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难溶性药物的自乳化纳米乳的设计及其口服吸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1:56
【摘要】:随着可供治疗干预的新型药物靶点不断被发现,以及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合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具备良好药理活性的药物批量涌现,但大多数药物的水溶性都非常低,限制了其应用。自乳化纳米制剂(Self-nanoemulsifying systems,SNEs)被广泛应用于低水溶性药物的递药系统。不同于传统制剂,它们在胃肠道内易迅速分散脂解使得药物释放及沉淀,且沉淀的药物会被胃肠道内的黏液层捕获并且快速清除,进而减少药物吸收。若能实现自乳化纳米粒在抵抗胃肠道酶消化的同时,快速穿透黏液屏障到达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将有利于低水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首先,本文针对酶屏障与黏液屏障,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的自乳化纳米乳。将两亲性聚合物普朗尼克F127修饰于短链(SCT)和长链(LCT)油脂表面,增加表面位阻,使脂肪酶不能有效的接触到油脂表面,减慢消化,并高其表面的亲水特性进而有效高黏液穿透能力。制备得到SCT-SNE,SCT-F127-SNE,LCTSNE和LCT-F127-SNE四组制剂。并对其粒径,PDI和电位进行表征,粒径均为100nm左右,分散性好。透射电镜(TEM)观察自乳化制剂为类球形结构,粒度分布均一。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NEs在等渗溶液(PBS)和模拟胃液(SGF)中均能稳定存在,但短链油脂的自乳化制剂在模拟肠液(SIF)中稳定性不好,SCTSNE和SCT-F127-SNE荧光大约有35.7%和48.2%的淬灭,并且粒径和PDI急剧增大。采用体外消化实验,模拟制剂口服后在消化道内的环境,其消化速率为:SCT-SNESCT-F127-SNELCT-SNELCT-F127-SNE。以荧光素(Di I)为荧光探针,进行体外多粒子追踪实验。结果证明:LCT-F127-SNE的黏液穿透效果最优。以能分泌黏液的HT29 MTX E12(E12)为细胞模型,采用共聚焦z-stack断层扫模式,通过三维重构,研究结果表明,LCT-F127-SNE能显著高Di I在黏液中的浓度。且细胞摄取实验结果得出,LCT-F127-SNE分别是SCT-SNE,LCTSNE和SCT-F127-SNE的3.5,2.1和1.7倍。本课题选用CsA为模型药物,组织水平对自乳化制剂的肠道吸收结果显示LCT-F127-SNE的红色荧光明显强于其他组。SD大鼠灌胃给药后,药动学实验结果证实LCT-F127-SNE可显著性高CsA在整体动物水平的吸收,分别是SCTSNE,LCT-SNE,SCT-F127-SNE和Neoral的2.43,1.80,1.33和1.14倍。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了LCT-F127-SNE可通过改善低水溶性药物分子CsA的跨膜转运,进而高药物整体吸收的能力。该结果也证实通过设计表面修饰F127的自乳化制剂可以抵抗胃肠道酶降解并高黏液穿透性能以高低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图文】:

黏液,屏障,小肠,黏蛋白


前言.5MDa,表面涂有复杂且高度多样化的蛋白聚糖。其中至少有 20 种属于 MUC 基因家族。黏蛋白一般可分为两类:细胞相关黏蛋白长nm 之间,含有跨膜结构域,分泌的黏蛋白长达数微米;单个黏蛋白约为 3-10 nm。它们是高度灵活的分子,具有大约 15nm 的持续长种成分一起工作形成纳米异质性的颗粒运输环境,通过控制黏蛋白,以及通过改变脂质,蛋白质和离子含量等[28, 29]。护胃肠道内黏膜上皮组织,黏液层不断更新,以消除潜在的破坏性饮食引入的生物[25]。因此,在黏蛋白合成,降解和清除之间发生特影响黏液屏障的总厚度,如图 1.1 所示。人体胃肠道的厚度不同,0μm)和结肠(110-160μm),这可以增加对胃中酸和结肠中细菌的保护,厚度也因饮食而异;在胃中,黏膜的 pH 在腔表面上从 1 到 2 变面上接近中性。pH 在十二指肠中迅速但仅部分中和,并通过其余增加,在结肠和直肠中达到 7-8 的 pH[31]。

