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BRCA1(846-871)867位突变肽的合成及其与RAD51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10 22:05
  BRCA1是一种能够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化进程的抑癌基因,若BRCA1发生突变,则患癌概率明显上升。RAD51是一种可通过HR(同源重组)来修复DNA的蛋白酶。在生物体内,BRCA1蛋白与RAD51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来进行DSB修复,这可有效抑制癌症的发生。基于此,本论文选取BRCA1(846-871)肽片段作为母本,选取RAD51(158-180)、RAD51(181-200)片段肽作为靶标,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手段,对BRCA1(846-871)的867位谷氨酰胺(Q)进行单突变设计和作用效果筛选,从中选取理论作用效果较好的14条单突变肽,采用SPPS(固相合成法)合成 RAD51(158-180)、RAD51(181-200)、BRCA1(846-871)及14条单突变肽,用RP-HPLC对这17条多肽进行分离纯化,选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对多肽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纯度均大于90%的目标多肽。用圆二色(CD)光谱、荧光光谱法,分别对稀溶液条件下的BRCA1肽与靶肽RAD51(158-180)、RAD51(181-200)进行作用效果研究。向靶肽 RAD51(1...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BRCA1(846-871)867位突变肽的合成及其与RAD51的相互作用


图1国家癌症中心:2017最新中国肿瘤现状和趋势??

修复机理


Break,双链DNA断裂)修复时,可结合如p53、RAD51等蛋白及蛋白酶,从而??形成不同的物质。其中,BRCA1蛋白可与RAD51(DNA的同源重组酶)蛋白酶,??两者共同参与DNA的双链断裂修复,机理如图2所示。综上发现,研究与乳腺??癌出卿51〇3!?^)相关的易感基因1出1^八1)与同源重组毋11)酶-11^51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对于癌症的病发研究、预后性检测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BRCA-1?:??ATM?'?|?BRCA-2??Uii'..??J?/JJJ??图2?BRCA1与RAD51参与DNA修复机理??2??

基因结构


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BRCA1?和?RAD51?简介??.1?BRCA1白勺结构与功能??BRCA(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乳腺癌易感基因)(图?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产生的基因[6],能够与多种抑制肿瘤产生的基因发生作用,共同抑制肿??癌症的产生[7],同时可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周期,在细胞的S、G2/M期发挥??要作用。经长期探索,BRCA又被分离为BRCA1、BRCA2。临床数据显示,??CA1发生突变的个体,往往伴随着高乳腺癌、卵巢癌的病发率,其中,患乳??癌的风险约为45%-80%之间;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的风险约为??%-85%。据ACS(美国癌症学会)调查,美国人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概率约??1/1200-1/600;德系犹太人的BRCA1突变基因的比例高于美国;而亚裔人的??带比例则较低[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Tat(49-57)抗菌肽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J]. 吕名秀,买文鹏,卢奎,段冰潮,赵玉芬.  有机化学. 2018(01)
[2]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肽的设计、合成及与抑癌基因蛋白RAD51肽段的相互作用[J]. 李林璐,吕名秀,卢奎,刘广斌,彭露.  有机化学. 2018(01)
[3]BRCA1与Rad51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吴妮妮,马丽,卢奎.  中州大学学报. 2017(06)
[4]酪氨酸四肽与ct-DNA的相互作用[J]. 孙志杰,吕名秀,卢奎,段冰潮,刘广斌.  分析测试学报. 2017(01)
[5]多肽BRC4的固相法合成及其与RAD51(231-260)的相互作用[J]. 马丽,纪浩杰,王莹,赵东欣,卢奎.  合成化学. 2017(02)
[6]现代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多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 杨槐馨,李俊,张颖,马超,李建奇.  物理. 2014(02)
[7]没食子酸与Tau蛋白R3多肽相互作用的研究[J]. 姚君亮.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9)
[8]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法研究pH和NaCl对丝胶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J]. 吴丽萍,冷小京,孙雁,任发政,Nakai Shuryo.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5)
[9]紫外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三环唑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 丁成荣,高晓茹,许莉,张国富,周瑛.  农药. 2010(01)
[10]多肽类物质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杜晓宁,宋明鸣.  上海化工. 2009(11)

硕士论文
[1]基于BRC8的新型多肽理性设计及其与靶肽相互作用性质研究[D]. 刘广斌.河南工业大学 2016
[2]生物活性肽的化学合成与生物活性验证[D]. 高小尧.福州大学 2010
[3]分子对接方法应用于蛋白质—多肽—蛋白质三体体系研究[D]. 刘东亮.同济大学 2007
[4]扶素康的固相合成及纯化[D]. 赵炯.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23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223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