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罗替戈汀微乳凝胶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发布时间:2019-11-22 17:42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罗替戈汀微乳凝胶剂,达到促进药物经皮吸收和降低皮肤局部反应的目的。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法得到微乳区,Box-behnken设计法得到了粒径小、黏度小的微乳处方,并考察了罗替戈汀微乳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粒径、形态和稳定性。上市的贴剂作为对照,考察了罗替戈汀微乳凝胶在大鼠腹部皮肤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和皮肤局部的敏感性。结果:罗替戈汀微乳凝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labrafil为6.4%,Cremphor RH40为19.2%,Transcutol HP为6.4%,水为68%,罗替戈汀为1%,卡波姆1342为1%。与上市贴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36±9.68)%,具有较小的皮肤刺激性。结论:罗替戈汀微乳凝胶对皮肤作用温和,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系统。
【图文】:

等高线图,微乳,响应值,变量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5,24(8)933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第24卷第8期2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当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值Km为1∶1,2∶1,,3∶1和4∶1时,形成微乳区的情况见图1a~d。灰色阴影的部分代表微乳区。当Km为3∶1和4∶1时微乳区较大。图1伪三元相图与Km变化时的微乳区3Box-behnken设计筛选微乳处方各变量和响应值见表3。由DesignExpert软件得到的模型方程:Y1=-1070.20-440.94·X1-44.59·X2+66.36·X3+10.20·X1·X2-2.68·X1·X3-0.02·X2·X3+67.29·X21+0.41·X22-0.43·X23(1);Y2=-10.26+140.88·X1-12.14·X2+0.56·X3+0.23·X1·X2-2.05·X1·X3+0.16·X2·X3(2)。对以上模型进行P检验,P1和P2分别为0.0015和0.0068,均小于0.01,说明该模型具有显著性。由等高线图(图2)分析各自变量对微乳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其中X1和X2对粒径有明显的影响,当2.5<X1<4时,X2<25%时,可获得粒径小于40nm的微乳(见图2a)。X3增大时黏度降低,当X3>65%时可得到黏度小于30mPa·s的微乳(黏图2b)。据此,将筛选条件规定粒径小于40nm,黏度小于30mPa·s,应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获得的各微乳处方见表4,处方1~6即优化所得的微乳处方。表3微乳处方Box-behnken设计各变量和响应值n=3样品X1X2/%X3/%Y1(粒径/nm)Y2(黏度/mPa·s)13206537.8±0.5224±1.22243065270.2±3.8531±1.4633305527.4±1.6787±2.1843105518.4±0.8395±3.7752306542.1±2.1421±1.6864205524.8±1.66107±3.56722055

等高线图,微乳,等高线图,微乳凝胶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5,24(8)934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第24卷第8期图2微乳处方Box-behnken设计等高线图表4不同组成的微乳及其粒径、黏度和体外渗透参数n=3处方Km值/%K值/%水/%粒径/nm黏度/mPa·sQ24/μg·cm-2JSS/μg·cm-2·h-1Tlag/h12.72368.433.5±0.3510.7±0.7683.3±9.33.52±0.381.27±0.07232068.028.2±0.4911.2±1.4084.6±8.193.61±0.461.34±0.1233.31667.924.1±0.2322.5±1.5661.3±5.662.42±0.191.67±0.1043.51267.624.6±0.6523.4±1.4743.3±7.541.77±0.212.53±0.21531668.432.2±0.6721.2±1.3958.0±7.342.35±0.172.37±0.2463.51668.223.9±0.9423.5±0.9663.8±6.432.66±0.231.48±0.194罗替戈汀微乳和微乳凝胶的经皮渗透试验根据Box-behnken获得的微乳处方(见表4),罗替戈汀橄榄油溶液24h的累积渗透量Q24为(29.33±2.11)μg·cm-2,稳态通量JSS为(1.18±0.24)μg·cm-2·h-1。渗透曲线见图3,各种处方的微乳中的渗透参数见表4。选择累积渗透量Q24、稳态通量最JSS高的处方,处方2具有最高的累积渗透量、稳态通量以及较小的滞后时间Tlag。其相应的罗替戈汀微乳凝胶的经皮渗透曲线和渗透参数分别见图3和表5。罗替戈汀微乳凝胶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labrafil6.4%,CremphorRH4019.2%,TranscutolHP6.4%,水68%,卡波姆13421%。图3罗替戈汀微乳和罗替戈汀橄榄油溶液的体外渗透曲线表5罗替戈汀微乳与微乳凝胶体外渗透参数比较n=3参数微乳凝胶Q24/μg·cm-284.60±8.1982.30±9.12JSS/μg·cm-2·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爱萍;刘万卉;孙考祥;李又欣;;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罗替戈汀的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16期

