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白藜芦醇微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7-03-21 08:12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微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天然抗衰老物质,还具有美白、抗氧化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改善多种皮肤问题。但白藜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本文旨在制备出可用于负载白藜芦醇的纳米载体,改善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制备具有不同脂质组成的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研究脂质组成对载体理化性质及经皮行为的影响,讨论可能影响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透皮的因素。本文首先通过热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通过溶解度实验,筛选出适合制备白藜芦醇纳米载体的固态脂质和液态脂质。并以乳化能力、平均粒径、PDI和稳定性作为主要评估手段,筛选出最优的乳化剂组合。同时确定最优的高压均质制备工艺。本文对所制备的白藜芦醇NLC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结构及外观形貌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物理稳定性研究表明所制备的载体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白藜芦醇NLC可以有效地提高白藜芦醇的光稳定性。抗氧化性研究表明白藜芦醇NLC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白藜芦醇NLC的释放行为更符合Weibull方程。本文以制备的白藜芦醇NLC为基础,制备了五种具有不同脂质组成的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脂质组成对载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综合存储过程中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的变化情况,发现提高载体中液态脂质含量可以提高载体的稳定性。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改变脂质纳米载体中的脂质组成可能会影响载体的抗氧化性能。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脂质纳米载体中脂质的组成可以调节白藜芦醇的释放速率,提高载体中固态脂质含量可以提高白藜芦醇的释放速率。经皮行为研究表明脂质纳米载体中的白藜芦醇不会进入血液循环,脂质组成可以通过改变载体的粒径、结晶度及释放行为,而影响白藜芦醇在皮肤中的滞留量,增加载体中固态脂质含量,可以显著地增加白藜芦醇在皮肤中的滞留量。
【关键词】:白藜芦醇 纳米载体 稳定性 体外释放 经皮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引言10
  • 1.2 白藜芦醇10-15
  • 1.2.1 白藜芦醇的主要功效11-12
  • 1.2.2 白藜芦醇在皮肤上的应用12-13
  • 1.2.3 白蔡芦醇的理化性质13-14
  • 1.2.4 白藜芦醇微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14-15
  • 1.3 微纳米载体技术15-19
  • 1.3.1 纳米乳液15-17
  • 1.3.2 固体脂质纳米粒17-18
  • 1.3.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18-19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9-20
  • 1.4.1 研究目的19
  • 1.4.2 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20-37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20-21
  • 2.1.1 实验仪器20
  • 2.1.2 实验试剂20-21
  • 2.2 实验方法21-24
  • 2.2.1 热高压均质法21-22
  • 2.2.2 脂质筛选22-23
  • 2.2.3 乳化剂筛选23
  • 2.2.4 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测定23-24
  • 2.2.5 冷冻干燥24
  • 2.3 结果与讨论24-36
  • 2.3.1 脂质筛选24-27
  • 2.3.2 乳化剂筛选27-33
  • 2.3.3 热高压均质法33-35
  • 2.3.4 可重复性实验35
  • 2.3.5 冷冻干燥35-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白藜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表征与评价37-54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37
  • 3.1.1 实验仪器37
  • 3.1.2 实验试剂37
  • 3.2 实验方法37-41
  • 3.2.1 白藜芦醇含量测定方法37-38
  • 3.2.2 粒径及电位测定38
  • 3.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38
  • 3.2.4 X射线衍射分析(XRD)38
  • 3.2.5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FTIR)38-39
  • 3.2.6 形貌观察39
  • 3.2.7 物理稳定性考察39
  • 3.2.8 化学稳定性考察39
  • 3.2.9 包封率考察39-40
  • 3.2.10 抗氧化性考察40
  • 3.2.11 体外释放研究40-41
  • 3.3 结果与讨论41-53
  • 3.3.1 白藜芦醇含量测定方法41-42
  • 3.3.2 粒径及电位测定42-43
  • 3.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43
  • 3.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43-44
  • 3.3.5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FTIR)44-45
  • 3.3.6 形貌观察45-46
  • 3.3.7 物理稳定性考察46-49
  • 3.3.8 化学稳定性考察49-50
  • 3.3.9 包封率考察50
  • 3.3.10 抗氧化性考察50-51
  • 3.3.11 体外释放研究51-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脂质组成对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理化性质及经皮行为的影响54-71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54-55
  • 4.1.1 实验仪器54-55
  • 4.1.2 实验试剂55
  • 4.2 实验方法55-58
  • 4.2.1 粘度测试55
  • 4.2.2 白藜芦醇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55-56
  • 4.2.3 粒径及电位测定56
  • 4.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56
  • 4.2.5 X射线衍射分析(XRD)56
  • 4.2.6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FTIR)56
  • 4.2.7 静置稳定性考察56
  • 4.2.8 包封率考察56
  • 4.2.9 抗氧化性研究56-57
  • 4.2.10 体外释放研究57
  • 4.2.11 闭合效应考察57
  • 4.2.12 体外经皮行为研究57-58
  • 4.3 结果与讨论58-70
  • 4.3.1 粘度测试58-59
  • 4.3.2 脂质组成对粒径及电位的影响59-60
  • 4.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60-62
  • 4.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62-63
  • 4.3.5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FTIR)63-64
  • 4.3.6 脂质组成对静置稳定性的影响64-65
  • 4.3.7 脂质组成对包封率的影响65
  • 4.3.8 脂质组成对抗氧化性的影响65-66
  • 4.3.9 脂质组成对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66-68
  • 4.3.10 脂质组成对闭合效应的影响68
  • 4.3.11 脂质组成对经皮行为的影响68-70
  • 4.4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5.1 主要结论71-72
  • 5.2 工作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83
  • 致谢83-84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英;马小娜;舒畅;庞莉莉;郭劲;;基于碳纳米角-阿霉素的新型载药体系的制备和体外释放行为[J];中南药学;2014年05期

2 隋春红;王程;董顺福;韩丽琴;张秀荣;;不同载体系统黄连素纤维膜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J];化工新型材料;2012年09期

3 孙笑寒;包德才;;阿司匹林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2年04期

4 王侃;张琰;苄卿卿;郎美东;;BSA载药微囊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年04期

5 郝堂娜;李镇;乔明曦;范青;张宁;陈大为;;多西他赛皮下注射缓释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24期

6 徐美玲;谭群友;柳珊;尹华峰;张景R,

本文编号:25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5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