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PPARγ介导的抗氧化相关
本文选题:罗格列酮 +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 ; 参考:《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HTL与HUVEC共孵,用罗格列酮、卡托普利、夹竹桃麻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乙酯(PDTC)进行预干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PARγm RNA的表达,荧光探针DCFA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定NF-κB P65,酶标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结果 HTL与HUVEC共孵育24 h,明显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和NF-κB的活化,升高细胞培养液中s ICAM-1的浓度(P0.01)。罗格列酮(0.001、0.01、0.1 m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HTL所致的内皮细胞活力降低,抑制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和NF-κB的活化,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 ICAM-1的浓度,与单独HTL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上述保护作用可被选择性的PPARγ拮抗剂GW9662所拮抗。夹竹桃麻素、卡托普利、PDTC对HTL引起的上述指标改变也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罗格列酮对HTL所致的HUVEC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nduced by homocysteine thiolactone (HTL)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cultur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were incubated with HTL and HUVEC. GW9662, an antagonist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纬 (PPAR 纬), and pyrrorodithiocarbamate ethyl ester (PDTC), 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魏 B (NF- 魏 B), were used to detect cell viability by MTT colorimet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PAR 纬 mRNA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NF- 魏 B P65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probe DCFADA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incubation with HUVEC for 24 h, HT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endothelial cells, increased the level of Ros and the activation of NF- 魏 B,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sICAM-1 in the culture medium (P0.01). Rosiglitazone (0.001) could antagonize the decrease of endothelial cell viability induced by HTL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and the activation of NF- 魏 B, and de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sICAM-1 in cell culture medium.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or P0.01). These protective effects can be antagonized by selective PPAR 纬 antagonist GW 9662. The changes of the above indexes induced by HTL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diaphanol and captopril PDTC. Conclusion rosiglitazone has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HTL-induced HUVEC injury,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PPAR 纬 -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新乡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395) 湖南省卫生厅课题(B20082023) 长沙市科技局课题(K0802085231)
【分类号】: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玉晖;游宇;宋涛;吴树金;柏勇平;刘立英;;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1期
2 杨旭红;戴雯;刘立英;吴树金;;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伟军;陆菊明;;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年02期
2 徐志红;陆国平;吴春芳;;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舒降之的拮抗机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3 陈社安;李炜煊;李美珠;吕婉娴;钟俊东;;Hcy联合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4 姜衡;于曼丽;魏勇;欧阳平;梁春;吴宗贵;;同型半胱氨酸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孟斌;李国良;牟心红;李海生;;甲硫氨酸诱导高Hcy血症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5年01期
6 苗成龙,刘坤申,张密林;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2年11期
7 贺朝雄;;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32例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2期
8 杨旭红;戴雯;刘立英;吴树金;;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12期
9 石蕊;姜铁民;赵季红;董彦;李东霞;李玉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年06期
10 董彦文;牧骑;祁宏;王凯;;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谷伟军;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解酶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崔文鹏;Nrf2活化在防治小鼠糖尿病肾病过程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4年
3 卞芳;C-反应蛋白促进LDL跨内皮细胞穿胞的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伟;Hhcy对大鼠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2 梁研;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祖细胞凋亡及Caspase3 c-IAP2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杨旭红;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与PPARγ关系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4 林新宇;脑钠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心衰辩证分型的价值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马海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同型半胱氨酸、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谈金月;不同降压方案及联合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红玲;眼镜蛇毒金属蛋白酶激活和损伤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8 陈雅瑜;辛伐他汀对人牙髓细胞的体外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同华;罗格列酮对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李培伦;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谈红,潘其兴,梁春香,魏敏,克丙申,尹格平,罗南平,丁吉元,董政军;氯沙坦、卡托普利及联合用药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年04期
