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pH、温度双重超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溶酶体逃逸行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20:35
【摘要】:树枝状聚合物具备高度单分散性、精准的分子量、高度对称的构造和稠密的外围可修饰基团。通过表面修饰作用可以将不同的官能团连接到树枝状聚合物的表面,使树枝状聚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能,包括水溶性和刺激响应性(如温度、pH、光、氧化还原)。这些特性使得它在生物医药领域包括核磁成像、药物传递系统、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该前景。 本文首先通过发散法合成了低代数树枝状聚合物G2.5/G3.5PAMAM,然后采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将PAMAM表面羟基化,得到了表面三倍羟基化的低代数树枝状聚合物G2.5/G3.5PAMAM-Tris。最后将温敏单体N-丙基哌嗪-4-氧代丁酸(NPPOBA)与G2.5/3.5PAMAM-Tris共价连接,得到pH、温度双重超敏感的树枝状聚合物G2.5/3.5PAMAM-Tris-NPPOBA。为了便于细胞实验观察载体材料溶酶体逃逸现象,我们将目标产物G3.5PAMAM-Tris-NPPOBA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共价连接,得到了荧光标记的树枝状聚合物载体,并通过核磁、红外等方式证实了各阶段产物及目标产物的成功合成。通过核磁积分面积计算得到每个G2.5代和G3.5代树枝状聚合物分别接枝温敏单体NPPOBA约31个和61个。每个G3.5PAMAM-Tris-NPPOBA接枝FITC约10个。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pH、温度双重敏感的树枝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值),并进一步研究了pH对LCST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越低,聚合物的LCST值越高。选择三种药剂常用溶剂1,2-丙二醇、PEG-400、甘油,考察了溶剂对LCST值的影响,发现随着所加溶剂含量的增加,聚合物LCST值越高,但不同溶剂对LCST影响程度不同,其中1,2-丙二醇对LCST值的影响程度最大。同时,考察了载体浓度对LCST值的影响,发现载体浓度越高聚合物LCST值越低。最后,考察了载药后药物对载体LCST值的影响,发现载药后LCST值比载药前LCST值更低。上述实验结果证实所合成的智能响应树枝状聚合物的LCST值的可调性以及该聚合物的智能响应性。 选择疏水性药物DL-α-生育酚乙酸酯为模型药物对载体的载药释药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选择人乳腺癌细胞(MCF-7)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和溶酶体逃逸行为,结果初步证实了该pH、温度双重敏感的树枝状聚合物载体具有溶酶体逃逸行为而没有细胞毒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14.5;R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瑶;李永吉;王向涛;;树枝状聚合物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2 肖娟,陆华中,邹萍;树枝状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2年04期

3 彭霞;李莉;;树枝状聚合物在靶向给药中的应用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时银萍;郭红霞;赖丽芳;王凤山;;树枝状聚合物作为生物药物分子载体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年04期

5 姚文军;孙考祥;;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作为药物载体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06期

6 康文英,王鸿利,王学锋,王红,王从珠,傅启华,丁秋兰,武文漫,方怡,段宝华;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介导人凝血因子Ⅷ的体外高效稳定表达[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9期

7 刘彦;谢方方;;树枝状聚合物诱导牙釉质仿生再矿化的体外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8 陆华中;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树枝状聚合物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J];科技导报;2002年05期

9 王双苗;杨江勇;杜丽娜;金义光;周兰兰;;载氟尿嘧啶pH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的体外释药及对人肝癌细胞药效学评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齐兴宇;李超;David L.Russell;;无磷、环保、树枝状聚合物在反渗透阻垢领域的应用[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朱赛杰;洪鸣凰;姜嫣嫣;裴元英;;聚乙二醇化的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作为阿霉素肿瘤靶向递释载体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朱赛杰;姜嫣嫣;裴元英;;RGD多肽介导的阿霉素-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欢;纳米医学[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殷粉 通讯员 崔宁波 丛明 刘江;精彩起跳[N];威海日报;2014年

3 本报实习生 刘张雯欢 编译;九大新兴技术引领2006年[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和凤;通过阴离子聚合连续/迭代合成类树枝状聚合物[D];复旦大学;2013年

2 朱赛杰;整合素α_vβ_3介导的阿霉素—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星平;新型树枝状聚合物靶向药物载体的合成与表征[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瑞红;新型pH、温度双重超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以及溶酶体逃逸行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刘希盼;新型温度、pH双重敏感树枝状聚合物作为疏水性药物载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5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65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