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茚并吡唑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结构修饰及活性测定

发布时间:2019-11-16 06:02
【摘要】: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肿瘤细胞能够快速的增殖,而细胞增殖依赖于微管的作用。微管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及微管辅助蛋白组成,具有聚合和解聚的动力学特性,在构成细胞支架,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有丝分裂、信号转导及物质输送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是抗肿瘤药物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靶点。微管蛋白抑制剂通过与微管上的特定结合位点结合发挥抗肿瘤作用。微管上有四个典型的结合位点,分别是紫杉醇结合位点、Laulimalide结合位点、长春碱结合位点和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结合于紫杉醇结合位点和Laulimalide结合位点的抑制剂能够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或者抑制已形成的微管解聚,属于微管稳定剂。结合于长春碱结合位点和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抑制剂能够抑制微管聚集,属于微管去稳定剂。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抑制剂可以作为作抗有丝分裂剂及抗血管阻断剂使用,具有合成简单,结构多样,抗肿瘤谱广,适合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等特点。近年来靶向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抑制剂如CA-4, ABT-751等,在临床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实验室发现了靶向微管蛋白秋水仙碱结合位点、具有良好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茚并吡唑衍生物LL-01和LL-02。与ABT-751相比,LL-01和LL-02在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作用区域的Ⅰ区的占据的比较少,仍有结构修饰的空间。另外,LL-O1和LL-02的水溶性较差。因此,本研究以茚并吡唑为母核,通过在6,7位的结构修饰,使其与Ⅰ区的结合更充分。同时,对占据Ⅲ区的芳环进行修饰,引入取代氨基,以期改善化合物的水溶性。以5,6-二甲氧基-1-茚酮为原料,经脱甲基,MOM选择性保护5位酚羟基,威廉姆逊成醚反应在6位引入丙基,制备茚酮衍生物J-2。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经氨基乙酰化,羟基乙基化,去保护,与硫光气反应,制备间乙氧基苯基异硫氰酸酯(Y-6)。以对硝基苯胺或间硝基苯胺为原料,将氨基用Boc保护后进行乙基化;将硝基还原后,与硫光气反应,制备胺基苯基异硫氰酸酯衍生物J-6及J-6-1。茚酮中间体J-2经锂试剂或氢化钠处理后,分别与异硫氰酸酯Y-6、J-6、J-6-1亲核加成,再与甲基肼环合,制备茚并吡唑中间体(YT-3,J-7及J-7-1)。6位酚羟基脱保护后,与氯乙酸甲酯反应,合成6-氧代茚并吡唑乙酸甲酯关键中间体(YT-6,J-9及J-9-1)。YT-6的6位甲酯通过与不同的胺反应,制备了5个目标化合物(YT-01-YT-05)。J-9的6位甲酯与不同的胺反应,3位取代苯胺的乙胺基去Boc保护,制备了7个目标化合物(JYT-001,002,004,006,008,009,010)。J-9、J-9-1的3位取代苯胺芳环上的氨基去Boc,得中间体J-10,J-10-1。J-10,J-10-1的6位甲酯再与不同的胺反应,制备了6个目标化合物(JYT-003, JYT-005,JYT-1-1-JYT-4-1)。本研究共合成18个茚并吡唑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 ESI-MS,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对18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K562, HeLa, PC3, A549, MCF-7)活性测试。大多数化合物对五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与ABT-751相当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YT-01, JYT-001,及JYT-1-1的活性较ABT-751好。其他相关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海;潘莉;杨澍;陈虹;程卯生;;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0年09期

2 谭小宁;金芳;李志超;罗志勇;;靶向微管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3 许勤龙;周鹏;李家明;张恩立;叶文峰;;微管蛋白抑制剂Combretastatin A-4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03期

4 毕文超;杨森;陈虹;;天然来源的微管蛋白抑制剂[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张祯;冯岩;赵冬梅;程卯生;;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4年03期

6 章国渝;γ-微管蛋白与细胞内微管的分子组装[J];生命科学;1999年S1期

7 葛维娟;高飞越;侯雨萱;;含吲哚骨架衍生物作为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J];生物化工;2019年02期

8 李秀荣;舒茂;王远强;杨文娟;林治华;;2,5-二酮哌嗪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的3D-QSAR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年01期

9 蒋传葵;;6s微管蛋白的提纯及其抗体的制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4年02期

10 高丽梅;张胜华;易红;蒋建东;宋丹青;;苯甲酰脲类抗肿瘤β微管蛋白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药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艳波;弓建华;吴淑英;刘秀均;李毅;甄永苏;;一种新型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2 丁隽;遇奇;韦铮;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α-微管蛋白的免疫效果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鲍卫超;刘群;;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 ia acervulina)北京株α-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翎;刘宗英;李卓荣;;作用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5 孙囡囡;郑灿辉;蒋俊航;吕加国;朱驹;周有骏;;新型萘酮类微管蛋白抑制抗肿瘤化合物的合理研发现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坤;董缙;孙菁;何书英;徐云根;;来那度胺及其氨基糖偶联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A];2012长三角药物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莹;赵东磊;段亚冰;周明国;;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抗多菌灵β-微管蛋白基因在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的表达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刘翎;刘宗英;孟帅;易红;金洁;李卓荣;;作用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药效团的构建及应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苏丹;马胜林;Herbert Yu;;β-微管蛋白Ⅲ mRNA表达与紫杉醇疗效无相关性[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任萱;林莉萍;Pui-kai Li;丁健;;Compound 8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辛;复旦大学等 发现一种肺癌增殖转移抑制剂[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为寻找新型高效的IDO抑制剂而上下求索[N];科技日报;2017年

3 王建新 主持;检查点抑制剂瓶颈何在?[N];医药经济报;2018年

4 Ed Silverman 编译 储e,

本文编号:2561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61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