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大孢粘球菌抗肿瘤活性蛋白WGF5分离方法的优化与活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4:43
【摘要】:为从Myxococcus macrosporus STXZ54发酵液中高效地分离纯化出抗肿瘤活性蛋白WGF5,收集STXZ54发酵上清液,先后利用优化后的硫酸铵沉淀方法沉淀蛋白,强阳离子交换、分子筛色谱分离等方法对蛋白粗提物进行精细分离.利用CCK-8试剂盒,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WGF5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台盼蓝染色进一步检测WGF5对肿瘤细胞的毒力.实验结果观察到WGF5能够显著改变肿瘤细胞形态,与原分离体系相比较,优化后的抗肿瘤活性蛋白分离方法更为高效,简便易行.
【图文】:

色谱,抗肿瘤活性,硫酸铵沉淀,蛋白


7721的毒力将在六孔板接种的细胞置于细胞培养箱培养12h,实验组加入10mg/LWGF5,而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PBS,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做相同时间梯度:0,24,36,48,60h.收集细胞PBS洗涤2次后,80μL无菌去离子水重悬细胞,然后加入80μL台盼蓝染色液常温染色5min,细胞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的死亡率.2结果与分析2.1硫酸铵分级沉淀抗肿瘤活性蛋白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梯度分别为0%~35%,35%~70%,70%~100%,40%~75%分级沉淀出的4组蛋白,作用B16肿瘤细胞24h,CCK-8试剂盒测定各组样品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实验结果如图1-a所示,各饱和度下沉淀的蛋白均对两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且35%~70%饱和度区沉淀出蛋白的细胞毒性为83%,显著高于其他三组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硫酸铵分级沉淀浓度为40%~75%时(原方法所使用的硫酸铵分级沉淀浓度梯度),其沉淀出的蛋白细胞毒性在73%左右.SDS-PAGE检测硫酸铵分级沉淀梯度分别为35%~70%(图1-b,泳道1)、40%~75%(图1-b,泳道2)沉淀出的两组样品的蛋白条带发现,二者蛋白成分相近,且35%~70%硫酸铵分级沉淀出的蛋白中WGF5含量较高.因此,考虑选用35%~70%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沉淀抗肿瘤活性蛋白.2.2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抗肿瘤活性蛋白将提取的抗肿瘤活性粗提蛋白用强阳离子交换色谱进行分离,分离结果如图2-a所示,图中出现两个色谱峰,穿透峰(峰A)在色谱程序开始后不久就被洗脱下来,峰面积较大,最高点接近3500mAU.紧随峰A被洗脱下来的色谱峰(峰B),保留时间为6.5min.收集各峰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并对A和B两活性峰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WGF5在峰B中.大量收集活性峰B,进行下一步分离纯化.图1硫酸铵沉淀分离抗肿瘤活性蛋白Fig.1Separationofantitumoractiveproteinsbyammoniumsulfateprec

抗肿瘤活性,蛋白


魏慧等:大孢粘球菌抗肿瘤活性蛋白WGF5分离方法的优化与活性分析图3分子筛色谱分离抗肿瘤活性蛋白Fig.3Separationofantitumoractiveproteinsbymolecularsievechromatography图4SDS-PAGE检测活性蛋白纯度Fig.4DetactionofproteinsbySDS-PAGE2.5台盼蓝染色观察WGF5对B16细胞的毒性作用用4%台盼蓝染色液对WGF5作用不同时间的B16细胞进行染色.早期凋亡的细胞及未死亡的细胞中细胞膜结构较完整,不易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染色手段将活细胞与死细胞区分开来.从图5可以看出,随作用细胞的时间增大,被染色的死细胞数目比例逐渐增加.在WGF5作用48h后,细胞死亡比例达到了67%,而之前CCK-8试剂盒测得细胞死亡率在67%之上,,可以分析得出在CS3作用细胞期间,细胞可能发生了早期凋亡.2.6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WGF5对B16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在对照组中,B16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形态正常.实验组中B16细胞的细胞伪足消失,细胞结构坍塌瓦解,细胞变圆死亡,足见WGF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力.图5WGF5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统计分析Fig.5StatisticalanalysisoftheB16cellssurvivalratewhentreatedwithWGF5图6扫描电镜观察B16细胞的形态变化(8000×)Fig.6B16cellswereanalyzedwith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8000×)3讨论粘细菌是最高级的微生物类群,科研工作者从中挖掘抗肿瘤新药物的研究体系也日趋完善[14].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粘细菌抗肿瘤新药物的开发潜力远大于放线菌[15].2014年Jansen等从粘细菌Nannocystispu-sillaNaa174菌株中分离得到的pyrronazolsC1和C2两种活性物质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活性?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2CB722301) 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34486)
【分类号】:R9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1期

