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巯基嘌呤共价载药系统的构建与初步评价
[Abstract]:Aim to control the release of the drug in the drug carrier system before reaching the site of ac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a reductive response mesoporous silica drug carrier system was prepared. Methods the mesoporous silica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sulfhydrylation were prepared by post-modification method. The morpholog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arri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 antitumor drug 6-mercaptopurine with sulfhydryl group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drug, and the drug was covalently loaded into the carrier by disulfide bond. Results when the amount of mercapto reagent was 1 mL, the maximum drug loading was 5.02%. A reduction-responsive mesoporous silica drug carrier system was construct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SH was 3 mmol L ~ (-1), the drug was released "zero" in the absence of glutathione (glutathione,GSH). The accumulative release amount exceeded 70% in 2 h. Conclusion the covalent drug loading system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reductive response drug release, which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drug release control.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药剂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165)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艳萍;田喜强;韩雪;;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J];中国陶瓷;2014年08期
2 杨一飞;单含;涂浪平;刘晓敏;曾庆辉;杜创;孔祥贵;;玫瑰红与介孔二氧化硅生物光敏复合体的激发态性质[J];发光学报;2011年08期
3 黄丛亮;冯妍卉;张欣欣;李威;杨穆;李静;王戈;;介孔二氧化硅基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5期
4 韩延东;刁全平;李铁纯;侯冬岩;;介孔二氧化硅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亓贯林;党文修;李晶;韩书华;;六方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纤维的合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曾春梅;韩书华;闫欣;于小娟;车红卫;赵效洪;;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聚苯胺复合物[J];化学进展;2008年01期
7 马亚鲁;刘芬;马媛媛;孙小兵;郑俊萍;;多步组装合成介孔二氧化硅担载膜[J];硅酸盐学报;2010年02期
8 肖正林;刘珍宝;王婷;丁劲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介导的药物传递系统及其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1期
9 付文升;罗兴萍;黄俊菲;曹梨梨;黄小龙;谭裕玲;贺娇;;乳酸氧化酶在复合功能铝膜中的固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子峰;柳海兰;姜男哲;;氨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的制备及Cu~(2+)吸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刚;李宝宗;陈媛丽;毕丽峰;;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和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的制备[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谭磊;刘传军;卓仁禧;;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具有尺寸选择性控制释放体系的制备[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3 张彦;周国伟;;囊泡状介孔二氧化硅固定化酶拆分外消旋体布洛芬[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4 朱申敏;张荻;刘昕烨;;刺激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在可控药物释放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盖世丽;杨丹;贺飞;杨飘萍;;荧光功能化空心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药物缓释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6 刘海云;印立;吴德峰;;原位聚合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复合体系[C];2013年
7 杨光保;龚华;钱孝鑫;谭朋利;李有勇;刘庄;;内在掺杂光敏剂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棒作为多功能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联合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8 叶誉贤;程飞;胡栋栋;徐立新;钟明强;;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孔道表面聚酮可控接枝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9 赵环宇;朱广山;杨永刚;;单手螺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合成机理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0 郭月月;白诗扬;孙继红;;pH敏感型纳米复合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缓控释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嘉坤;三种农药缓释系统的构建及综合效果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刘长辉;DNA介导的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控释与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邹振;基于多孔纳米材料的刺激响应性药物载体构建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费海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新兴纳米医药平台[D];吉林大学;2012年
5 胡智辉;氨基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功能的研究及吸附过程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6 盖世丽;光磁功能化介孔SiO_2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壳聚糖—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王国强;介孔二氧化硅核—脂质壳组装体纳米粒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梁漫;石墨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宋丽娟;介孔二氧化硅KIT-6的有机改性及其对U(Ⅵ)吸附性能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崔丽茹;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婷;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陶希;自愈合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常玉杰;pH和葡萄糖刺激响应型介孔二氧化硅的控制释放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王稼yN;基于氧化石墨烯和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韦克钢;胺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尿醛骨架介孔材料合成与对铀的吸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7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39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