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聚脂肽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发布时间:2021-12-23 11:11
聚乙二醇-b-聚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地用于抗癌药物的递送。例如,装载紫杉醇(PTX)、阿霉素(Dox)和顺铂的聚多肽纳米药物已经进入到临床II-III期的研究阶段。与自由药物相比,这些纳米药物对多种肿瘤均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疗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但是,这些纳米载体主要由亲水性聚多肽材料构成,其制备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对功能基团的保护、脱保护以及药物键合等步骤。而由疏水性聚多肽材料构建的纳米载体系统又通常存在载药量低、体内稳定性差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疏水性2-氨基十六烷酸N-羧基内酸酐(APA-NCA)单体,并通过开环聚合制备得到多种聚乙二醇-聚(2-氨基十六烷酸)共聚物,从而构建了一系列多功能聚脂肽胶束和囊泡纳米平台,实现对小分子抗癌药物、蛋白质药物和siRNA的肿瘤靶向递送。论文第一章对聚多肽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做了简要概述。在论文的第二章中,我们设计制备了一个稳定、多功能的聚脂肽胶束用于疏水性小分子抗癌药物的高效包载和靶向递送。该聚脂肽胶束,由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PEG-b-PAPA...
【文章来源】: 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
1.2 聚合物胶束及囊泡纳米药物
1.3 生物可降解聚多肽材料的优点及其在药物输送体系中的应用
1.3.1 聚多肽材料的优点
1.3.2 生物可降解聚多肽在药物输送体系中的应用
1.4 主动靶向型的聚多肽纳米药物
1.4.1 表面修饰蛋白质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4.2 表面修饰多肽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4.3 表面修饰糖类及生物小分子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5 聚多肽纳米药物的发展趋势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功能生物可降解聚乙二醇-聚脂肽胶束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递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2-氨基十六烷酸N-羧基内酸酐单体(APA-NCA)的合成
2.2.3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mPEG-b-PAPA)的合成
2.2.4 体外降解实验
2.2.5 聚脂肽胶束的制备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2.2.6 聚脂肽胶束对多西他赛(DTX)的包载及其在细胞内的药物释放实验
2.2.7 细胞内吞实验
2.2.8 细胞毒性实验
2.2.9 体内降解实验
2.2.10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
2.2.11 DTX-cRGD-Lipep-Ms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估
2.2.12 DTX-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PEG-b-PAPA和cRGD-PEG-b-PAP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胶束的制备、DTX的装载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2.3.3 cRGD-Lipep-Ms的细胞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2.3.4 DTX-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及最大耐受剂量
2.3.5 DTX-cRGD-Lipep-Ms对黑色素瘤的体内治疗功效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RGD修饰的聚脂肽胶束用于多肽药物的高效包载及靶向递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装载单甲基奥瑞他汀E(MMAE)的聚脂肽胶束(MMAE-cRGD-Lipep-Ms)的制备
3.2.3 MMAE-cRGD-Lipep-Ms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3.2.4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2.5 细胞内吞及胞内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3.2.6 MMAE-cRGD-Lipep-Ms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实验
3.2.7 MMAE-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实验
3.2.8 MMAE-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3.2.9 血液学分析
3.2.10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MAE-cRGD-Lipep-Ms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3.3.2 MMAE-cRGD-Lipep-Ms的细胞内吞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3.3.3 MMAE-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最大耐受剂量及生物分布
3.3.4 MMAE-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稳定的聚脂肽纳米囊泡用于阿霉素盐酸盐的高效包载和肿瘤靶向递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cRGD修饰的聚脂肽囊泡(cRGD-LPP)的制备
4.2.3 阿霉素盐酸盐(Dox·HCl)的装载及体外释放实验
4.2.4 细胞毒性实验(MTT)
4.2.5 cRGD-LPP-Dox的细胞内吞及胞内释放
4.2.6 Live/dead实验
4.2.7 cRGD-LPP-Dox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分布实验
4.2.8 cRGD-LPP-Dox纳米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实验
4.2.9 cRGD-LPP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4.2.10 cRGD-LPP-Dox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4.2.11 血生化分析
4.2.12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RGD-LPP-Dox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效果
