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血红蛋白氧载体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携氧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3:22
【摘要】:目的(1)层层组装技术合成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微囊,研究其电化学性质,并探讨其携氧能力。(2)构建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包裹Hb微球的PDA-Hb微囊,研究其结合释放氧气的能力。(3)制备双凹型Hb微囊,研究其形态特征及电化学性能,并通过电化学手段研究其携氧能力。方法(1)使用球形碳酸锰(manganese carbonate,MnCO_3)微粒作为空心微囊的模板,应用LBL技术合成(Hb/GA)_4微囊。(2)选取MnCO_3作为模板,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作为交联剂,通过调节共沉淀过程中Hb的浓度来获得较高的包封率。通过纳米自组装技术,用PDA包裹Hb微球,合成PDA-Hb微囊。(3)通过在共沉淀的过程中引入葡聚糖调节Hb-Ca(OH)_2微粒的形态,合成双凹盘状Hb-Ca(OH)_2微囊。(4)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射线光电子光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s,XRD)、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和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等手段对功能界面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对基于血红蛋白氧载体(hemoglobin 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 visible,UV-vis)研究氧载体中Hb的结合和释放氧的能力。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时间电流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HBOCs结合和释放氧的能力。运用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研究合成的HBOCs的生物安全性。结果(1)通过CLSM图证实(Hb/GA)_4微囊表面含有Hb。通过比较1层到5层的(Hb/GA)n微囊的循环伏安图发现,4层电流值与5层基本上保持一致。含氧(Hb/GA)_1微囊和(Hb/GA)_4微囊在进入无氧环境后,后者完全释放的时间较长且电流最大值比前者大。(Hb/GA)_4微囊的溶血率远低于公认的阈值5%。(2)EDS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Hb微球中MnCO_3模板已经完全溶解;通过比较发现,Hb浓度为5 mg/mL时,包封率较高;PDA-Hb微囊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FT-IR光谱表明封装过程不会影响PDA-Hb微囊中Hb的化学结构;利用UV-vis光谱和电化学方法来证明PDA-Hb微囊能够可逆地结合和释放氧气。PDA-Hb微囊的溶血率在1%以内,且对人体肾脏细胞(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HEK293T)没有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3)XPS和CLSM显微照片证明了Hb-Ca(OH)_2微囊中存在Hb;FT-IR光谱证明封装工艺对Hb-Ca(OH)_2微囊中Hb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影响;XRD结果说明Hb在微囊中的共沉淀降低了Hb-Ca(OH)_2微囊的结晶度;电化学实验,进一步证明了Hb-Ca(OH)_2微囊具有可逆的携氧能力,且当环境温度为37°C时,Hb-Ca(OH)_2微囊的氧结合/释放能力相对较好。结论(1)(Hb/GA)_4微囊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稳定性,能够结合和释放氧气。这些研究能为后续的HBOCs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持。(2)相比于LBL技术,PDA膜能够一次成型,操作简便且生物安全性高。合成的PDA-Hb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血液成分和细胞活性均无不良影响,有望应用于氧载体和其他生物医学领域。(3)Hb-Ca(OH)_2微囊形态和大小与RBCs相似,且具有较高的氧亲和力和可逆地结合和释放氧气的能力,该研究有助于推进HBOCs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43
【图文】:

阳性对照,微囊,上清液,技术合成


图 1-6 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不同浓度的组的溶血率和实验图)4微囊的稳定性(Hb/GA)4微囊存储在 4 °C pH 7.4 PBS 中 2 周后的响应电流响应值没有明显减小,维持在原先电流值的 91%囊在4 °C pH 7.4 PBS中存储,通过光谱分析测量上清液b/GA)4微囊的稳定性。一个月后,未观察到上清液中结果表明,(Hb/GA)4微囊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MnCO3模板和共价LBL技术合成了(Hb/GA)4空心微囊

