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艾塞那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研制及其药动学
本文选题:艾塞那肽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 参考:《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制备了孔径(6.0±0.2)nm、孔容(0.94±0.03)cm3/g、比表面积(701.4±0.70)m2/g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920±120)nm,以其为载体负载艾塞那肽。所得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因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可提高载药量至(15.2±2.0)%。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纳米粒在p 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d1释出近35%,d14时缓慢释出40%。将艾塞那肽的水溶液和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分别皮下注射给予SD大鼠。结果两组的t1/2为0.60和14.53 h,AUC0→t为1.71和8.60 ng·ml~(-1)·h,MRT为1.14和21.30 h,可见该载体可显著增加药物的半衰期和MRT,有望成为艾塞那肽皮下注射给药的理想载体。
[Abstract]:SBA-15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with pore size (6.0 卤0.2) nm, pore volume (0.94 卤0.03) cm 3 / g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701.4 卤0.70) m2 / g were prepared. The average size of SBA-15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was (920 卤120) nm. The SBA-15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can increase the drug loading to (15.2 卤2.0)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pecific pore volume. The in vitro release test showed that the nanoparticles released in pH 7.4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for D 1 released nearly 35 g / d 14 and slowly released 40 g / d at the time of 14 days.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Isenapeptide and SBA-15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into SD rats. Results the t 1 / 2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60 and 14.53 h AUC _ 0 t = 1.71 and 8.60 ng / ml ~ (-1) h ~ (-1) MRT = 1.14 and 21.30 h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rrier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half-life and MRT of the drug, and could be an ideal carrier for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senapeptide.
【作者单位】: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4089;8147336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Z13H280001) 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2014R410002)
【分类号】:R943;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正林;刘珍宝;王婷;丁劲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介导的药物传递系统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雯;蒋志文;刘浩;;紫杉醇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张磊;刘晓燕;沈晶晶;卢晓梅;范曲立;黄维;;纳米颗粒在抗癌药物可控靶向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年08期
3 柯楠;;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02期
4 王东;王连艳;常秀莲;杨婷媛;马光辉;;提高蛋白多肽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J];过程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5 李亚男;顾觉奋;;多柔比星纳米载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4年03期
6 赵茜;金莉莉;王秋雨;;蛙皮抗菌肽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4年02期
7 刘洁欣;方均建;王心正;李海静;程建华;吴胜明;董方霆;;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测定艾塞那肽等电点[J];生物技术通讯;2014年03期
8 张晓君;刘辉;胡海洋;赵秀丽;陈大为;乔明曦;;紫杉醇pH敏感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9 罗涌;李彦;刘维娟;郭莲;阳皓;徐伟;王怡;王邦琼;向娟;;重组肠促胰岛素分泌肽对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房;2013年34期
10 席晨;王周华;梁金强;黄芝瑛;;不同粒径的介孔纳米硅材料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景梅;MCM-41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高琳;双模型介孔SiO_2表面功能化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于辉;SBA-15复合材料物化及发光性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阚卫秋;含氮多齿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盖世丽;光磁功能化介孔SiO_2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李云龙;止血材料开发及其表面功能蛋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杜鹏;由一种非对称多元羧酸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莫昊;载银介孔氧化硅新型纳米抗菌材料体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能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刘宝仓;分级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结构调控及药物缓释和催化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10 马百成;优化型十拷贝rolGLP-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及其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顺;DBS-偶氮胂、CdS在纳米SBA-15中的组装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曲英敏;卡托普利/MCM-41载药体系的缓释作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3 吴冬;胰高血糖素样肽-1重组的减毒沙门氏菌构建[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4 卢珊;纳米二氧化硅对小鼠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傅婷;基于β-环糊精与小分子作用的药物释放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谢骏;紫杉醇二氧化硅纳米对耐药鼻咽癌细胞的毒性观察[D];中南大学;2013年
7 张倩雯;自噬抑制剂氯喹刺激ROS产生增强人乳腺癌细胞对3-溴丙酮酸的敏感性[D];蚌埠医学院;2014年
8 邵妤;Exendin-4/HSA长效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与活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俞媛贤;艾塞那肽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卞书娟;有机/无机复合介孔硅膜的制备及其在固/液、液/液界面电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冰,丰伟悦,赵宇亮,邢更妹,柴之芳,王海芳,贾光;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逊;纳米二氧化硅抗肝癌细胞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书政,龚克成;杂化介孔二氧化硅合成中甲醇产物对结构规整度的影响(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4期
2 党文修;韩书华;亓贯林;李晶;王仁亮;;棒状有序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6年06期
3 杨涛;周从山;晁自胜;;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学骜;刘长利;钱斯文;吴晓森;王建方;吴文健;;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制备及其组装化学[J];化学进展;2006年10期
5 马劲;杨正龙;屈小中;杨振忠;;超双亲透明介孔二氧化硅涂层[J];科学通报;2006年14期
6 党文修;韩书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介孔二氧化硅形貌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杨娜;朱申敏;张荻;;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9期
8 侯秀红;;X射线衍射V_2O_5在介孔二氧化硅上的分散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赵娜;魏坤;陈晓峰;李像;郭武生;舒丽君;吴远;曾晓峰;;聚乙二醇-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0年01期
10 庞雪蕾;唐芳琼;;利用廉价硅酸盐为硅源合成微米级球形介孔二氧化硅[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晓东;黄昊文;曾云龙;易平贵;;纳米银封堵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过氧化氢调控分子输送释放[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2 蔡敏敏;周济;;单分散乳液模板制取有序介孔二氧化硅[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张庆红;吕飞;王野;万惠霖;;一种制备具有螺旋孔道的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的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应海平;黄政;刘向农;陈娅如;杨宇翔;;不同链长的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对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孙成高;陶莉;刘奇;梁海军;黄彩娟;晁自胜;;酸性条件下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微观形貌的变温调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于秀玲;邵高耸;袁忠勇;;铁掺杂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玄明君;贺强;;自驱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马达[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8 杨永刚;李宝宗;陈媛丽;毕丽峰;;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谭磊;刘传军;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选择性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党文修;韩书华;许军;闫欣;侯万国;;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管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定庚;基于可逆、可再生介孔二氧化硅的刺激响应控制释放和分析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滕兆刚;介孔SiO_2及介孔磁性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肖强;介孔二氧化硅的温和条件合成[D];南开大学;2007年
4 费海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新兴纳米医药平台[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红;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金桂;多级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大洲;两种形态介孔二氧化硅的功能化及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娜;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邓绍新;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的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与表征[D];南开大学;2014年
10 李娟;多孔二氧化硅系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冬;双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伍宏玉;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改性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巧红;垂直介孔二氧化硅通道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4 梁静霞;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亚荣;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彦伟;以联二萘酚和苯甘氨酸衍生物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微孔和介孔二氧化硅[D];苏州大学;2012年
7 蒲云月;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8 吕莉丽;贵金属/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段杨杨;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包覆金纳米棒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杨冲;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银的负载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1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8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