2 周双生;程俊;贾勇;谢复新;;新型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化学试剂;2007年06期

3 王海英;张丽萍;葛文中;;甾体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冯娟;李建其;;N-(氨基吡啶)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2009年12期

5 吴春华;陈艺勤;邱恬;姚闽娜;庞杰;;多糖微观构象与抗肿瘤活性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4期

6 陈卫民,曾陇梅,徐继红,吴曙光;3,3’-(二硒双甲叉)双(5-羟基-6-甲基4-吡啶甲醇)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7 陈琪,朱海亮,戚穗坚,彭文烈,徐安龙;六氮杂大环希夫碱与银(Ⅰ)系列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王新杨;徐浩;吴晓明;黄文龙;周金培;;异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周燕;赵砚瑾;李庶心;邓晓东;;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胡扬根;高海涛;王刚;王燕;屈永年;徐靖;;新型2-氨基-呋喃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有机化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会成;曾名勇;董士远;刘尊英;李瑞雪;郭玉华;;海带多酚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胡人杰;;我国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岩;高世勇;季宇彬;;多糖结构修饰对抗肿瘤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尚海;陈虹;郝飞跃;刘永峰;潘莉;程卯生;;新型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黄燕敏;崔建国;甘春芳;宋化灿;;6-取代-4-氮杂-A-homo-3-氧代胆甾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王朋;毕秀丽;郭玉梅;朴虎日;赵余庆;;25-OH-PPD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冯贝贝;周广强;于康;王惠;张秋荣;刘宏民;;2-吲哚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丹;李晓静;郑小洲;盛志成;霍春芳;赵临襄;;2-(E)-取代-苯基亚甲基-6-(N-取代-胺甲基)环己酮/环己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侯宝龙;王翠玲;张宁;刘建利;;喹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C];2013年

10 宣伟;丁雯;李义平;惠宏襄;张三奇;;4-甲基哌嗪甲酰基二芳基脲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毕重文;新型N-取代槐定酸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张颖杰;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静;(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应用研究兼论羧酸金刚烷胺盐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田智勇;酰亚胺衍生物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红椿;桔霉素三聚体Tricitrinol B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郭淑春;3-芳基-8H-噻吩并[2,3-b]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袁健;手性钌配合物Λ-WH0402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伟;新型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叶;叶酸介导白蛋白包载长春碱纳米粒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吴永成;基于环高价碘摀盐的菲和咔唑类化合物的构建、表征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李祥华;新型吉西他滨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顿艳艳;嘧啶苄基异羟肟酸类靶向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刘丰喜;多取代靛红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6 杨康利;南极海洋芽孢杆菌多肽PBN11-8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侯金宁;APN抑制剂LJNK与基于APN的协同前药BC-A1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敏;含噻唑并[3,2-b][1,2,4]三唑-6(5H)-酮等结构的考布他汀A4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9 王春兰;ATB-429和IMB-1506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张卉;新型喜树碱类化合物ZH-001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38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38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