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两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19:40
  本课题组前期对分离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抗真菌活性测试中,发现两株放线菌(戈登氏菌WA12-1-1、链霉菌WA23-4-4)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真菌抑制活性。由此,本论文展开了对菌株WA12-1-1和WA23-4-4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旨在发现结构新颖有趣、生物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利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手段,对菌株WA12-1-1的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丝体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其中,从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分离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1个三萜类化合物:2-Hydroxy-3-oxooleana-1,12-dien-28-oic acid(1),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2E)-2-甲基-2-丁烯酰胺(2)、喹唑啉-4(3H)-酮(3)、2-(乙酰基氨基)苯甲酰胺(4)、2-甲基-4(3H)-喹唑酮(6)、对羟基苯乙酰胺(8)、5,6-二氢-2,4(1H,3H)-嘧啶二酮(14)、尿苷(18)... 

【文章来源】: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两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浸膏A分离纯化流程

流程图,浸膏,分离纯化,化合物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C-3 经 ODS 开放柱色谱分离,甲醇-水(40%,50%,60%,70%,100%,v/v)经 TLC检测合并得到 5 个部分(C-3-1~C-3-5)。C-3-3 经制备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统)分离,得化合物 9、化合物 10 和化合物 19。C-3-5 经制备型高效液相(甲醇-水系统)分离,得化合物 11 和化合物 12。

粗提物,菌丝体,抗菌活性,发酵液


16注释:Acetone extract 为菌丝体丙酮浸泡后乙酸乙酯萃取物,EtOAc extract 为发酵上清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图 2- 4 菌株 WA12-1-1 菌丝体和发酵液粗提物的抗菌活性以铜绿假单胞菌 ATCC 25924、枯草芽孢杆菌 ATCC 6633、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213、白色念珠菌 ATCC10231 为供试病原菌,测定菌株 WA12-1-1 发酵液乙酸乙酯和菌丝体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抗菌/真菌活性,从图 2- 4 中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和菌丝体乙酸乙酯粗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细菌/抗真菌拮抗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狭叶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J]. 何康,曹团武,王洪玲,耿长安,张雪梅,陈纪军.  中国中药杂志. 2015(18)
[2]毛竹笋化学成分研究(Ⅰ)[J]. 杜文鹏,徐彭,刘波,徐向红,赖学文,李斌.  中草药. 2015(03)
[3]人参内生球毛壳菌株RSQMK-9的化学成分研究[J]. 梁炜薇,王大成,程鸿,张明哲,张雅梅,韦东胜,秦建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8)
[4]深海放线菌Actinomadura sp.01119的代谢产物研究[J]. 林己,林秀萍,艾文,田新朋,周雪峰,徐石海,刘永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7)
[5]南海珊瑚montipora sp.内生细菌Brevibacterium sp.中的环二肽成分研究Ⅱ[J]. 郭琼,彭光天,刘炳新,雷玲芳,陈小洁,邓芸,苏贤君,张翠仙.  中国海洋药物. 2014(03)
[6]南海深海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AS 00152抗菌代谢产物研究[J]. 龙彬,高程海,潘丽霞,李菲,胡丽琴,文良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6)
[7]两株红树内生真菌共培养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李春远,黄松,佘志刚,林永成,周世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昆虫内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杨义婷,郭建洋,龙楚云,刘怀,万方浩.  昆虫学报. 2014(01)
[9]一些特异生境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李瑶瑶,沈月毛.  有机化学. 2013(06)
[10]虫类中药蛴螬中含氮化合物研究[J]. 李林,晏永明,李小年,钟惠民,程永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03)

博士论文
[1]楹树的活性成分研究仪花中真菌053的代谢产物研究[D]. 刘锐.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红树林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细胞毒活性成分的研究[D]. 刘海滨.沈阳药科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5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05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