2 陈比特,林一萍;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年06期
3 伍海涛,熊小明,王双喜,吴晋湘,刘立英;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及与对氧磷酶活性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04期
4 刘玉晖;游宇;宋涛;吴树金;柏勇平;刘立英;;卡托普利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1期
5 黄宁江;吴树金;陈庚容;刘立英;;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05期
6 刘玉晖;游宇;宋涛;柏勇平;吴树金;刘立英;秦莉花;;卡托普利对蛋氨酸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对氧磷酶1的关系[J];中南药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娟;陈君柱;王兴祥;余敏;;PPARα激动剂菲诺贝特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PPARα表达[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2 杨崇志;胡大海;武红;;PPARγ激动剂与纤维增生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08年03期
3 唐小峦;李焕德;袁娟;;基于报告基因的PPAR-α激动剂筛选体系的建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08期
4 ;Troglitazone Induced Apoptosis via PPARγ Activated POX-induced ROS Formation in HT29 Cells[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4期
5 姚颖;邹荣;刘晓城;江晶晶;黄倩;何泳;李萌;王世宣;周剑峰;马丁;徐刚;;Telmisartan but not Valsartan Inhibits TGF-β-mediated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ar Matrix via Activation of PPARγ[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08年05期
6 葛恒,王长谦;PPAR配体作用机制及新配体筛选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3期
7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of a novel family of chalcones as PPARα agonists:virtual screening,synthesis,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vitro[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7年12期
8 蔡哲峰,郭宗儒;PPARγ调节剂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虹,彭佑铭,刘伏友,王海涛,刘映红,段绍斌;PPAR-γ激动剂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PGEs蛋白表达[J];中国血液净化;2004年10期
10 傅小雅;黄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朝;杨武双;周宇;金鑫;;油酰乙醇胺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赵攀;孔晓牧;杨吉春;管又飞;;PPAR-α激动剂菲诺贝特对阿霉素诱导肾小球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李华冲;韩海燕;许荩;杨大成;;新型PPAR受体激动剂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杨崇志;胡大海;韩勇彬;吕根法;官浩;;PPARγ激动剂对成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PPAR γ receptor agonist rosiglitazone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rat of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te of the regulation[A];2008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肿瘤和第十二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崇志;胡大海;韩勇彬;吕根法;官浩;;PPARγ激动剂对TGF-β1诱导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伟;王莉莉;周晓林;刘洪英;周新波;李松;;新型PPAR激动药C333H抗2型糖尿病药效学[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雷蕾;申竹芳;;GK和PPARγ双靶点激动剂SHP—14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毅敏;沈喜妹;严孙杰;;盐酸二甲双胍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拮抗成骨细胞的糖毒性损害[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成立十周年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毅敏;严孙杰;沈喜妹;杨立勇;;盐酸二甲双胍对不同糖浓度环境下小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及PPARγ在其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凡新邋林敏;PPAR激动剂类抗糖尿病药研发喜忧参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伶;高静水压刺激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PPAR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叶飞;PPARγ拮抗剂发现及15d-PGJ_2在PPARγ/TGFβ/Smad2通路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陈伟;新型PPAR激动剂P633和C333的药效评价及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4 李燕;一、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及GLP02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二、hPPARγ2质粒的构建和高表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功能探讨 三、hPPARγ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李平平;PPAR α/γ双激动剂西格列羧对胰岛素抵抗和脂质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梅宇钦;黄酮类化合物库内小分子4a经由PPAR-β-Mfn2-[Ca~(2+)]_M信号调控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D];浙江大学;2013年
7 姬媛媛;TLR4介导AngⅡ的致炎信号通路及PPARα/γ激动剂的干预[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8 路岩;阿托伐他汀在血管内皮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丰;小檗碱抗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大与PPARα-NO信号通路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治国;PPARγ激动剂体外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连冬;PPARδ激动剂GW501516的合成[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4 杨旭红;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机制与PPARγ关系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0年
5 彭晓凤;PPARγ-PI_3K/AKT-NO信号通路在姜黄素抗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大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姚世宁;新型非噻唑二酮类PPAR受体激动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崔艳辉;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对慢阻肺大鼠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调节[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8 赵曦乐;二甲双胍对成骨细胞功能蛋白的调节作用与PPARγ活性变化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9 钟岚;罗格列酮对LX-2细胞PPARγ和NF-κB的mRNA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10 雷宇;阿托伐他汀对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83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08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