示意图,微囊,示意图


PDA-Hb微囊的合成示意图

SEM图,微球,微囊


B) MnCO3, (C)MnCO3-Hb 微球, (D,E) Hb 微球的 SEM 图。(F)含有和(G)不的 PDA-Hb 微囊 EDS 数据。(H, I) PDA-Hb 微囊的 SEM 图。过在 488 nm 处激发的 CLSM 图像进一步证实在 MnCO3模板内含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晓春;王荣民;何玉凤;朱永峰;裴菲;;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11年05期

2 姜燕;王峰;;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3 肖芙蓉;代斌;廉宜君;徐彩霞;马存花;;人工氧载体——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8年05期

4 刘素君;氧载体透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李建章,李慈;仿生氧载体催化性能研究现状[J];自贡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6 韩淑珍,张国成;氧载体治疗抢救一氧化碳中毒临床分析[J];吉林中医药;1997年01期

7 贾士儒,袁玉华,包志泉;氧载体强化传氧的研究Ⅱ[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8 张效龙,詹瑞云,吴越;多相氧载体CoO-MgO的ESR研究[J];催化学报;1989年04期

9 马军;朱雯谨;黄鹤;潘文灿;詹花;张璐;李晋;朱宏莉;;人工氧载体在器官保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05期

10 王昕;赵树铭;;血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钟亮;李春玉;胡顺轩;周兴;赵建涛;黄戒介;房倚天;;基于碱金属修饰铁铝复合氧载体的煤直接化学链气化制氢技术[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 煤化工精细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范艳华;;氧载体透射治疗仪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詹瑞云;张效龙;刘雅言;刘桂珍;程铁欣;吴越;;多相氧载体CoO—MgO中Co~(2+)和Co~(3+)-O_2~-的ESR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4 赵鹏飞;郑明彬;罗震宇;陈泽;马轶凡;蔡林涛;;纳米氧载体促进ATP响应化疗与ROS增效用于癌症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5 刘丰;刘晶;张振;;CO在氧载体MnFe_2O_4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唐君;张惠;徐礼鲜;;新型多糖纳米囊包裹牛血红蛋白氧载体的构建[A];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翁雪清;施巧琴;吴伟斌;郑斌;刘建明;庄秀榕;吴松刚;;发酵法生产L-苯丙氨酸过程中增氧的技术途径[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魏永刚;王华;李孔斋;敖先权;;铈基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研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9 黄振;何方;赵坤;李海滨;;赤铁矿用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氧载体的反应性能[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许铁;燕宪亮;刘大跃;马英;耿苗;成守亮;刘抗;彭学;王子元;;实验建议: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新修饰方式:带负电荷的血红蛋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纳米仿生氧载体”突破化疗耐药难题[N];广东科技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钦冬;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铁基氧载体的反应特性及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何方;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梅道锋;煤化学链燃烧的铁/铜/锰基氧载体的实验及反应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保文;化学链燃烧技术中铁基氧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莎莎;具有多重功效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6 罗震宇;靶向纳米氧载体的构建及增氧治疗实体肿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

7 韩建群;肿瘤低氧微环境与氧载体化疗辅助效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祝星;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金星;塑料垃圾化学链燃烧控制二VA英排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魏永刚;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东平;基于血红蛋白氧载体的模板法制备及其携氧能力研究[D];南通大学;2018年

2 孙雪艳;铁基六铝酸盐氧载体在甲烷化学循环系统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8年

3 邓贵先;赤泥氧载体的甲烷化学链燃烧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卜慧璇;具有pH响应性和肿瘤靶向性的血红蛋白类人工氧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薛鹏;氧化铈与六铝酸盐复合氧载体用于甲烷的化学链重整制高品质合成气[D];西北大学;2018年

6 李冲;基于铁基氧载体生物质制备合成气实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7 龚睿杰;Cu基氧载体化学链过程中煤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8 桂进发;基于分子动力学的铜基氧载体抗烧结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丽娟;表面活性剂与氧载体对盾叶薯蓣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产薯蓣皂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10 牛鹏杰;基于钙铁复合氧载体的化学链气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6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46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