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抗菌药物有效性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22 22:52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中性红可作为电子媒介体的特性,以E.coli为模型微生物,通过考察E.coli活性与抗菌药物浓度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药效检测的方法,用于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快速检测。以中性红浓度0.5 mmol/L,扫描段数Segment 30,缓冲液pH 7.0,NaNO3浓度0.5 mol/L为最佳电极修饰条件。选择菌悬液吸光度(OD600) 0.5,反应时间40 min,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GGA,BOD220)为营养物质,此时检测抗菌药物有效性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E.coli的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34.15、27.98、8.83、11.49 mg/L;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万古霉素对E.coli的抑菌效...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2019,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PNR/GCE测定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原理
298分析测试学报第38卷图2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Fig.2EffectofNRconcentrationonPNR/GCEpreparation2结果与讨论2.1电极修饰条件的优化2.1.1NR浓度的影响分别在浓度为0.05、0.1、0.5、1.0mmol/L的NR溶液中进行电聚合,通过比较CV图中峰电流大小考察了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NR浓度的增大,峰电流逐渐增大,当NR浓度增至0.5mmol/L时,峰电流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的聚合效果最好,实验结果与文献[5]一致。继续增加NR浓度至1.0mmol/L,则峰电流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NR的最佳浓度为0.5mmol/L。2.1.2扫描段数的影响考察了扫描段数对NR聚合效果的影响。在聚合过程中,分别设定扫描段数为10、20、30和40。实验结果显示,初始阶图3pH值对NR电聚合的影响Fig.3EffectofpHvalueonNRelectropolymerization段随着扫描段数的增加,PNR/GCE的峰电流值显著增大,当扫描段数为30时,峰电流值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扫描段数,峰电流值有所下降,且峰形变差。因此,实验选择NR在GCE表面电聚合的最佳扫描段数为Segment30。2.1.3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分别在pH值为5.5、6.0、6.5、7.0、7.5的PBS缓冲溶液中制备PNR/GCE。如图3所示,在pH值5.5~7.0范围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PNR/GCE峰电流不断增大,表明在此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其聚合效果越来越好。但继续增大溶液至pH7.5时,峰电流值突然下降至低于pH5.5时的峰电流值,表明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效果变差,且在聚合过程中,肉眼可观察到部分NR沉淀。实验结果表明,NR在偏酸性溶液中的聚合效果较中性环境差;在偏碱性溶液中,N
0.05、0.1、0.5、1.0mmol/L的NR溶液中进行电聚合,通过比较CV图中峰电流大小考察了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NR浓度的增大,峰电流逐渐增大,当NR浓度增至0.5mmol/L时,峰电流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的聚合效果最好,实验结果与文献[5]一致。继续增加NR浓度至1.0mmol/L,则峰电流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NR的最佳浓度为0.5mmol/L。2.1.2扫描段数的影响考察了扫描段数对NR聚合效果的影响。在聚合过程中,分别设定扫描段数为10、20、30和40。实验结果显示,初始阶图3pH值对NR电聚合的影响Fig.3EffectofpHvalueonNRelectropolymerization段随着扫描段数的增加,PNR/GCE的峰电流值显著增大,当扫描段数为30时,峰电流值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扫描段数,峰电流值有所下降,且峰形变差。因此,实验选择NR在GCE表面电聚合的最佳扫描段数为Segment30。2.1.3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分别在pH值为5.5、6.0、6.5、7.0、7.5的PBS缓冲溶液中制备PNR/GCE。如图3所示,在pH值5.5~7.0范围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PNR/GCE峰电流不断增大,表明在此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其聚合效果越来越好。但继续增大溶液至pH7.5时,峰电流值突然下降至低于pH5.5时的峰电流值,表明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效果变差,且在聚合过程中,肉眼可观察到部分NR沉淀。实验结果表明,NR在偏酸性溶液中的聚合效果较中性环境差;在偏碱性溶液中,NR的溶解度小,更加不利于NR的电聚合。因此,后续实验选择中性环境pH7.0作为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条件。2.1.4支持电解质NaNO3浓度的影响分别在浓度为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院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廖容花,张艳娟,杨国荣. 今日药学. 2018(12)
[2]新型聚中性红膜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 顾玲,石爱华,武彩艳,张彦茹,张苗. 分析测试学报. 2016(01)
[3]石墨烯夹心式聚中性红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多巴胺的研究[J]. 王珍珍,周跃明,梁喜珍,丁忙,邹洪斌. 分析试验室. 2015(06)
[4]聚中性红膜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对维生素K3的检测[J]. 顾玲,石爱华,刘彦平. 分析科学学报. 2015(01)
[5]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 屈颖娟,韩敏,杨晓慧.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08)