2 王爱萍;张静伟;梁荣才;沙春洁;刘万卉;李又欣;孙考祥;;罗替戈汀微球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考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杨腊英;王国芬;黄俊生;;响应面法优化绿色木霉H06产孢培养条件[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2 马小兵;任宏道;蔡义坤;;高温结构可靠性分析的时变响应面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王洪强;何山;杨锐;朱鹏;严小军;;一株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产Macrolactin B的发酵条件优化[J];海洋与湖沼;2013年06期

4 牛改改;邓建朝;李来好;杨贤庆;邓用川;吴燕燕;郝淑贤;戚勃;;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海刀豆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14年01期

5 孔霞;柳青;张春燕;孙珊珊;;促渗剂对奥美沙坦微乳透皮吸收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张伟;张琦;阮馨怡;王欣泽;林燕;;响应曲面法优化小麦秸秆纤维素酶水解条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5年02期

7 甘露;崔松松;倪敬田;曹媛媛;唐欣昀;;纳豆固态发酵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7期

8 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王伟伟;黄俊生;;响应面法优化绿色木霉H06产孢发酵培养基[J];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02期

9 王大为;戴龙;徐旭;张旭;;碾轧对香菇柄综合品质影响及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3年22期

10 王曦;许藏藏;刘吉华;;双氢青蒿素生物转化发酵培养基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Qiuyue Ren;Xiaoling Fang;;Comparative evaluation two transdermal preparations on permeation and toxicity: in vivo and in vitro[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丽苹;银条多糖分离纯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宋籽霖;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3 刘磊;生物样品自动化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吴庆喜;聚合电解质复合物用于结肠给药缓控释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李金全;2219铝合金差速搅拌摩擦焊接特征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周长青;长效非麦角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系统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慧星;微生物法脱色印染染料及其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8 洪东峰;基于响应面方法的聚丙烯流程模拟与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朱源;辛香料活性成分微囊化及其高效生物利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敏;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载药系统经皮靶向吸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申士林;类椭圆截面伸缩臂接触非线性探析及结构轻量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金梅;发芽小麦籽粒品质特性及其加工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徐旭;香菇素肉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徐利娜;高效毛细管电泳用于食品及药品分析的方法探究[D];烟台大学;2013年

6 徐玉红;小麦面粉基脂肪替代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陈华;产DNJ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志勤;复方维A酸乳膏的制备、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9 陈军;不同农产品原料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10 马丽;川芎嗪油基纳米给药系统的组织分布、体外吸收及抗AD脑损伤作用的评价[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圣刚;吴艳;;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理念——连续多巴胺能刺激[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6期

2 李晓东;林材;;帕金森病治疗药 罗替戈汀(rotigotine)[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11期

3 田艳平;崔向丽;;罗替戈汀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J];医药导报;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江;严琴英;杨根生;;伪三元相图在紫杉醇自乳化制剂筛选中的应用[J];浙江化工;2007年08期

2 储藏;高静;鲁莹;丁雪鹰;高申;;绘制伪三元相图制备卵磷脂液晶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3期

3 王晶;王晓黎;郭俊生;;氢溴酸东莨菪碱微乳的组成对其制备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4期

4 田进军;薛艳;候振健;;伪三元相图法制备O/W型蜂胶微乳[J];食品与机械;2011年03期

5 游越;张钟宪;;蚜虫报警信息素微乳剂的相图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阳卫超;欧阳五庆;何欣;许利耕;;复方丁香酚纳米乳的制备及抗炎镇痛药效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年05期

7 王高森;侯世祥;毛声俊;梁栗;王觉晓;黄利;唐晓欢;;丹参酮Ⅱ_A微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J];华西药学杂志;2007年03期

8 田睿;甘勇军;徐颖;;咪唑安定微乳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马丽;刘志东;李楠;孙精通;张倩;叶丽娜;;丹酚酸B口服微乳的处方设计及含量测定[J];天津中医药;2013年02期

10 胡帅;欧阳五庆;杨雪峰;;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精细化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秀丽;陈大为;乔明曦;胡海洋;;丁香酚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微乳的制备[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2564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64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