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Rh(Ⅱ)催化三氮唑、吲哚和多聚甲醛的多组分反应以及芳香醛捕捉铵基叶立德的不对称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8:17

  本文关键词:Rh(Ⅱ)催化三氮唑、吲哚和多聚甲醛的多组分反应以及芳香醛捕捉铵基叶立德的不对称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组分反应具有高原子经济性、高效性与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在构建许多结构复杂的多官能团化合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可和关注。我们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一系列捕捉活性叶立德的多组分反应研究,成功地以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合成了许多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但是,底物的适用范围和以及新型多组分反应还有待于扩展。在前期文献和课题背景调研基础上(第一章),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重氮参与的活泼叶立德捕捉多组分反应中,由于反应活性匹配问题,目前所报道的这类多组分反应主要局限于芳基重氮,反应的底物严重受限。本论文首次将一价铑和hayashi配体应用到烷基重氮参与的三组分反应中,实现了芳香醛类化合物捕捉活性铵基叶立德的不对称Aldol加成反应(第二章),成功地将芳基重氮扩展到了烷基重氮化合物。该反应获得了中等左右的收率、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次,本论文开创新地将三氮唑类化合物替代重氮源,探索一类新型三氮唑参与的活泼中间体捕捉的多组分反应(第三章)。研究工作主要针对N-磺酰基三氮唑形成的亚胺金属卡宾进行了研究,尝试用亲电试剂来捕捉N-磺酰基三氮唑和吲哚形成的离子对,结果意外地发现:反应没有按照预想捕捉活泼离子对中间体的路径发生,而是经过了组分分子间的重组,通过一条新的捕捉烯醇中间体的反应途径发生了一类新型多组分反应,生成了α-氨基-β-吲哚酮类化合物,并利用对照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该机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总之,本论文针对多组分反应的底物局限性和新型反应类型少等问题,首次将一价铑和hayashi配体的催化策略成功应用到叶立德参与的三组分反应中,有效地将多组分反应的底物从芳基重氮拓展到烷基重氮,有效地丰富了这类多组分反应在复杂化合物的构建中的应用范围。并对N-磺酰基三氮唑化合物参与的多组分反应进行了研究,意外地发现了一类分子间重组的新型多组分反应,该方法可以一步高效合成目前用其他方法难于快速构建的α-氨基-β-吲哚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多组分反应 N-磺酰基三氮唑 分子间重组 一价铑 hayashi配体 Aldol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7
  • 1.1 重氮、金属卡宾、叶立德化学的简介11-16
  • 1.1.1 重氮化合物简介11
  • 1.1.2 金属卡宾简介11-13
  • 1.1.3 叶立德化学简介13-16
  • 1.1.3.1 重氮形成的活性叶立德的N-H插入反应14-15
  • 1.1.3.2 重氮形成的活性叶立德的O-H插入反应15-16
  • 1.2 重氮形成的活性叶立德的多组分反应16-20
  • 1.2.1 亲电试剂捕捉活性叶立德的Mannich型多组分反应17-19
  • 1.2.2 亲电试剂捕捉活性叶立德的Aldol型多组分反应19-20
  • 1.3 关于一价铑和重氮参与的反应20-22
  • 1.4 N-磺酰基三氮唑类化合物的简介以及所参与的反应22-25
  • 1.4.1 N-磺酰基三氮唑类化合物参与的C-X(X=H,O,N)插入反应22-24
  • 1.4.2 N-磺酰基三氮唑类化合物参与的环化反应24-25
  • 1.4.3 N-磺酰基三氮唑类化合物参与的芳基化反应25
  • 1.5 课题研究思路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简介25-27
  • 第二章 芳香醛捕捉铵基叶立德的不对称研究27-34
  • 2.1 研究背景介绍27-28
  • 2.2 课题研究思路28-29
  • 2.3 反应条件的优化29-31
  • 2.4 反应底物的拓展31-32
  • 2.5 产物结构表征32
  • 2.6 反应机理研究32-33
  • 2.7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Rh(Ⅱ)催化三氮唑、吲哚和多聚甲醛的多组分反应34-48
  • 3.1 研究背景34-35
  • 3.2 研究思路35-36
  • 3.3 反应的初步研究和反应条件的筛选36-42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38-40
  • 3.3.2 底物对三组分反应的影响40-42
  • 3.4 产物结构的表征42
  • 3.5 产物的衍生42-43
  • 3.6 反应机理研究43-47
  • 3.7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论文总结48-49
  • 4.1 实现了N-磺酰基三氮唑参与的多组分反应48
  • 4.2 实现了烷基重l#参与的多组分反应的不对称研究,并且拓展了催化体系48
  • 4.3 展望48-49
  • 第五章 实验部分49-70
  • 5.1 实验仪器49
  • 5.2 溶剂和试剂49
  • 5.3 底物的合成49-52
  • 5.4 各章节的实验操作步骤52-54
  • 5.5 各章化合物表征54-70
  • 各章节化合物谱图70-112
  • 参考文献112-118
  • 附录118-119
  • 致谢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飞鹏;李长思;俞健钧;戴振亚;尤启冬;王德峰;;L-脯氨酸催化的醛的不对称α-硫代反应[J];药学进展;2010年12期