[6]聚中性红/铁氰化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过氧化氢的特性[J]. 马扬,王忠德,郝晓刚,张忠林,刘世斌,马国章. 功能材料. 2014(01)
[7]聚中性红/Ni2+修饰碳糊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研究[J]. 顾玲,张苗,贺亚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06)
[8]电解质对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的试验研究[J]. 宋晓阳,周晶晶,邓樑斌. 人民长江. 2013(09)
本文编号:2994048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2019,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PNR/GCE测定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原理
298分析测试学报第38卷图2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Fig.2EffectofNRconcentrationonPNR/GCEpreparation2结果与讨论2.1电极修饰条件的优化2.1.1NR浓度的影响分别在浓度为0.05、0.1、0.5、1.0mmol/L的NR溶液中进行电聚合,通过比较CV图中峰电流大小考察了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NR浓度的增大,峰电流逐渐增大,当NR浓度增至0.5mmol/L时,峰电流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的聚合效果最好,实验结果与文献[5]一致。继续增加NR浓度至1.0mmol/L,则峰电流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NR的最佳浓度为0.5mmol/L。2.1.2扫描段数的影响考察了扫描段数对NR聚合效果的影响。在聚合过程中,分别设定扫描段数为10、20、30和40。实验结果显示,初始阶图3pH值对NR电聚合的影响Fig.3EffectofpHvalueonNRelectropolymerization段随着扫描段数的增加,PNR/GCE的峰电流值显著增大,当扫描段数为30时,峰电流值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扫描段数,峰电流值有所下降,且峰形变差。因此,实验选择NR在GCE表面电聚合的最佳扫描段数为Segment30。2.1.3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分别在pH值为5.5、6.0、6.5、7.0、7.5的PBS缓冲溶液中制备PNR/GCE。如图3所示,在pH值5.5~7.0范围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PNR/GCE峰电流不断增大,表明在此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其聚合效果越来越好。但继续增大溶液至pH7.5时,峰电流值突然下降至低于pH5.5时的峰电流值,表明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效果变差,且在聚合过程中,肉眼可观察到部分NR沉淀。实验结果表明,NR在偏酸性溶液中的聚合效果较中性环境差;在偏碱性溶液中,N
0.05、0.1、0.5、1.0mmol/L的NR溶液中进行电聚合,通过比较CV图中峰电流大小考察了NR浓度对制备PNR/GCE的影响。如图2所示,随着NR浓度的增大,峰电流逐渐增大,当NR浓度增至0.5mmol/L时,峰电流达到最大,表明此时的聚合效果最好,实验结果与文献[5]一致。继续增加NR浓度至1.0mmol/L,则峰电流无明显变化。因此,选择NR的最佳浓度为0.5mmol/L。2.1.2扫描段数的影响考察了扫描段数对NR聚合效果的影响。在聚合过程中,分别设定扫描段数为10、20、30和40。实验结果显示,初始阶图3pH值对NR电聚合的影响Fig.3EffectofpHvalueonNRelectropolymerization段随着扫描段数的增加,PNR/GCE的峰电流值显著增大,当扫描段数为30时,峰电流值达到最大,继续增加扫描段数,峰电流值有所下降,且峰形变差。因此,实验选择NR在GCE表面电聚合的最佳扫描段数为Segment30。2.1.3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对聚合效果的影响,分别在pH值为5.5、6.0、6.5、7.0、7.5的PBS缓冲溶液中制备PNR/GCE。如图3所示,在pH值5.5~7.0范围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PNR/GCE峰电流不断增大,表明在此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其聚合效果越来越好。但继续增大溶液至pH7.5时,峰电流值突然下降至低于pH5.5时的峰电流值,表明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效果变差,且在聚合过程中,肉眼可观察到部分NR沉淀。实验结果表明,NR在偏酸性溶液中的聚合效果较中性环境差;在偏碱性溶液中,NR的溶解度小,更加不利于NR的电聚合。因此,后续实验选择中性环境pH7.0作为NR在GCE表面的电聚合条件。2.1.4支持电解质NaNO3浓度的影响分别在浓度为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院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廖容花,张艳娟,杨国荣. 今日药学. 2018(12)
[2]新型聚中性红膜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 顾玲,石爱华,武彩艳,张彦茹,张苗. 分析测试学报. 2016(01)
[3]石墨烯夹心式聚中性红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多巴胺的研究[J]. 王珍珍,周跃明,梁喜珍,丁忙,邹洪斌. 分析试验室. 2015(06)
[4]聚中性红膜修饰碳糊电极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对维生素K3的检测[J]. 顾玲,石爱华,刘彦平. 分析科学学报. 2015(01)
[5]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J]. 屈颖娟,韩敏,杨晓慧.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4(08)
[6]聚中性红/铁氰化镍/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过氧化氢的特性[J]. 马扬,王忠德,郝晓刚,张忠林,刘世斌,马国章. 功能材料. 2014(01)
[7]聚中性红/Ni2+修饰碳糊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研究[J]. 顾玲,张苗,贺亚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06)
[8]电解质对细颗粒泥沙絮凝影响的试验研究[J]. 宋晓阳,周晶晶,邓樑斌. 人民长江. 2013(09)
本文编号:2994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940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