小肠上皮细胞,屏障,药物,制剂


图 1.2 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及转运途径制剂概述制剂概述及分类辅料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或其衍生物时,可统称基于脂质的制剂要包含药物、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成分[35, 36]。可以包载水难溶的亲脂性药物,因此对于低溶解性和低渗透以有效的 高其在胃肠道的吸收[18, 37]。脂质制剂可通过以下吸收:1)增加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度;2)增加药物在胃肠降低肝首过效应;4)对于强亲脂性药物,增加淋巴转运。此外过药物饱和体系在脂质制剂 高药物吸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体。过饱和体系可以增加药物吸收,可能是因为药物浓度在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1;R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刘裕红;贾俊;;难溶性中药姜黄素自乳化微球的制备及性质考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15期

2 陈鹰;张红;史琼枝;刘宏;;多西他赛自乳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特性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宋笑丹;唐景玲;邸哲婷;魏华;吴琳华;;伊曲康唑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1期

4 倪静;朱铉;;虾青素自乳化软胶囊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1期

5 邵兵;崔超;刘红梅;纪宏宇;唐景玲;秦梦楠;李欣;吴琳华;;胡椒碱胶囊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体外质量评价[J];中国药师;2015年10期

6 阮越勇;牟晓];高缘;张建军;;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及体外溶出评价[J];海峡药学;2014年05期

7 陶婉君;李沉纹;尹宗宁;;基于定量构效关系设计自乳化系统[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全丹;高缘;;头孢泊肟酯自乳化制剂的研究[J];海峡药学;2007年03期

9 田大丰;李英;俞红凯;王中彦;闫永波;;辛伐他汀自乳化胶囊的体内外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20期

10 徐贵霞,王玉丽,全东琴;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评价[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景玲;吴琳华;邵兵;纪宏宇;;五仁醇自乳化制剂的处方筛选[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陈鹰;郑庆玲;刘宏;辛华雯;;伊曲康唑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3 彭璇;陈萍萍;包强;魏颖慧;李范珠;;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彭璇;陈萍萍;包强;魏颖慧;李范珠;;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5 杨春才;田晶;杨威龙;黎春影;;乳液聚合物成膜剂的自组装、自乳化、自稳定与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6 王俊明;徐小红;张翔;段况华;祁有丽;周旭光;;自乳化酯在乳化型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金属加工润滑技术学术研讨会文集(2013)[C];2013年

7 于欢;滕利荣;程瑛琨;;利福平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设计[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鹰;李高;王瑞华;;长春西汀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全向阳;刘起军;朱墨;束家有;;利福喷丁自乳化胶囊的处方筛选及性质研究[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彭璇;陈萍萍;包强;魏颖慧;李范珠;;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钱一鑫邋唐景玲 何仲贵;口服自乳化释药系统——中药制剂研究新热点[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李海燕 牛欣 杨学智;自乳化释药系统改善口服给药效果新方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程玉钏邋周建平;固体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研究令人瞩目[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李建三;穗科协引创新要素集聚企业[N];广东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魏兰兰;卡维地洛自乳化及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2 胡才彪;负载生物多酚的多重自乳化给药体系的构建及评价[D];东南大学;2017年

3 唐景玲;银杏叶提取物自乳化给药体系的制备及银杏叶提取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4 魏希颖;连翘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及其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雪梅;姜黄素新剂型:自乳化和亚微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艺;难溶性药物的自乳化纳米乳的设计及其口服吸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2 薛娇;鸦胆子油自乳化制剂的制备[D];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华;酮洛芬自乳化胶囊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4 李丽;维生素E烟酸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5 谭永刚;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陈闯;β-榄香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7 曹丽萍;注射用多西他赛自乳化微乳制剂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高雪峰;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吴忠斌;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谷雨龙;地椒挥发油自乳化制剂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0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40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