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红细胞载药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1-13 11:03
  目的:了解红细胞作为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红细胞""载药体系""Red blood cell""Erythrocyte""Drug delivery system"等关键词,对Pub Med、Elsevier、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收录的于1960-2019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单一或组合搜索,据此综述红细胞作为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4篇,其中有效文献70篇。红细胞作为人体的内源性成分,不需要通过合成就可作为天然的载药体系。目前红细胞的载药方法包括渗透法、化学干扰法、电穿孔法、内吞包埋法、电融合包埋法、脂质体融合法等,其中渗透法又包括低渗稀释法、改良低渗稀释法、低渗溶血法、等渗渗透溶解法和低渗透析法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红细胞包载机或者将药物偶联到红细胞膜上等方式。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可实现药物靶向性递送,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增强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其已用于包载抗肿瘤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小分子药物,还可包载部分大分子药物和诊断剂等,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药物... 

【文章来源】:中国药房. 2020,31(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红细胞载药方法
    1.1 渗透法
        1.1.1 低渗稀释法
        1.1.2 改良低渗稀释法
        1.1.3 低渗溶血法
        1.1.4 等渗渗透溶解法
        1.1.5 低渗透析法
    1.2 化学干扰法
    1.3 电穿孔法
    1.4 内吞包埋法
    1.5 电融合包埋法
    1.6 脂质体融合法
    1.7 使用红细胞包载机
    1.8 将药物偶联到红细胞上
2 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点
    2.1 实现药物靶向性递送
    2.2 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2.3 增强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降低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免疫活性
    2.4 提高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减小不良反应
3 红细胞载药递送系统的常见用途
    3.1 包载小分子药物
        3.1.1 抗肿瘤药物
        3.1.2 抗炎药物
        3.1.3 镇痛药物
        3.1.4 抗感染药物
        3.1.5 心血管系统药物
        3.1.6 免疫抑制剂
    3.2 包载大分子药物
    3.3 包载诊断剂等其他药物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功能纳米红细胞载药体系构建及其光热/光动力效应[J]. 陈伯玮,史澍睿,万国运,王银松,张连云,王悦.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8 (01)
[2]T7肽修饰的载长春新碱低密度脂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脑胶质瘤靶向性和治疗作用评价[J]. 张越,杨阳,翟美芳,陈志江,崔琳,付诗瑶,喻芳邻,李志平,梅兴国.  药学学报. 2018(03)
[3]脉冲电场在医学中的基础研究及电穿孔的临床应用[J]. 李小曼,万利杰,王晓娟,谢红梅,兰建,刘晓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6)
[4]基于红细胞的载药系统研究进展[J]. 孙雅楠,马琳,张彪,苏靖,邱明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5(04)
[5]红细胞载药体系研究现状[J]. 唐华非,李霞,贡联兵.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10)
[6]冠脉搭桥术病人红细胞包蔽吗啡溶液术后镇痛的可行性[J]. 骆璇,汪小海,徐鑫,崔苏扬,徐福涛.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06)

博士论文
[1]融合蛋白anti-EGFR-iRGD修饰的负载紫杉醇的红细胞膜纳米粒子的构建及其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与机制[D]. 任伟.南京医科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鼠源红细胞装载阿霉素与磁性纳米颗粒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D]. 缪婉琳.东南大学 2016
[2]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的建立及其体外评价[D]. 温旭智.东南大学 2015
[3]长春新碱载体红细胞制备及性能的实验研究[D]. 吴江.第二军医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6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586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