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喜树碱的结构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芬,刘文哲;不同产地喜树果实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差异[J];中草药;2005年05期
2 张国勇;王如伟;;喜树碱包合物软膏的制备[J];中国药业;2007年15期
3 金巧;刘霞;张慧敏;;喜树嫩叶中喜树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J];江西化工;2009年04期
4 ;上海市喜树碱协作组会议简况[J];肿瘤防治研究;1974年02期
5 上海市工厂、科研、临床喜树碱协作组;;喜树碱临床科研小结[J];医药工业;1972年07期
6 蔡俊超;徐任生;朱巧贞;胥彬;;抗肿瘤药喜树碱的国外研究概况[J];医药工业;1973年08期
7 ;喜树碱[J];医药工业;1974年08期
8 ;喜树碱研究简报[J];医药工业;1971年03期
9 张清民,顾学裘,张永恒;喜树碱钠注射液化学稳定性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10 张清民,王东凯,顾学裘;喜树碱类似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世芹;阎秀峰;;氮素水平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柯;钟大放;;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喜树碱及其衍生物[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观赛;董情理;姚元山;姚祝军;;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高效全合成[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文哲;;喜树中喜树碱的细胞化学定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刘文哲;;喜树幼枝的发育过程与喜树碱积累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曾雪花;李慧;李海航;;喜树碱的提取分离与结构修饰研究[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阎秀峰;王洋;戴绍军;;光强对喜树幼苗叶片中喜树碱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姚祝军;;喜树碱的全合成、方法延伸及新活性分子发展[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冬雪;吕立堂;赵德刚;;喜树愈伤组织培养条件对喜树碱代谢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邓丽;蒋红云;张燕宁;张兰;何伟志;;喜树碱衍生物的杀虫活性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徐铮奎;抗癌药市场广阔喜树碱争做“黑马”[N];医药经济报;2000年
2 勇网讯;喜树碱制剂市场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泓泽;复方喜树碱抗癌制剂进入临床[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蔡德山;天然植物类抗癌药保持领先优势[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杨志云;复方喜树碱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推广[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主治医师 杨昆;中药抗癌初现曙光[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鹏;(1)喜树碱及其新衍生物的汇聚式合成 (2)分子内氮杂Diels-Alder反应合成Furoquinolinones骨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王磊;基于喜树碱的结构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孙世芹;喜树幼苗氮代谢和喜树碱代谢对不同氮素营养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潘学武;喜树胚轴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史权;鲜芽匀浆空化高效提取10-羟基喜树碱和喜树碱创新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郑健;甲氧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7 余善宝;喜树碱工业化全合成及结构多样性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海燕;9-甲氧基喜树碱(MCPT)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郭学青;喜树碱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丁力;喜树碱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香莉;喜树生长过程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规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梁宇;喜树碱对低氧诱导HaCaT细胞HIF-1α、CCL20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庆庆;还原敏感性喜树碱聚合物前药的合成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郭启昌;抗肿瘤药物喜树碱的衍生化修饰及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魏焕勇;种群密度对喜树幼苗生物量及喜树碱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马梅芳;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喜树碱含量的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唐中华;喜树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代谢生物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8 黄永鑫;外源水杨酸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常影;喜树不同品系喜树碱含量差异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王自芬;喜树中喜树碱积累规律及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6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