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及发酵产物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10:10
【摘要】: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共生或寄生在宿主植物各组织和器官内,不会引起宿主发生明显病变并完成整个生活周期的一大类微生物。由于长期与宿主共存,会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代谢产物,已成为新药筛选的重要来源。本次实验选用二色补血草为植物材料,通过对其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的筛选研究,为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二色补血草全株共分离到内生真菌32株。其中叶部6株,茎部11株,根部15株。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形态特征鉴定,初步鉴定出其中21株,分属2纲3目7科11属。以PD培养基将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发酵物固液分离,发酵液依次以乙酸乙酯萃取、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EAE)及正丁醇萃取物(NBE),菌丝体经甲醇提取得甲醇提取物(MME),96个发酵产物样品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研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74个样品表现出一定的总还原能力,占样品总数的77.08%,Vc当量超过100μg/mg共1个,S 102(NBE)总还原力最强,VC当量为108.20μg/mg;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94个样品表现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占样品总数的97.92%,清除率80%以上的共5个,R 301(EAE)活性最强,清除率为94.23%;88个样品表现出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占样品总数的91.67%,清除率20%以上的共7个,R 201(NBE)活性最强,清除率为35.34%。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75个样品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78.13%,抑菌圈直径在16mm以上的共4个样品,S 101(NBE)对其抑制活性最强,MIC为0.625mg/mL;77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80.21%,抑菌圈直径在16mm以上的共2个样品,R 403(EAE)对其抑制活性最强,MIC为1.250mg/mL;62个样品对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64.58%,抑菌圈直径在16mm以上的共6个样品,L 301(EAE)对其抑制活性最强,MIC为0.625mg/mL;54个样品对地衣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56.25%,抑菌圈直径在16mm以上的共3个样品,R 401(EAE)对其抑制活性最强,MIC为0.156mg/mL;55个样品对绿脓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57.29%,但整体抑制活性较弱,未达到复筛的标准。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84个样品对α-糖苷酶表现出抑制活性,占样品总数的87.50%,其中抑制率在80%以上的共11个,占样品总数的11.46%,S 303(EAE)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为96.38%。抗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对赤拟谷盗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占样品总数的8.33%,其中R 302(NBE)活性最强,LC50值为24.268mg/mL(阳性对照药物氰戊菊酯LC50=0.279mg/mL);10个样品对烟草甲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占样品总数的10.41%,其中S 303(NBE)活性最强,LC50值为14.831mg/mL(阳性对照药物氰戊菊酯LC50=0.140mg/mL)。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熏蒸活性整体较弱,5个样品表现出熏蒸活性,占样品总数的5.01%,其中S 303(EAE)对赤拟谷盗熏蒸活性最强,LC50为29.304mg/mL(阳性药物敌敌畏LC50=0.023mg/mL);L 301(EAE)对烟草甲熏蒸活性最强,LC50为43.414mg/mL(阳性药物敌敌畏LC50=0.141mg/ml)。驱避活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样品对赤拟谷盗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活性,占样品总数的5.21%;6个样品对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活性,占样品总数的6.25%,其中R 304(NBE)对两种试虫的驱避活性都较强,在10000ppm,作用2h,驱避率分别为94%、84%,驱避活性等同于同等条件下的阳性物质DEET。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2株内生真菌胞内及胞外64个多糖样品含量各异,其中多糖含量在0.5mg/mL以上的共10个样品,占样品总数的10.42%,R 202胞外多糖含量最高为0.91mg/mL。多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58个样品表现出一定的总还原能力,占样品总数的90.63%;55个样品表现出DPPH清除活性,占样品总数的85.94%;54个样品表现出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占样品总数的84.37%。本实验对二色补血草全株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阐明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及种属分布情况,并对其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抗氧化、α-糖苷酶抑制、抗虫的活性筛选研究,获得高活性菌株,为寻找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抗菌药源以及天然杀虫剂等奠定基础,也为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妮;邓毅;董金香;曼琼;;药用植物内生菌与其宿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2 刘国丽;王娜;龚娜;杨镇;杨涛;;干旱胁迫下植物内生菌提取物对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3 祝琳;;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复苏传代保存流程[J];山东化工;2014年01期

4 郑江松;李继扬;;植物内生菌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年05期

5 毕江涛;潘润霞;黄盼盼;吕雯;关晓庆;;药用植物二色补血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12期

6 熊双丽;卢飞;史敏娟;吴照民;;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在抗氧化剂筛选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8期

7 王晓宇;杜国荣;李华;;抗氧化能力的体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3期

8 王晓云;孙勇;赵燕;马永征;;Sevag法除蛋白文献的引用情况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01期

9 徐亚军;;植物内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0 温露;闵颖;严春艳;陈锡萍;宋紫能;;一株藏红花内生真菌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连茹;二色补血草水溶性多糖、多酚类和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8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28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