4.3.2 cRGD-LPP-Dox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对原位A549肿瘤的靶向性及其最大耐受剂量
4.3.3 cRGD-LPP-Dox对原位A549肺癌的靶向治疗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天冬氨酸的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多功能聚脂肽囊泡用于蛋白质的靶向递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L-天冬氨酸)(PEG-b-PAPA-b-PAsp)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5.2.3 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聚脂肽囊泡(cRGD-CLP)的制备及其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5.2.4 皂草毒素蛋白(SAP)的装载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5.2.5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5.2.6 细胞中内吞及胞内释放实验
5.2.7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实验
5.2.8 SAP-cRGD-CLP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5.2.9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EG-b-PAPA-b-PAsp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3.2 cRGD-CLP的制备及SAP的装载
5.3.3 SAP-cRGD-CLP的细胞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5.3.4 SAP-cRGD-CL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和抗肿瘤活性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肺癌特异性穿膜肽CPP33修饰的siRNA聚脂肽囊泡纳米药物用于原位肺癌的靶向治疗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L-赖氨酸)(PEG-b-PAPA-b-PLL)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6.2.3 CPP33-PEG-b-PAPA的合成
6.2.4 装载siRNA的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聚脂肽囊泡(siPLK1-CPP33-CLP)的制备
6.2.5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6.2.6 流式细胞仪分析CPP33-CLP对A549细胞的选择性及其内吞机制
6.2.7 激光共聚焦实验
6.2.8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实验
6.2.9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实验
6.2.10 siPLK1-CPP33-CLP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6.2.11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EG-b-PAPA-b-PLL和CPP33-PEG-b-PAP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6.3.2 CPP33-CLP的制备及siRNA的装载
6.3.3 siPLK1-CPP33-CLP的体外细胞实验
6.3.4 siPLK1-CPP33-CL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及抗肿瘤活性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创新点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已公开发表或待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J]. Wanqing Chen,Kexin Sun,Rongshou Zheng,Hongmei Zeng,Siwei Zhang,Changfa Xia,Zhixun Yang,He Li,Xiaonong Zou,Jie H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8(01)
本文编号:3548371
【文章来源】: 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
1.2 聚合物胶束及囊泡纳米药物
1.3 生物可降解聚多肽材料的优点及其在药物输送体系中的应用
1.3.1 聚多肽材料的优点
1.3.2 生物可降解聚多肽在药物输送体系中的应用
1.4 主动靶向型的聚多肽纳米药物
1.4.1 表面修饰蛋白质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4.2 表面修饰多肽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4.3 表面修饰糖类及生物小分子的主动靶向型聚多肽纳米药物
1.5 聚多肽纳米药物的发展趋势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功能生物可降解聚乙二醇-聚脂肽胶束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递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2-氨基十六烷酸N-羧基内酸酐单体(APA-NCA)的合成
2.2.3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mPEG-b-PAPA)的合成
2.2.4 体外降解实验
2.2.5 聚脂肽胶束的制备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2.2.6 聚脂肽胶束对多西他赛(DTX)的包载及其在细胞内的药物释放实验
2.2.7 细胞内吞实验
2.2.8 细胞毒性实验
2.2.9 体内降解实验
2.2.10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
2.2.11 DTX-cRGD-Lipep-Ms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估
2.2.12 DTX-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mPEG-b-PAPA和cRGD-PEG-b-PAP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胶束的制备、DTX的装载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2.3.3 cRGD-Lipep-Ms的细胞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2.3.4 DTX-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及最大耐受剂量
2.3.5 DTX-cRGD-Lipep-Ms对黑色素瘤的体内治疗功效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RGD修饰的聚脂肽胶束用于多肽药物的高效包载及靶向递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装载单甲基奥瑞他汀E(MMAE)的聚脂肽胶束(MMAE-cRGD-Lipep-Ms)的制备
