮;程丽华;申银山;;羟基乙酸的合成及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年01期

8 顾翼东;徐燕;章剑秋;;α—羟基乙酸与金属离子生成的化合物研究 Ⅰ.二苯烃乙酸希土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溶解度测定[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3年04期

9 张朝纯;李燕;王虹;陈雨佳;张东卫;;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羟基乙酸正丁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年07期

10 杨晓辉,彭银仙;羟基乙酸的合成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飞;尚会建;杨昱;郑学明;;羟基乙酸新工艺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胡基埂;郑裕国;沈寅初;;基于比色法的羟基乙酸产生菌筛选及其主要发酵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田洪居;陈仲清;刘玲玲;刘桂林;;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杜丽丽;李锦;温俊峰;李宝林;王伟;;麻黄碱-α-(9-蒽基)-α-羟基乙酸盐的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黄艳霞;任天斌;张秀丽;蒋欣泉;任杰;;聚乳酸-羟基乙酸表面接枝RGD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其复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6 李娟;严琼姣;徐盈;李世普;;人工神经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NGF/β-TCP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5)[C];2007年

7 赵刚;平其能;刘拥军;;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体外降解机制研究[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王孝弟;生物法羟基乙酸引来国外经销商[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孟晖;需求缺口严重不足 行业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蒋连根 袁亮华;“海宁的产品比美国还要好”[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邰燕芳;氯乙酸水解法合成羟基乙酸[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林林;羟基乙酸绿色合成新工艺及其精制技术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3 李莹;羟基乙酸用于肝癌瘤内注射的药效及脂质体制剂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4 邢冬娟;羟基乙酸微球的研制及其介入治疗兔肝癌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殷海洪;EDTA合成母液中羟基乙酸的络合萃取分离[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乌兰;改性可生物降解聚癸二酸丙三醇酯的结构与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张力;基于甘油、羟基乙酸及乳酸的树枝状聚酯体系的合成和表征[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萍;葡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嫁接物的合成及其紫杉醇胶束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7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67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