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PPARγ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12-06 01:59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可调控葡萄糖、脂类以及胆固醇的代谢,目前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靶点。本文介绍了PPAR受体的结构及功能,并对PPARγ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综述。
【图文】:

化合物


化等方面发挥作用。PPARγ被激活后可以促进白脂肪细胞(whiteadipocytes)分化成众多的小脂肪细胞而降低脂肪细胞的数量[10]。PPARγ激动剂,已经用于II型糖尿病以及与之相关的代谢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治疗。2PPARγ激动剂2.1格列酮类PPARγ受体被发现后,,第1个报道的针对该受体的激动剂就是格列酮类化合物,这类激动剂含有四氢噻唑-2,4-二酮的结构,因此被称为格列酮结构(thiazolideinediones,TZDs,1,见图2)。目前,这一类药物可作用于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已经上市销售10余年。图2化合物1~6的结构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生产的ciglitazone(2,见图2)是首个上市的格列酮药物,针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动物模型,它可以提高胰岛细胞活性,减弱胰岛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11]。此后一系列含有TZD结构的药物得到开发。troglitazone(3,见图2)[12]是用维生素E的结构片断取代2的环己基,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化合物的亲脂性。但临床试验表明长期服用该药物可引起较强的肝毒性,在1997年退市[13]。pio-glitazone(4,见图2)[14]和rosiglitazone(5,见图2)[15]是在2的代谢产物结构基础上改造得到的,这两个化合物均含有吡啶结构。englitazone(6,见图2)[16]是对格列酮类结构的B片断进行改造,氢化吡喃环的引入使得手性中心增加,B片断的芳香环体积增加,与4和5相比活性下降。以上是第1代TDZs类代表药物,其构效关系显示,B片断芳香环与四氢噻唑二酮相连的亚甲基是活性必须基团,B片断中4-氧基取代苯环也是活性必须结构,如果改变则会使降糖和降血脂的活性下降或消失。噻唑烷-2,4-二酮结构是关键药效团,即使利用电子等排原理,使用VA唑烷-2,4-二酮来取代也会使活性下降;如?

化合物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5,24(7)773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第24卷第7期病引起的死亡率,并伴有肝毒性[17]。为了减少和避免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第1代格列酮类药物的结构进行改造,主要集中于B,C两片断的优化与选择,形成了第2代格列酮药物,这一代药物的显著特征是在C片段部分具有较大的芳香取代基。以5为先导化合物,将吡啶环用2-苯基-5-甲基VA唑环取代得到化合物7(见图3),它的降血糖以及降血脂活性与2相似[18]。化合物DRF-2189(8,见图3)利用吲哚环取代5的吡啶环,药理活性数据显示这两个化合物有相同的激动活性[18],平坦的吲哚环有利于与活性PPAR受体活性口袋结合。此后,格列酮类药物的结构改造多集中于左侧C片断的改造,例如使用二硫戊环来取代,得到化合物9(见图3)[1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它可以与受体Ser-432的酰胺键通过二硫戊环作用。9与受体对接打分值刚好与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一致。化合物9由于含有硫辛酸结构,除了具有抗氧化性外,还可以作为PPARγ激动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甘油三脂水平。图3化合物7~14的结构随后报道的另一系列化合物在活性方面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而且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皮肤炎症引发的血管狭窄。代表药物是化合物10(见图3),它含有苯并咪唑结构侧链,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水平对于被转染的PPARγ细胞,10的激动活性较5高3倍,而对PPARα和PPARβ仅有极弱的激动作用[20]。通过体内试验同样也证实了其活性较5高,而且它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日本DaiichiSankyo制药公司将10推向临床试验,但在2009年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终止于III期临床;目前,这一化合物正在用于治疗干眼症疾病II期临床研究阶段。化合物BM13.125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爱萍;刘万卉;孙考祥;李又欣;;治疗帕金森病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罗替戈汀的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16期

2 曲丽丽;马宇衡;;PPARγ激动剂二氢茚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霞;王保芳;牛保华;;罗格列酮逆转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作用及机制[J];当代医学;2014年17期

2 仓桢;王宁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J];世界临床药物;2015年03期

3 孙付伟;;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黄羽肉鸡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年10期

4 张吉泉;樊玲玲;朱高峰;王建塔;汤磊;;选择性PPARγ调节剂(SPPARγMs)研究新进展[J];化学试剂;2015年01期

5 刘春丽;蔡辉;商玮;赵凌杰;姚茹冰;沈思钰;董晓蕾;赵智;郭郡浩;;吡格列酮对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4年09期

6 翟西峰;张存劳;冯锁民;张博;刘兵;;黄芪中降血糖成分计算机虚拟筛选[J];陕西中医;2015年02期

7 李雅潇;雷鹏森;李爱秀;;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在抗糖尿病PPARs调节剂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8 宋扬;吴荣;;PPARγ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03期

9 尹燕杰;乔婉红;张启明;;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盐酸吡格列酮对映体[J];中国药事;2014年03期