3.2.3 MMAE-cRGD-Lipep-Ms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3.2.4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2.5 细胞内吞及胞内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3.2.6 MMAE-cRGD-Lipep-Ms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实验
3.2.7 MMAE-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实验
3.2.8 MMAE-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3.2.9 血液学分析
3.2.10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MAE-cRGD-Lipep-Ms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3.3.2 MMAE-cRGD-Lipep-Ms的细胞内吞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3.3.3 MMAE-cRGD-Lipep-Ms的药代动力学、最大耐受剂量及生物分布
3.3.4 MMAE-cRGD-Lipep-Ms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稳定的聚脂肽纳米囊泡用于阿霉素盐酸盐的高效包载和肿瘤靶向递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cRGD修饰的聚脂肽囊泡(cRGD-LPP)的制备
4.2.3 阿霉素盐酸盐(Dox·HCl)的装载及体外释放实验
4.2.4 细胞毒性实验(MTT)
4.2.5 cRGD-LPP-Dox的细胞内吞及胞内释放
4.2.6 Live/dead实验
4.2.7 cRGD-LPP-Dox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分布实验
4.2.8 cRGD-LPP-Dox纳米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实验
4.2.9 cRGD-LPP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4.2.10 cRGD-LPP-Dox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4.2.11 血生化分析
4.2.12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RGD-LPP-Dox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效果
4.3.2 cRGD-LPP-Dox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对原位A549肿瘤的靶向性及其最大耐受剂量
4.3.3 cRGD-LPP-Dox对原位A549肺癌的靶向治疗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天冬氨酸的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多功能聚脂肽囊泡用于蛋白质的靶向递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L-天冬氨酸)(PEG-b-PAPA-b-PAsp)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5.2.3 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聚脂肽囊泡(cRGD-CLP)的制备及其临界聚集浓度(CAC)的测定
5.2.4 皂草毒素蛋白(SAP)的装载及其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5.2.5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5.2.6 细胞中内吞及胞内释放实验
5.2.7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实验
5.2.8 SAP-cRGD-CLP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5.2.9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EG-b-PAPA-b-PAsp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3.2 cRGD-CLP的制备及SAP的装载
5.3.3 SAP-cRGD-CLP的细胞摄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5.3.4 SAP-cRGD-CL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和抗肿瘤活性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肺癌特异性穿膜肽CPP33修饰的siRNA聚脂肽囊泡纳米药物用于原位肺癌的靶向治疗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聚乙二醇-b-聚(2-氨基十六烷酸)-b-聚(L-赖氨酸)(PEG-b-PAPA-b-PLL)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6.2.3 CPP33-PEG-b-PAPA的合成
6.2.4 装载siRNA的具有不对称膜结构的聚脂肽囊泡(siPLK1-CPP33-CLP)的制备
6.2.5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6.2.6 流式细胞仪分析CPP33-CLP对A549细胞的选择性及其内吞机制
6.2.7 激光共聚焦实验
6.2.8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实验
6.2.9 血液循环和生物分布实验
6.2.10 siPLK1-CPP33-CLP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6.2.11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EG-b-PAPA-b-PLL和CPP33-PEG-b-PAP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6.3.2 CPP33-CLP的制备及siRNA的装载
6.3.3 siPLK1-CPP33-CLP的体外细胞实验
6.3.4 siPLK1-CPP33-CL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及抗肿瘤活性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创新点
附录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已公开发表或待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J]. Wanqing Chen,Kexin Sun,Rongshou Zheng,Hongmei Zeng,Siwei Zhang,Changfa Xia,Zhixun Yang,He Li,Xiaonong Zou,Jie H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8(01)
本文编号:3548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548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