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用于外排泵抑制剂逆转环丙沙星耐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11:34
【摘要】:目的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用于外排泵抑制剂(EPIs)逆转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对于环丙沙星耐药的研究。方法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选用6种EPIs(CCCP、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和维拉帕米)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联合使用,记录秀丽隐杆线虫生存率以评价体内药效,同时进行毒性试验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浓度XDR-AB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情况不同,选择5×10~(6 )CFU/mL作为XDR-AB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浓度。秀丽隐杆线虫生存实验显示,XDR-AB感染线虫3 h后线虫组与加入多粘菌素B的对照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4,P0.05),感染线虫6、9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感染6 h与9 h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9,P0.05),最终选择6 h作为感染时长,36 h为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时长。环丙沙星联合EPIs应用于感染模型实验中,低浓度的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可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30%~40%、15%~20%、20%~30%、20%,高浓度的维拉帕米可将感染线虫的存活率提高30%左右。体外药敏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分别与CCCP、奥美拉唑和维拉帕米联合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4,分别联合PAβN,NMP和利血平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2,其中CCCP体外联合抑菌效果最佳,但毒性较大不适于体内药效研究。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得到6种EPIs逆转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长沙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403084)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509010012)
【分类号】:R-332;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金娥;袁莉;李和平;曾晓艳;;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27期

2 黄雪斐,管利民,余素飞;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27例分析[J];海南医学;1999年03期

3 马全萍,苑广盈,刘安荣,刘宪冬,朱健美;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年04期

4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范燕;李聪然;;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J];中国药房;2007年13期

5 黄日安;戴湘春;林湛;柯水源;;粤西地区医院27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0期

6 吕娟;朱卫民;;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年03期

7 胡巧娟;胡志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8 黄至澄;闫李侠;王伟平;李恪梅;王国治;;鲍曼不动杆菌对小鼠致死剂量的研究[J];江西医药;2011年11期

9 杨长亮;黄前川;;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调节[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年03期

10 李琼琼;罗振伟;陈晓伟;杨瑞琦;叶林杰;闻丽萍;孙启倩;陈蒙娜;徐依萍;;鲍曼不动杆菌抗体制备的实验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涛;王睿;童卫杭;柴栋;裴斐;梁蓓蓓;方翼;范燕;李聪然;;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机制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董涛;王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耀煌;;168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段秀杰;吴怡;阴晴;高雁;万瑛;黄文华;焦志军;;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糜祖煌;黄支密;秦玲;;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李智山;肖慈然;邹玖明;杨燕;邓三季;;OXA-23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研究[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晓辉;宗志勇;吕晓菊;;携带blaOXA-23的鲍曼不动杆菌克隆相关性及blaOXA-23基因环境研究[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糜祖煌;秦玲;;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消毒剂耐药基因研究[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郑伦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蒋琰;周华;余东亮;俞云松;;中国主要流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MDR-ZJ06全基因组序列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祝建芳邋朱水英 特约记者 俞欣;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耐药基因[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荣;鲍曼不动杆菌ATCC17978 ChaA/Y双组份调控系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2 汪杨;自噬在真核细胞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清除中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闫中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多态性及耐药基因组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阮陟;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OXA酶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禹;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的筛选及其理化性质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大连大学;2015年

2 晏奎;磷霉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魏振波;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A1S_0115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蔡昌芝;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A1S_1969α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评价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5 郭钟贺;鲍曼不动杆菌裂解性噬菌体LZ35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6 欧阳妮;秀丽隐杆线虫—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张亚彬;鲍曼不动杆菌适配子筛选及初步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尹文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耐药基因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9 聂璐;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戴玮;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研究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05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05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