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藤茶中抗氧化成分——二氢杨梅素在碱性溶液中的自氧化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22-07-13 21:50
  为了进一步研究具有优异抗氧化能力的天然药物——二氢杨梅素,在碱性溶液中结构不稳定性原因及自氧化作用机制。实验分别采用了HPLC色谱法、~1HNMR、13CNMR、ESI-MS及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对二氢杨梅素在不同碱性环境中的行为变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分别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碱性的缓冲溶液(pH 7.4(PBS)、pH 8.5(Tris-HCl)、pH 9.4(Borax-NaOH))中,室温搅拌,均发现有杨梅素成分生成,并经~1HNMR、13CNMR和ESI-MS技术进行结构确认。分别向等量的二氢杨梅素不同缓冲溶液(pH 7.4(PBS)、pH 8.5(Tris-HCl)、pH 9.4(Borax-NaOH))中,加入DMPO自由基捕获剂,经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均能检测到DMPO-O-2·加合物的特征峰存在,且强度不同。相反,在氮气的条件下,其DMPO-O-2·加合物的特征峰强度大幅度降低。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二氢杨梅素在有氧...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纯化
        1.2.2 二氢杨梅素在(弱)碱性条件下的作用变化
            1.2.2.1 HPLC分析检测及标准曲线制作
            1.2.2.2 二氢杨梅素标准曲线制作
        1.2.3 杨梅素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1.2.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检测方法
            1.2.4.1 待测样的制备
            1.2.4.2 EPR检测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碱性因素对二氢杨梅素稳定构型的影响
    2.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捕获和EPR的检测分析
    2.3 二氢杨梅素自氧化作用机理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宁酸磷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性能评价[J]. 巴丽思,王留柱,安丽萍,卫钰茹,靳利娥.  化学试剂. 2017(09)
[2]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J]. 肖小年,王江南,谭潇啸,胡居吾,易醒.  中国食品学报. 2016(10)
[3]7-(3,4-二取代-1,2,4-三唑-5)-硫乙氧基黄酮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J]. 段志芳,樊美杉.  化学试剂. 2016(11)
[4]二氢杨梅素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PTEN基因去甲基化[J]. 白倩,谢琦,彭晓莉,常徽,朱俊东,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01)
[5]江口县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含量分析[J]. 张明生,张妮,何磊磊,玉秋萍,杨占南,刘仕明,余正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5)
[6]藤茶植株叶果与组培物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 周耀,丰来,周政.  湖南农业科学. 2012(13)
[7]二氢杨梅素抑制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和下调MMP-2/-9蛋白表达研究(英文)[J]. 周防震,张晓元,詹远京,郭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2(04)
[8]二氢杨梅素对乳腺癌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J]. 周防震,黄敏,张晓元,郭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9]二氢杨梅素研究进展[J]. 李翠苹,曹树稳,余燕影.  化学试剂. 2010(07)
[10]二氢杨梅素的急性毒理学评价及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J]. 苏东林,黄继红,姚茂君.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1)

博士论文
[1]藤茶中黄酮、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降血脂作用及藤茶安全评价的研究[D]. 陈玉琼.华中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二氢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工艺研究[D]. 刘同方.吉首大学 2015
[2]二氢杨梅素的抑菌作用研究[D]. 王江南.南昌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60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60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