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法替代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0:18
目的建立用于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法(HPLC-PAD)。方法建立并验证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各主要组分含量及相关物质;采用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辅助LC-IT-TOF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杂质谱,结合组分活性研究确定了硫酸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串联制备硫酸新霉素B及硫酸新霉素C精制品,采用波谱手段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质量平衡法测定二者的纯度;采用三剂量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B、C精制品各自的效价值,推导公式计算出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设计实验进行交互作用考察及实际样品的验证。结果建立的HPLC-PAD方法在分离能力及方法的稳定性上均优于《欧洲药典》(EP)方法,适用于硫酸新霉素各组分的准确定量及有关物质检查;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成功地去除了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对硫酸新霉素的杂质谱进行研究,结合活性研究结果,确定新霉素B和新霉素C为新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成功制备获得新霉素B、C精制品,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了硫酸新霉素的量效转换系数,并通过了验证。结论初步实现了仪器法对微生物生物检定法的替代,基本完成了多组分氨基糖苷类抗...
【文章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20,5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硫酸新霉素有关物质测定四电位检测电位积分图
由于新霉素B、新霉素C没有紫外吸收基团,无法采用常规的以紫外检测器为指导的制备液相,因此我们将ELSD检测器与制备液相组装搭建进行两个组分的制备。2.3.1 组分的制备及结构确证
采用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辅助LC-IT-TOF法测定了新霉素的杂质谱,除新霉素B和新霉素C外,共有12个相关杂质。通过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分别比对各杂质信息,可定位新霉胺(峰4)、核糖霉素(峰7)、巴龙霉素Ⅱ(峰10)、新霉素C(峰11)和新霉素B(峰13);通过一级二级质谱数据可推定峰3为巴龙霉胺、峰6为乙酰新霉胺、峰9为巴龙霉素I,峰14为乙酰新霉素B。峰1、峰2、峰5、峰8和峰12为未知杂质。通过对各已知组分及已知杂质的裂解规律比对,推定出12个杂质的结构;根据有关物质强制降解实验、稳定性实验相关资料及原料药中杂质的变化推测出各杂质可能来源,其中主要降解杂质为新霉胺,为新霉素B或新霉素C酸性降解杂质,其他杂质多为工艺杂质,杂质来源见表4。表4 图3中各峰LC-IT-TOF测定数据、推定结构及来源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J]. 张倩,黄敏文,FANG Wang,张玫,杭太俊,袁耀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9(02)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组分控制进展[J]. 袁耀佐,张玫,胡昌勤. 中国药学杂志. 2017(20)
[3]采用柱后抑制器技术降低流动相中三氟乙酸对质谱信号抑制作用的研究[J]. 张婷婷,刘绿叶,张艳海,金燕.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7(01)
[4]LC-PED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及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J]. 吴宇宁,赵卫,朱晓玥,袁耀佐,张玫,徐寒梅,潘广文,谭力.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08)
[5]《中国药典》2015年版庆大霉素C组分限度修订——从相对含量到绝对含量的飞跃[J]. 常艳,姚尚辰,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01)
[6]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J]. 王琰,姚尚辰,王明娟,邹文博,薛晶,李进,张力,刘春亮,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06)
[7]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食品中糖的应用进展[J]. 李仁勇,梁立娜,牟世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07)
[8]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推定硫酸依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J]. 袁耀佐,张玫,钱文,张正行. 分析化学. 2010(06)
[9]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分析[J]. 牟世芬,于泓,蔡亚岐. 色谱. 2009(05)
[10]硫酸核糖霉素及新霉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杨大军,许鸿章,陈汝贤.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0(05)
本文编号:3292638
【文章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20,55(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硫酸新霉素有关物质测定四电位检测电位积分图
由于新霉素B、新霉素C没有紫外吸收基团,无法采用常规的以紫外检测器为指导的制备液相,因此我们将ELSD检测器与制备液相组装搭建进行两个组分的制备。2.3.1 组分的制备及结构确证
采用在线膜抑制脱盐技术辅助LC-IT-TOF法测定了新霉素的杂质谱,除新霉素B和新霉素C外,共有12个相关杂质。通过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分别比对各杂质信息,可定位新霉胺(峰4)、核糖霉素(峰7)、巴龙霉素Ⅱ(峰10)、新霉素C(峰11)和新霉素B(峰13);通过一级二级质谱数据可推定峰3为巴龙霉胺、峰6为乙酰新霉胺、峰9为巴龙霉素I,峰14为乙酰新霉素B。峰1、峰2、峰5、峰8和峰12为未知杂质。通过对各已知组分及已知杂质的裂解规律比对,推定出12个杂质的结构;根据有关物质强制降解实验、稳定性实验相关资料及原料药中杂质的变化推测出各杂质可能来源,其中主要降解杂质为新霉胺,为新霉素B或新霉素C酸性降解杂质,其他杂质多为工艺杂质,杂质来源见表4。表4 图3中各峰LC-IT-TOF测定数据、推定结构及来源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PLC-PAD法测定硫酸新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J]. 张倩,黄敏文,FANG Wang,张玫,杭太俊,袁耀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9(02)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组分控制进展[J]. 袁耀佐,张玫,胡昌勤. 中国药学杂志. 2017(20)
[3]采用柱后抑制器技术降低流动相中三氟乙酸对质谱信号抑制作用的研究[J]. 张婷婷,刘绿叶,张艳海,金燕.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7(01)
[4]LC-PED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及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J]. 吴宇宁,赵卫,朱晓玥,袁耀佐,张玫,徐寒梅,潘广文,谭力.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08)
[5]《中国药典》2015年版庆大霉素C组分限度修订——从相对含量到绝对含量的飞跃[J]. 常艳,姚尚辰,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6(01)
[6]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J]. 王琰,姚尚辰,王明娟,邹文博,薛晶,李进,张力,刘春亮,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06)
[7]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食品中糖的应用进展[J]. 李仁勇,梁立娜,牟世芬.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0(07)
[8]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推定硫酸依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J]. 袁耀佐,张玫,钱文,张正行. 分析化学. 2010(06)
[9]糖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分析[J]. 牟世芬,于泓,蔡亚岐. 色谱. 2009(05)
[10]硫酸核糖霉素及新霉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杨大军,许鸿章,陈汝贤.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0(05)
本文编号:3292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2926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