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V11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

发布时间:2019-03-22 08:02
【摘要】:共生真菌在与宿主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物种丰富,数量庞大的资源库,其次生代谢产物特有的化学结构复杂性和生物活性多样性,奠定了从中发现活性先导物进而研发创新药物的成功几率。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复杂多样,传统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并不能终止和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因此,研究新型多靶向、安全高效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是当代社会对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急切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从藤本植物红花青藤(I. rhodantha)内生真菌Phomopsis sp.S12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新型二萜类化合物V11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综述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第二章:对V11的AChE抑制活性进行研究。通过Ellman比色法检测了其在体外对AChE和BuChE的抑制活性,其中对AChE的IC50接近阳性对照石杉碱甲。萜类结构使得V11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组织中保持较长时间,以发挥作用。通过LC-MS检测不同时间点V11在脑组织中分布,发现其与脑组织内AChE活力呈现一定相关性。对Aβ1-42双侧海马注射造模小鼠给药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证明V11具有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显著的AChE抑制活性可能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直接原因。第三章:对V11的免疫抑制活性及调节相关通路的研究。利用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检测Aβ1-42刺激SH-SY5Y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发现经过V11预处理的细胞活性氧水平低于未经处理的细胞;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了体内Aβ142诱导炎症因子(IL-6, TNF-α和IL-1α) mRNA表达被抑制,且呈现量效依赖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V11抑制Toll样受体-4表达,进一步抑制NF-κB活化,通过下调Bax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上调cAMP反应结合原件(CREB)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长时程记忆的形成。此外,本文初步研究了V11在抑制Aβ1-42向聚集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中发挥作用。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evolution between symbiotic fungi and host, they form abundant species and huge number of resources, and their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ve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complexit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diversity. It establishes the probability of discovery of active precursors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s. With the aging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lso rising rapidly.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variety of the cau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raditional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can only alleviate the diseas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ymptoms of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do not stop and reverse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so the study of new, multi-targeted, safe and efficient anti-Alzheimer's disease drugs is a modern society's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health.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 novel diterpenoid, V11, was isolated from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I. rhodantha) endophytic fungus Phomopsis sp.S12 in lianas, and its bioactivity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chapter 1: review the pathogenesis and drug therapy of Alzheimer's disease. Chapter 2: the AC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V11 was studied. Its inhibitory activity to AChE and BuChE in vitro was detected by Ellman colorimetry, among which the IC50 against AChE was close to that of Huperzine A. Terpenoid structure makes V11 have good fat solubility, easy to pass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keep it in the brain for a long time to play a role. The distribution of V11 in brain tissue was detected by LC-M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t was found that V11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AChE in brain tissue. The water maze test of A 尾 1 / 42 mice injected bilaterally into hippocampus showed that V11 could improv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AD model animals, and the obvious inhibitory activity of AChE might be the direct cause of improving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Chapter 3: study on the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of V11 and the regulation of related pathways. DCFH-DA was used as fluorescence probe to detect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SH-SY5Y cells stimulated by A尾 1-42.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Ros in cells pretreated with V1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untreated cells. The mRNA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L-6, TNF- 伪 and IL-1 伪) induced by A 尾 142 was detected by Real time PCR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V11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Toll-like receptor-4 by Western blot, further inhibited the activation of NF- 魏 B, inhibited cell apoptosis by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Bax protein, and upregul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cAMP-binding (CREB), thu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long-term memory. In addition, the role of V11 in inhibiting the aggregation of A 尾 1-42 was preliminarily studied, suggesting that V11 may play a role in relieving the course of Alzheimer's diseas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逢迎春 ,王寿先,宋保华;早年生活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有额叶损害[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3期

3 柴延丰,陈哲宇;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又有新进展[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年04期

4 菲琳;;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病情的新药[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2期

5 汪义朋,王建枝;早老素-1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调节的可能途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1期

6 邵千里;15例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工业化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较高[J];河南医学研究;2001年03期

8 邵梅,汤荟冬;阿尔茨海默病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10 吴传深 ,周东丰 ,Peter Como ,张林 ,Karl Kieburtz ,范金虎 ,乔友林;河南林县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梅芳;;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杜丽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成林平;黄绍宽;李玉梅;王延平;邓晓莹;;维生素干预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唐微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工作中的心理慰藉问题探讨[A];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8年

5 周东升;徐银儿;连国民;于畅;陈中鸣;;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于恩彦;;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的进展[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郭忠伟;陈炜;;~1H-MRS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于恩彦;朱俊鹏;王珏;王欣慰;谭云飞;廖峥娈;仇雅菊;汪宏;;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全面-系统-长期”预防[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崔德华;;脑衰老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所起的作用及防治[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陈生弟;杨红旗;孙治坤;崔佩菁;王红梅;;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靶点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姚立新;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缺乏灵丹妙药[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刘正午;阿尔茨海默病成欧美第二大忧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N];大众卫生报;2012年

4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王爱民;门诊可排查阿尔茨海默病[N];大众卫生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为阿尔茨海默病正名[N];科技日报;2012年

6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 林水淼;阿尔茨海默病权变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N];健康报;2013年

7 吴志 李淼;警惕盯上老年人的“杀手”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3年

8 孙琳 本报记者 李颖;你是否关注阿尔茨海默病?[N];科技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李蕴明;阿尔茨海默病困局待解[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0 樱子 整理;为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迷路[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茹;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平;中国南方人群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筛查及可能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毅;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矫树生;依达拉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工博;杀虫剂DDT和hnRNPA1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邓青山;DISC1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模型鼠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小群;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姜红燕;云南汉族早发阿尔茨海默病家系的遗传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徐志鹏;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阿尔茨海默病及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清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刚;蚁群算法在求解阿尔茨海默病最优微阵列上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江霖;应用点着色聚类方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方杰;IL-17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颖超;5-氨基吡唑-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试[D];河北大学;2015年

5 付成燕;护士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6 娄艳芳;非药物疗法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郭耀鹏;亲环素D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病杂种细胞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婧;基于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的可比性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陈影影;对DNA微阵列数据的聚类以识别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阎艳;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45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445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