10 刘春丽;商玮;赵凌杰;姚茹冰;沈思钰;董晓蕾;赵智明;蔡辉;;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军;c-Ski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与调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2 林叶新;PPARs筛选模型的构建及抗糖尿病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D];重庆大学;2013年

3 赵阳;hADSCs与乳腺癌MCF-7、BT474细胞旁分泌机制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吴瑶;蛋白化学交联的分子模拟方法及抗糖尿病靶标PPARγ新作用机制的综合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王丽凤;鞣花酸对3T3-L1细胞成脂作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钟烨;靶向性高活性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创制及巯基相关的方法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潘小姣;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SD大鼠患2型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以及对其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秦芳;EDCs暴露对稀有泩鲫脑中生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及转录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隆龄;干预RhoA/ROCK信号通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出血转化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山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PARγ、P450arom表达及与IVF-ET结局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顾淑君;PPAR γ基因Prol2Ala、C1431T和C681G多态性与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杨丹;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新型喹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杨鹏;靶向PPARγ基因RNA干扰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新鲁;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C3H10T1/2细胞增殖与成脂分化的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吴海伟;体外诱导hUC-MSCs分化的微生物代谢物筛选及分离鉴定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同华;罗格列酮对糖尿病高血压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Deepak Sharma;氯沙坦和辛伐他汀的联合治疗对兔动脉粥样硬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高素敏;成脂分化早期阶段C/EBPs对fad24的调控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朱必敏;抗癌新药德氮吡格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模式[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圣刚;吴艳;;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理念——连续多巴胺能刺激[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6期

2 李晓东;林材;;帕金森病治疗药 罗替戈汀(rotigotine)[J];世界临床药物;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良洪;程南生;;PPAR-γ与细胞生长调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6年02期

2 荆丹清;尹士男;母义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PPAR-γ的激活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年06期

3 于恩燕;张怡梅;齐峰;;PPAR-γ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宋军;赵林华;姬航宇;冀博文;仝小林;;糖敏灵丸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的作用及其对胰岛分泌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5 吴聪;卢桦崧;;PPAR-γ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09期

6 马晶晶;章涛;;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年05期

7 潘晓莉;叶进;徐可树;;PPAR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年02期

8 许莹莹,金慰芳,王洪复;PPARγ2信号通路的调节及其对成骨特异因子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年04期

9 葛恒;张俊峰;郭炳诗;王彬尧;何奔;王长谦;;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10 陈娜;吴英良;;PPARδ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与疾病[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莉;尚进林;梁浩;程焱;;PPAR全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叶治家;曹廷兵;巩燕;彭家和;张艳;;核受体PPARγ配体的筛选[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金加萍;Songming Huang;Guixia Ding;Huaying Bao;Ying Chen;Aihua Zhang;;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PA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A];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SPR technology and CD spectra in interaction between PPARγ-LBD and LigandsSPR technology and CD spectra in interaction between PPARγ-LBD and Ligands[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张秀锦;;衰老对人脂肪组织PPARγ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A];第七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胡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配体在调节血管活动和增殖中的作用[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管又飞;;脂质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糖尿病肾病[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Over-expression of PPARγcan Down-regulate Skp2 Expression in Human Breast Tumor Cells[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师凌云;田蜜;常伟;代先坤;周岐新;;PPARα的激动可能与小檗碱的降脂作用有关[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Min-Chien Tsai;Shu Chien;Jeng-Jiann Chiu;;Shear stress induces synthetic-to-contractile phenotypic modulation in smooth muscle cells via PPAR-alpha/delta activations by prostacyclin released by sheared endothelial cells[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徐铮奎;发现PPAR拮抗剂[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曾凡新邋林敏;PPAR激动剂类抗糖尿病药研发喜忧参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袁松范;开发PPAR多通道激动剂须谨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美研究员意外发现癌症新疗法[N];福建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伶;高静水压刺激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及PPAR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孙晶;PPARγ1对系膜细胞外基质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邱龙新;醛糖还原酶通过调控肝代谢性核受体PPARα的磷酸化及活性影响脂质稳态[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杨策;PPARγ基因沉默对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周波;PPAR β/δ对热预处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丁乃峥;PPARδ在大鼠和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的表达与调节[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7 杨晓波;PPARβ与MMP-9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周吉银;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与PPARs/P-TEF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刘洪江;骨康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MSCs成脂分化调控因子PPAR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静;PPARα的不同激活物对PAI-1表达调控的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刚;宁夏回汉族PPARγ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2 林秀峰;黄连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李博;延边朝鲜族和汉族PPAR-γ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谢谆怡;核受体PPARγ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初步功能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李咏;PPARγ表达/激活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6 钱伦;大黄鱼PPARβ基因的cDNA克隆和组织表达[D];宁波大学;2010年

7 王慧;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PPARγ水平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杨洋;HDAC4对转录因子PPARγ活性在神经元中的调节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明丰;小檗碱抗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大与PPARα-NO信号通路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曹园园;PPARγ和RX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0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70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