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曲霉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0:03
本文关键词:土曲霉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变、生物活性多样、作用机制独特的物质,是发现结构新颖,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本论文在文献调研和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土曲霉3.05358(Aspergillus terreus 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Neosartorya spinosa)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综述了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及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提出了本课题的选题与研究意义。第二章为土曲霉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综合运用溶剂萃取、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土曲霉3.05358(Aspergillus terreus 3.05358)的小麦麸固体培养基的发酵产物中,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现代多种分析手段(IR,UV,ESIMS,NMR,XRD)鉴定其结构。其中amauromine B(1)为二酮哌嗪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6为三个杂帖和两个甾体类已知化合物,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建立新化合物1的绝对构型。另,从刺孢新萨托菌(Neosartorya spinosa)的小麦麸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大环单端孢霉烯化合物(7?15)。第三章为土曲霉来源化合物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选取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对化合物1?6体外?-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化合物amauromine B(1)及已知化合物austalide N(3)的体外?-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第四章为刺孢新萨托菌来源的大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采用MTT法,以MDA-MB-231(人乳腺癌肿瘤细胞)、HepG 2(人肝癌肿瘤细胞)、A549(人肺癌肿瘤细胞)三种肿瘤细胞为供试细胞,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对化合物7?15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大环单端孢霉烯类9个化合物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2?3个数量级。
【关键词】:土曲霉3.05358 刺孢新萨托菌 Austalides Amauromine B 大环单端孢霉烯族 ?-糖苷酶抑制活性 抗肿瘤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7
- 1.1 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10-17
- 1.1.1 引言10
- 1.1.2 生物碱类化合物10-12
- 1.1.3 萜类化合物12-14
- 1.1.4 聚酮类化合物14-16
- 1.1.5 其他类化合物16-17
- 1.2 大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7-20
- 1.2.1 概述17
- 1.2.2 大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活性研究17-19
- 1.2.3 大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构效关系19-20
- 1.3 研究展望20-21
- 1.4 结语21
- 1.5 本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意义21
- 参考文献21-27
- 第二章 土曲霉 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27-48
- 2.1 实验部分27-32
- 2.1.1 实验仪器及材料27-28
- 2.1.2 菌种来源28
- 2.1.3 培养基制备28
- 2.1.4 菌种发酵28
- 2.1.5 提取与分离28-32
- 2.1.5.1 土曲霉 3.05358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28-30
- 2.1.5.2 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30-32
- 2.2 结果与讨论32-45
- 2.2.1 研究结果32-33
- 2.2.2 化合物结构鉴定33-45
- 2.2.2.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33-38
- 2.2.2.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38-45
- 参考文献45-48
- 第三章 土曲霉 3.05358次级代谢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48-53
- 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概述48
- 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48
- 3.3 实验部分48-51
- 3.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原理48-49
- 3.3.2 实验仪器与材料49
- 3.3.3 药品配制方法49
- 3.3.4 实验方法49-50
- 3.3.5 结果与讨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第四章 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53-59
- 4.1 概述53
- 4.2 实验部分53-56
- 4.2.2 实验仪器与材料53-54
- 4.2.3 药品配制方法54
- 4.2.4 实验方法54-55
- 4.2.4.1 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接种与冻存54-55
- 4.2.5 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55-56
- 4.3 结果与讨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总结59-60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附录61-67
- 致谢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天祥;王玲;陈海敏;盛清;左锐;谢文杰;;植物内生放线菌功能及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佩;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党玲;Cu(Ⅱ)-促进酰亚胺与烯烃的碳胺化/氧化环化串联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左飞;茵陈内生放线菌抗杨树褐斑病活性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3 林婷婷;一株耐盐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土曲霉3.05358和刺孢新萨托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2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