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肝靶向纳米球载白藜芦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21:15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作用,是一类植物多酚类化合物,稳定性差、极不溶于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贮积和变性的病理综合征,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且每年患病人数仍在上升;目前市面上的药物特异性差、副作用大。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具有肝靶向的多肽纳米球载白藜芦醇药物递送体系,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了所构建的载体能够有效地递送白藜芦醇到肝细胞,实现肝靶向目标,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1.溶菌酶经酶解得到两亲性多肽,自组装成粒径均一的多肽纳米球,利用多肽纳米球的疏水性内核包埋疏水性药物白藜芦醇;半乳糖和氧化淀粉共价交联,并在水溶液中与多肽纳米球自组装形成多肽纳米球。根据TEM图像、粒径大小、Zeta电位和稳定性等方面考察了纳米球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纳米球呈球形,粒径分布均一,粒径大小为89 nm左右;多肽纳米胶球对白藜芦醇的载药量为14.5%;多肽纳米球吸附肝靶向分子Zeta电位由正点变为负电。2.分别从细胞水平和...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概况
    1.2 白藜芦醇研究概况
    1.3 肝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1.4 立题依据和目标
        1.4.1 论文主题依据
        1.4.2 论文工作目标
第二章 纳米球的构建
    2.1 前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载药多肽纳米球(GS/Mc/es)的制备
    2.3 多肽纳米球表征
        2.3.1 纳米颗粒(GS)红外表征
        2.3.2 纳米颗粒(GS)核磁共振表征
        2.3.3 载药多肽纳米球中白藜芦醇含量测定
        2.3.4 纳米制剂系列TEM、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
        2.3.5 纳米球复溶状态
        2.3.6 氧化淀粉与溶菌酶相互作用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纳米颗粒(GS)红外表征
        2.4.2 纳米颗粒(GS)核磁共振表征
        2.4.3 载药纳米球中白藜芦醇含量测定
        2.4.4 纳米系列制剂的TEM、电位、粒径
        2.4.5 纳米球复溶状态
        2.4.6 氧化淀粉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体毒性实验和肝靶向效果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细胞培养
        3.2.3 体外细胞内吞研究
        3.2.4 CLSM成像观察
        3.2.5 体外纳米球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3.2.6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2.7 体内纳米球急性毒性实验
        3.2.8 体内纳米球分布及代谢情况
        3.2.9 体内纳米球药物动力学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细胞内吞研究
        3.3.2 CLSM成像
        3.3.3 体外纳米球细胞毒性实验
        3.3.4 体外纳米球在血清中的稳定性
        3.3.5 体内纳米球急性毒性实验
        3.3.6 体内纳米球分布及代谢情况
        3.3.7 体内纳米球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肝靶向多肽纳米球载白藜芦醇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筛选单纯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条件
        4.2.3 单纯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的鉴定
        4.2.4 肝靶向多肽纳米球载白藜芦醇干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
        4.2.5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筛选单纯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条件
        4.3.2 单纯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的鉴定
        4.3.3 肝靶向多肽纳米球载白藜芦醇干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irt1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进展[J]. 赵娟,尚文斌,于希忠.  生命科学研究. 2014(04)
[2]Mediterranean diet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ew therapeutic option around the corner?[J]. Francesco Sofi,Alessro Casin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23)
[3]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研究现状[J]. 张黎,黄维金,许雪梅,王佑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03)
[4]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二次打击”学说研究进展[J]. 董姝,刘平,孙明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07)
[5]一种实用的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J]. 刘江,厉有名,陈韶华,李伟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6)
[6]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J]. 杜娆,虞勋,盛小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06)
[7]脂肪肝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 王炳芳,朱韶杰,田培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35)
[8]白藜芦醇预处理对体外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王乐,曾秋棠,谢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01)
[9]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王广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04)



本文编号:3638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38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