2 余兰;冯小明;;3,3’-二溴-5,5’,6,6’,7,7’,8,8’-八氢-1,1’-联二萘酚的合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秦伟;王鑫;刘磊;庞磊;王静;;姜黄素与丙酸酐不对称反应产物的合成[J];中国药房;2014年1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安;;基于糖结构的手性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反应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伟;刘小华;冯小明;;氮氧-钪(Ⅲ)催化α-重氮酯与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索净洁;赵谈封;冯秀林;张庆友;;脂肪酶催化不对称反应中伯醇产物的手性选择性预测[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单自兴;刘德军;褚运波;王铨;秦金贵;;螯合手性硼酸酯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游书力;康强;李公强;李毅;赵卓安;郑晓建;;手性磷酸或氮杂环卡宾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冯小明;;手性氮氧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崔元臣;张和凤;邹君;;壳聚糖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不对称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周永贵;;均相不对称氢化的一些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郭群胜;杜大明;;双轴手性有机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赵文善;吕彩霞;冀小东;崔元臣;;聚苯乙烯负载L-脯氨酸的制备及对不对称Aldol反应的催化性能[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大路;大连化物所不对称氢化研究取得新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可;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及不对称Baylis-Hillman反应[D];南开大学;2004年

2 刘德刚;天然产物Pederin右片段Pedamide及天然黄烷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赵谦益;轴手性膦-VA唑啉配体应用于银(Ⅰ)催化的不对称vinylogous Mannich反应以及叔胺(膦)催化的一些活化烯烃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邵成;手性双烯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在铑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兆敏;基于氢键活化的不对称有机催化的硫醚氧化和phospha-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李文军;新型不对称有机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串联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韩龙;吲哚和萘酚衍生物的不对称氧化去芳构化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赖国银;氨基酸衍生物在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潘强彪;以N,N-二苄基-α-氨基醛为底物的不对称亲核加成反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蒋先兴;新型松香胺—手性硫脲双功能催化体系的建立及在不对称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药物导向的非天然氨基酸模块和生物活性分子的手性合成[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常青;烯烃的不对称傅一克反应[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杨丽红;(S)-Ethyl 3-O-acetylniduloat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以及Coriandrone B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江万义;手性双核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易晓燕;业绩预告的市场不对称反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包青春;手性胍的合成及在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宏;新型BIONL衍生的锌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D];兰州大学;2008年

7 刘一凝;共轭硅醚二烯参与的催化不对称Vinylogous Aldol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任峰波;手性二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Michael反应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梁志勇;信息不完备不对称:假设·根源·危害及其治理[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炳涛;新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Rh(Ⅱ)催化三氮唑、吲哚和多聚甲醛的多组分反应以及芳香醛捕捉铵基叶立德的不对称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5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0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