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克服口服吸收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10 22:01
  近年来,蛋白多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是采用纳米递送系统。纳米递送系统口服后必须克服多重屏障才可能被有效吸收,其中一个对吸收有重要影响的屏障是黏液屏障。本文针对肠道黏液的性质特点,综述了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研究进展,探讨了黏液穿透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包括聚乙二醇(PEG)、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HPMA)、两性离子以及基于仿生功能化概念的纳米递送系统。本文旨在为克服口服吸收屏障的制剂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2020,29(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克服口服吸收黏液屏障的研究进展


pHPMA和细胞穿透肽CPP共修饰纳米粒克服双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黏液,纳米粒,屏障


药物微粒载体穿黏液屏障的前提:药物微粒载体的粒径足够小、表面电中性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11-13]。基于以上要求,用不同的材料对药物微粒载体进行表面修饰,进行相应的剂型设计,得到理想的黏液穿透纳米粒(mucus penetrating particles,MPPs),如图1所示。3 考察纳米粒黏液穿透能力的关键实验技术

示意图,荧光,显微镜,视野


FRAP技术的原理:利用高能激光照射细胞的某一特定区域,使该区域内标记的荧光分子不可逆的淬灭,这一区域称荧光漂白(photobleaching)区[20]。随后,由于细胞质中的脂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周围非漂白区荧光分子不断向光漂白区迁移。结果使荧光漂白区的荧光强度逐渐地回复到原有水平,如图2。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于生物化学领域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运动及其迁移速率[21]。4 基于聚乙二醇(PEG)的黏液穿透纳米递送系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大分子药物口腔黏膜递送研究进展[J]. 钟芮娜,申宝德,沈成英,刘肖,汪小涵,左洁杰,韩丽,袁海龙.  中国新药杂志. 2018(17)
[2]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其在生物膜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 隋鑫,满奕,张越,林金星,荆艳萍.  电子显微学报. 2017(06)
[3]尤斯灌流室系统应用的研究进展[J]. 陈立峰,董晗,郑骏,郑天怡,宋文锋.  中国医疗设备. 2016(11)
[4]两性离子自组装仿生表面的制备、表征及抗黏附性能[J]. 吴雅露,李光吉,刘云鸿,陈达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07)
[5]两性离子聚合物的生物应用[J]. 刘红艳,周健.  化学进展. 2012(11)
[6]针对胃肠道黏液屏障的口服纳米粒研究进展[J]. 杨晖,姚静,周建平,李苏昕.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04)
[7]聚乙二醇修饰对固体脂质纳米粒胃肠道转运和体内消除的影响[J]. 高哲,陈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
[8]尤斯灌流系统在动物胃肠道屏障及营养物质转运中的应用[J]. 孙志洪,贺志雄,张庆丽,谭支良.  动物营养学报. 2010(03)
[9]MPT方法中的纳米粒子识别技术[J]. 王绪伟,李战华.  实验流体力学. 2010(03)
[10]荧光漂白恢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荧光相关光谱检测的技术特点[J]. 于淼,高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09(06)



本文编号:3619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19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0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