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客体识别的温度及氧化还原双重响应型磁性聚合物胶束
[Abstract]: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s is a hot topic,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composite system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s simply and efficiently is a difficult point at present. Based on this, the host molecule CD-MNPs and guest molecule m PEG-Fc and PNIPAM-Fc, 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to construct two kinds of hydrophobic polymer chains on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by using the host and guest recognition between 尾 -CD and ferrocene groups. By controlling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the assembly takes place in water and the redox potential changes to realize the reversible change of the form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the assembly system. The results of DLS and TEM showed that the magnetic polymer micelle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50 nm could be formed and disintegrated by temperature and redox. Moreover, this micelle can be used as drug carrier, and its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adriamycin (Dox) is as high as 73. In summary, a novel magnetic polymer micelle with both temperature and redox sensitivity has been obtained, 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rug releas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g 8, Ref 22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317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EW-J-2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资助~~
【分类号】:R9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务务;崔佳;冉帆;徐济恒;周亚球;;王枣子乙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少明;胡双启;赵海霞;;纳米Al_2O_3粉末团聚机理与防止方法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3 石晓波,王赛英,李春根,汪德先;Fe-Mo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石晓波,黄宜祥,汪德先;钼酸镧超细微粒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石晓波,李春根,汪德先;铈-钼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的合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变芳,唐贵德,王振彪,郑乔,刘虎,潘成福;MnFe_2O_4多晶微粉的共沉淀法制备及磁性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刘波,李东平,车成彬;纳米级亚磷酸铅及纳米二盐基亚磷酸铅的制备与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0期
8 王治伟;杨强;赵渝;;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现状[J];重庆医学;2009年06期
9 葛秀涛;新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掺杂半导体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孙盟璐;王玉堂;包鹏;刘宁;;肽聚糖脂质体对小鼠血液生化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变芳;唐贵德;王振彪;刘虎;杜伟胜;邓玉林;;CoFe_2O_4纳米微粉的制备及磁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2 张灵芝;郭瑞雪;陈健;;杨梅苷脂质体在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辛瑞;于善江;金义光;;去羟肌苷脂质前药药质体的稳定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赵佩瑾;贾方;;抗生素药物微胶囊缓释体系的应用进展[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5 李帮经;康洋;马媛;谭淋;哈伟;张晟;;基于环糊精自组装的响应性软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6 李帮经;康洋;李建虎;董振强;谭淋;哈伟;张晟;;基于环糊精自组装的刺激响应纳米聚集体设计、制备和应用[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瑞玲;鱼精蛋白包覆PLGA纳米粒用于疫苗载体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文娟;禽用复合维生素纳米乳的研制及其功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熊微;温度/pH双重敏感纳米凝胶的构建、药物偶联与新型血管栓塞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明艳;过渡金属化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坚;硫铁矿烧渣制备软磁用α-Fe_2O_3和磁记录材料γ-Fe_2O_3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刘占军;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周兴;微纳米磁性铁氧体及其电磁功能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与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8 杨娟;超细层状钛酸盐和复合纳米TiO_2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杨毅;纳米/微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罗元香;火炸药用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雅丽;La_2Mo_3O_(12)薄膜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树存;碳包覆钴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代雄;二氧化钛与锰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4 王海山;均匀设计法制备硝酸益康唑纳米粒滴眼液及应用兔眼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文娟;硫化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丽娜;溶剂热法合成铜基纳米材料及表征[D];南京大学;2011年
7 赵野;甘草酸超微粉体的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表征及中试放大工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葛增娴;TiO_2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春艳;用嗜热四膜虫为模型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环境安全效应[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健健;NiO/TiO_2纳米带异质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钢;臧琛;李慧;张保献;;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9期
2 李红霞;吴莉莉;宋佳;张业旺;;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3 王艳萍;郝红;韦雄雄;樊安;张粉艳;;聚合物胶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年06期
4 陈芳;李娟;;聚合物胶束载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年08期
5 余敬谋;吴家忠;王新石;金一;;核交联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4年02期
6 左靖;杨明;李淼;杜丽娜;金义光;;吉西他滨脂质衍生物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和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7 徐晖,丁平田,王绍宁,邓意辉,郑俊民;聚合物胶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10期
8 邓字宇;刘先昊;张蒙夏;唐圣松;;聚合物胶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年02期
9 潘丹;赵燕军;王征;;星形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年04期
10 张庭;周建平;姚静;;阿霉素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特性评价[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建祥;颜美秋;邱利焱;金一;朱康杰;;基于两亲聚膦腈的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初步体外评价[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王永中;李雅娟;张志文;沙先谊;方晓玲;;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制剂[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8 敖丽娇;黄亮;粟武;;肝素-叶酸复合胶束用于MRI及双靶向药物运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聂淑瑜;章莉娟;;pH敏感聚合物胶束载药和释放行为的介观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静;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蓓蕾;葡萄糖响应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及对胰岛素的控制释放[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璐;倍他环糊精修饰的载阿霉素聚合物胶的构建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何月英;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穆朝峰;多烯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7 杜姣姣;基于几类生物大分子的绿色化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张燕;多功能性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王永中;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胶束给药系统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延长;pH、温度双重敏感性胶束的制备及其对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王磐;功能化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远达;5-氟尿嘧啶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抑制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1年
4 于克炜;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云;肿瘤靶向和环境响应性多臂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董青;叶酸聚合物胶束作为抗肿瘤给药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智新;基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豆蔻酸介导的脑靶向聚合物胶束递送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于川茗;硫酸软骨素基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赵军;两亲性核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载药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超宇;氧化还原敏感和肿瘤靶向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32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232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