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依克立达双重敏感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逆转多药耐药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9-07-25 05:54
【摘要】:将聚乙二醇(PEG)以二硫键连接到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表面构建还原-pH双重敏感纳米载体(PSSP),再用其包载多药耐药逆转剂依克立达(1)。所得载药纳米粒(PSSP/1)平均粒径(19.3±3.4)nm,z电位(+1.83±0.13)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5±0.9)%和(82.3±3.5)%。体外释放试验表明,PSSP/1纳米粒的释放具有明显的还原和p H敏感性。通过体外毒性试验考察1或PSSP/1纳米粒与多柔比星(2)联合用药对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表明,1和PSSP/1纳米粒均能显著增强2对MCF-7/ADR的细胞毒性,呈现出耐药逆转效果。逆转效率随PSSP/1纳米粒中1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并且,PSSP/1纳米粒的耐药逆转效果优于游离1。
[Abstract]:Polyethylene glycol (PEG) was connected to the surface of polyamide-amine (PAMAM) dendrimer by disulfide bond to construct reduction-pH double sensitive nano-carrier (PSSP), and then loaded with multi-drug 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Iklida (1).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drug loaded nanoparticles (PSSP/1) was (19.3 卤3.4) nm,z potential (1.83 卤0.13) mV, and the entrapment efficiency was (7.5 卤0.9)% and (82.3 卤3.5)%, respectively. In vitro release test showed that the release of PSSP/1 nanoparticles had obvious reduction and pH sensitivity. The reversal effect of 1 or PSSP/1 nanoparticles combined with doxorubicin (2)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ADR was investigated by in vitro toxic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1 and PSSP/1 nanoparticl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2 to MCF-7/ADR and showed the reversal effect of drug resistance. The reversal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1 concentration in PSSP/1 nanoparticl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the reversal effect of drug resistance of PSSP/1 nanoparticle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free 1.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2719,81173004)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于韬,赵桂森,臧恒昌,牛华英,景永奎;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雯,余祥彬;黄酮类化合物逆转HeLa细胞株多药耐药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胡玉琴;蒋学华;于志瀛;陶勇;黄美兰;;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1期

3 张孝堂;陈筠;;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11期

4 胡婕;张茵;马保根;翟亚萍;李玉龙;程薇;;雷公藤红素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1年03期

5 白小明;谢平;谢可鸣;施媛萍;穆会君;张滨;;环孢素A联合苯基棕榈酰胺吗啡丙醇对K562/AO2细胞GC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逆转多药耐药[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6 鲍文;陈宝安;高峰;丁家华;许文林;沈惠玲;高冲;孙耘玉;程坚;王骏;赵刚;马燕;;环孢菌素A、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5期

7 赵秋霞;陈宝安;程坚;丁家华;高峰;高冲;孙耘玉;王骏;赵刚;鲍文;宋慧慧;;汉防己甲素、托瑞米芬及其联合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年01期

8 吕晶晶;张予阳;陈虹;曹波;张元;陆艳玲;;鬼臼毒素衍生物CIP-36诱导KBV200细胞凋亡[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年05期

9 张晓晓;赵晶;潘兴华;吕燕波;周亚光;;逆转mdr1引起的多药耐药性的策略[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8期

10 叶爱芳;尹丽慧;熊术道;韩义香;章圣辉;吴建波;;苦瓜蛋白逆转K562/AO2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严鲁萍;李娟;;益气养阴解毒方体外对K562/A02细胞耐药性的作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金霞;郭勇;;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近况[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复方红豆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兆辉;苦参碱逆转T24/ADM细胞耐药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胡婕;雷公藤红素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曲颜丽;肺癌患者外周血血MRP1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5 鲍文;环孢菌素A联合雌激素受体抑制剂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郑伟;Ⅰ类新药W198及其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成芳;助抗癌活性天然产物Hapalosin类似物库组合构建过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白小明;药物作用与RNA干扰抑制人GCS基因的表达与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8年

9 周频;儿童激素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刘海英;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人多药耐药SKOV3/DDP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佳;;中药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本文编号:2518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18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