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金纳米棒的药物可控释放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14 19:08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而化疗一直是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然而阿霉素、顺铂和紫杉醇等传统抗肿瘤药物的即时释放通常存在严重的全身性副作用,因为药物不仅可以积聚到肿瘤组织中,还能够被正常组织吸收。另外,正常组织对药物的不必要消耗会显著降低治疗效果,因此发展可控药物释放体系在肿瘤医学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光、pH、温度和生物分子等刺激响应的纳米药物可控释放体系已成为肿瘤医学研究的热点。与其它刺激相比,近红外光(NIR)具有远程可控、组织穿透深度深和光毒性小等优点。而金纳米棒AuNRs具备优异的NIR光热转换特性,此外还具备成熟高效的合成路线、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表面改性等特性,这使得其在离子检测、生物成像、药物传输和光热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因此设计基于AuNRs的光热响应型纳米药物可控释放体系除了能够实现大容量负载药物、特定位点药物释放外,更能将药物释放与其它肿瘤治疗疗法结合,实现多模式治疗的协同作用。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首先采用一锅合成法和晶种制备法得到不同长径比的sAuNRs和AuNRs,并制备出了具有yolk-shell结构的均一纳米粒子,分别简记为sA...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纳米棒的合成及性质
        1.2.1 AuNRs的合成
        1.2.2 AuNRs的自组装
        1.2.3 AuNR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
        1.2.4 AuNRs的荧光特性
    1.3 金纳米棒的生物应用
        1.3.1 AuNRs在检测中的应用
        1.3.2 AuNRs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1.3.3 AuNRs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
        1.3.4 AuNRs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1.4 药物释放体系用于实现可控释放
    1.5 纳米药物释放体系概述
    1.6 刺激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研究进展
        1.6.1 pH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
        1.6.2 氧化还原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
        1.6.3 温度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
        1.6.4 磁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
        1.6.5 光热响应型纳米药物释放体系
    1.7 联合治疗
        1.7.1 联合治疗简介
        1.7.2 联合治疗应用
    1.8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创新点
第二章 AuNRs@SiO_2的yolk-shell结构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药品
        2.2.2 实验仪器及方法
        2.2.3 小粒径sAuNRs@SiO_2的制备
        2.2.4 AuNRs@SiO_2的制备
        2.2.5 AuNRs@SiO_2的yolk-shell结构(AuNRs-YS)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一锅合成法得到的sAuNRs的表征
        2.3.2 一锅合成法得到的sAuNRs@SiO_2的表征
        2.3.3 sAuNRs@SiO_2的yolk-shell结构的表征
        2.3.4 晶种法合成的AuNRs的表征
        2.3.5 AuNRs@SiO_2结构的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表征
        2.3.6 去除模板剂的方法的比较
        2.3.7 AuNRs-YS结构的影响因素
        2.3.8 AuNRs-YS结构的形貌表征
        2.3.9 AuNRs-YS结构的光谱表征
        2.3.10 AuNRs-YS结构的进一步证实及HRTEM表征
        2.3.11 AuNRs-YS结构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OX&ABC@AuNRs-YS的设计、合成与载药研究
    3.1 引言
    3.2 DOX&ABC@AuNRs-YS体系的设计原理及合成路线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和药品
        3.3.2 实验仪器及方法
        3.3.3 AuNRs-YS中Au浓度的测定
        3.3.4 DOX&ABC@AuNRs-YS的合成
        3.3.5 DOX&ABC@AuNRs-YS的紫外光谱分析
        3.3.6 DOX&ABC@AuNRs-YS的形貌及分散性分析
        3.3.7 DOX&ABC@AuNRs-YS释放过程中ABC的变化探究
        3.3.8 DOX&ABC@AuNRs-YS中DOX载药率和包封率的测定
        3.3.9 DOX&ABC@AuNRs-YS中DOX体外释放的测定
        3.3.10 DOX&ABC@AuNRs-YS在NIR激光照射下的药释实验
        3.3.11 DOX&ABC@AuNRs-YS与DOX@AuNRs-YS药释行为比较
        3.3.12 DOX&ABC@AuNRs-YS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释实验
        3.3.13 DOX&ABC@AuNRs-YS在细胞中的药物释放行为
    3.4 结果与讨论
        3.4.1 DOX&ABC@AuNRs-YS的紫外吸收表征
        3.4.2 DOX&ABC@AuNRs-YS的形貌及分散性表征
        3.4.3 DOX&ABC@AuNRs-YS释放过程中ABC的变化探究
        3.4.4 DOX&ABC@AuNRs-YS的药物负载和释放行为探究
        3.4.5 DOX&ABC@AuNRs-YS在NIR激光照射下的药物释放行为
        3.4.6 DOX&ABC@AuNRs-YS在不同pH介质中的药物释放行为
        3.4.7 DOX&ABC@AuNRs-YS在细胞中的药物释放行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OX&ABC@AuNRs-YS的细胞摄取及联合治疗效果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药品
        4.2.2 实验仪器及方法
        4.2.3 DOX&ABC@AuNRs-YS的体外光热效果实验
        4.2.4 DOX&ABC@AuNRs-YS的NIR激光光照下稳定性实验
        4.2.5 DOX&ABC@AuNRs-YS对HeLa细胞的毒性实验
        4.2.6 AuNRs-YS热疗的细胞存活率研究
        4.2.7 DOX&ABC@AuNRs-YS化疗的细胞存活率研究
        4.2.8 DOX&ABC@AuNRs-YS在不同NIR激光下的细胞存活率研究
        4.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DOX&ABC@AuNRs-YS的摄取
        4.2.10 DOX&ABC@AuNRs-YS的细胞水平治疗效果考察实验
        4.2.11 DOX&ABC@AuNRs-YS的活体水平治疗效果考察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OX&ABC@AuNRs-YS的体外光热效果
        4.3.2 DOX&ABC@AuNRs-YS的稳定性
        4.3.3 AuNRs-YS及DOX&ABC@AuNRs-YS细胞存活率研究
        4.3.4 DOX&ABC@AuNRs-YS在不同的NIR激光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5 DOX&ABC@AuNRs-YS的细胞摄取途径探究
        4.3.6 DOX&ABC@AuNRs-YS的细胞水平联合治疗效果
        4.3.7 DOX&ABC@AuNRs-YS的活体水平联合治疗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单线态氧载体修饰的金纳米棒的可控药释体系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药品
        5.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5.2.3 AuNRs纳米粒子制备
        5.2.4 单线态氧载体NDE的制备
        5.2.5 NDE&DOX@AuNRs-YS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uNRs-YS结构的表征
        5.3.2 单线态氧载体NDE的表征
        5.3.3 NDE&DOX@AuNRs-YS的形貌表征
        5.3.4 NDE&DOX@AuNRs-YS的捕获单线态氧的表征
        5.3.5 NDE&DOX@AuNRs-YS的药释行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工学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工学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工学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acile Approach to Synthesize Gold Nanorod@Polyacrylic Acid/Calcium Phosphate Yolk–Shell Nanoparticles for Dual-Mode Imaging and pH/NIR-Responsive Drug Delivery[J]. Guilan Li,Yidan Chen,Lingyu Zhang,Manjie Zhang,Shengnan Li,Lu Li,Tingting Wang,Chungang Wang.  Nano-Micro Letters. 2018(01)



本文编号:36617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617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