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改善复合药物诱导的小鼠生精障碍并上调睾丸CCND1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1-08-13 14:38
背景:生精障碍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精原细胞增殖分化是精子发生的启动环节,其调控异常可以导致生精障碍,引起男性不育。维甲酸(RA)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能维持男性生殖系统正常发育,是启动精原细胞分化并进入减数分裂的关键因子,可促进精原细胞的增殖分化,其机制可能与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蛋白CCND1有关。本研究采用环磷酰胺和己烯雌酚两种复合药物建立稳定的生精障碍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RA对模型小鼠生精障碍及睾丸组织中CCND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A改善生精障碍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RA改善生精障碍男性的生殖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包括环磷酰胺(CP)组、己烯雌酚(DES)组以及CP+DES组,腹腔注射,共计给药14天,采用精子计数、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生精障碍模型是否成功,并选出最适的造模药物浓度和方法。RA溶于DMSO后用玉米油稀释成目标浓度,模型小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RA(0,2.5,5,10 mg/kg/d),或用RA(5 mg/kg/d)和雷帕霉素(RAPA,2.5 mg/kg/d)共处理模型...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用药后第2周小鼠睾丸组织的改变(HE染色,10×40)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4.1.2CP和DES联合模型组,稳定生精障碍的时效性采用联合药物处理小鼠后,继续观察生精障碍模型的稳定时长直至第9周。收集睾丸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小鼠睾丸的生精小管中,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分化的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絮状精子均匀、有规律的排列在管腔内;而CP和DES联合模型组小鼠生精上皮内的生殖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大量丢失,仅剩下少量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少见或未见精子细胞和絮状精子;从用药后的第1w起,生精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精紊乱,直至第9w,生精紊乱现象未见明显恢复(图2),表明生精障碍造模成功并且稳定期至少大于9w。图2生精障碍小鼠睾丸组织学结构变化(HE染色,10×40)a.对照组b.模型组(1w)c.模型组(3w)d.模型组(5w)e.模型组(7w)f.模型组(9w)4.1.3生精障碍小鼠附睾管中少或无精子产生在正常对照组小鼠的附睾管中可见大量成熟的絮状精子,而1w至9w的模型组小鼠的附睾中少见或未见成熟精子。结果如图3所示,造模后第1w仍可见少量精子尚未被排空,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小鼠附睾管中的精子数量逐渐减少,第3w开始至第5w的附睾内几乎不见精子,随后开始缓慢出现精子但数量依旧很少。
第4章实验结果23图3生精障碍小鼠模型附睾组织学结构变化(HE染色,10×40)a.对照组b.模型组(1w)c.模型组(3w)d.模型组(5w)e.模型组(7w)f.模型组(9w)4.1.4生精障碍小鼠的精子密度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小鼠比较,生精障碍组的小鼠精子密度显著下降,并且在9w内未见明显恢复。表1生精障碍小鼠模型精子密度检测值(x±s,n=4)组别精子密度(×106/mL)对照组21.63±0.97模型组(1w)2.38±0.77*模型组(3w)0.88±0.24*模型组(5w)1.88±0.69*模型组(7w)3.13±0.47*模型组(9w)4.88±0.99*(注:*P<0.05vs对照组)由此可见,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和己烯雌酚复制生精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稳定性较好。由于生精障碍模型不能永久维持,因此在保护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延长模型生精功能紊乱的时间,有利于进行后续研究。
本文编号:3340614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用药后第2周小鼠睾丸组织的改变(HE染色,10×40)
南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4.1.2CP和DES联合模型组,稳定生精障碍的时效性采用联合药物处理小鼠后,继续观察生精障碍模型的稳定时长直至第9周。收集睾丸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小鼠睾丸的生精小管中,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分化的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和絮状精子均匀、有规律的排列在管腔内;而CP和DES联合模型组小鼠生精上皮内的生殖细胞排列紊乱,生精细胞大量丢失,仅剩下少量未分化的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少见或未见精子细胞和絮状精子;从用药后的第1w起,生精上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精紊乱,直至第9w,生精紊乱现象未见明显恢复(图2),表明生精障碍造模成功并且稳定期至少大于9w。图2生精障碍小鼠睾丸组织学结构变化(HE染色,10×40)a.对照组b.模型组(1w)c.模型组(3w)d.模型组(5w)e.模型组(7w)f.模型组(9w)4.1.3生精障碍小鼠附睾管中少或无精子产生在正常对照组小鼠的附睾管中可见大量成熟的絮状精子,而1w至9w的模型组小鼠的附睾中少见或未见成熟精子。结果如图3所示,造模后第1w仍可见少量精子尚未被排空,随着时间延长,模型组小鼠附睾管中的精子数量逐渐减少,第3w开始至第5w的附睾内几乎不见精子,随后开始缓慢出现精子但数量依旧很少。
第4章实验结果23图3生精障碍小鼠模型附睾组织学结构变化(HE染色,10×40)a.对照组b.模型组(1w)c.模型组(3w)d.模型组(5w)e.模型组(7w)f.模型组(9w)4.1.4生精障碍小鼠的精子密度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的小鼠比较,生精障碍组的小鼠精子密度显著下降,并且在9w内未见明显恢复。表1生精障碍小鼠模型精子密度检测值(x±s,n=4)组别精子密度(×106/mL)对照组21.63±0.97模型组(1w)2.38±0.77*模型组(3w)0.88±0.24*模型组(5w)1.88±0.69*模型组(7w)3.13±0.47*模型组(9w)4.88±0.99*(注:*P<0.05vs对照组)由此可见,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和己烯雌酚复制生精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稳定性较好。由于生精障碍模型不能永久维持,因此在保护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延长模型生精功能紊乱的时间,有利于进行后续研究。
本文编号:3340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3406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