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角鲨烯类酵母Pseudozyma sp.SD 301的筛
本文关键词:高产角鲨烯类酵母Pseudozyma sp.SD 301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角鲨烯是重要的化学活性物质,因其具有抗肿瘤、缓衰老、抗病毒等多种生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但是角鲨烯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使用和普及。目前角鲨烯主要来源于深海鲨鱼,然而深海鲨鱼属于稀缺资源,并且对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角鲨烯较高的生产成本及鲨鱼自身安全卫生问题,使寻找角鲨烯新来源显得十分迫切。化学合成角鲨烯的技术复杂且不稳定,植物角鲨烯来源广泛但是含量极低,从而使利用海洋微生物生产角鲨烯成为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海洋微生物菌株发酵获取角鲨烯具有质量优质、生产周期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易操作、安全卫生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分离获得一株高产角鲨烯菌株,对其生理生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最终得到利用该菌株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角鲨烯的整套工艺,为微生物生产角鲨烯工业化提供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实验室从云南、广东、浙江、海南的红树林、海滩与河口的采集的腐叶、水样、泥样中筛选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产角鲨烯能力进行测定,其中,角鲨烯产量0.15g.L-1的菌株两株,0.25g.L-1的一株,并建立菌种库。2.采用微生物学手段分离筛选得到高产角鲨烯菌株Pseudozyma sp.SD301,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种属鉴定,结合对其形态学及理化性质进的研究,确定了Pseudozyma sp.SDS01的种属为类酵母。3.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得到响应面模型,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分析得到在葡萄糖浓度为67.22 g L-1、接种量为1.53%、培养温度为26℃、装液量在41 mL/250 mL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角鲨烯产量理论最大值可达1.1508 g L-1。为了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实验验证,所得角鲨烯产量为1.1520 g L-1,与预测产量十分接近,由此判断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实际发酵情况。使用5L发酵罐培养Pseudozyma sp.SD301,在批次培养中,角鲨烯产量为0.7899g L-1。
【关键词】:角鲨烯 Pseudozyma 发酵优化 响应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引言12
- 1.2 角鲨烯研究进展12-15
- 1.2.1 角鲨烯的发现12
- 1.2.2 角鲨烯的来源12-13
- 1.2.3 角鲨烯的化学结构13
- 1.2.4 角鲨烯的理化性质13
- 1.2.5 角鲨烯的生理功能13-14
- 1.2.6 角鲨烯的应用14-15
- 1.3 角鲨烯的合成途径15-18
- 1.3.1 化学合成方法16-17
- 1.3.1.1 复杂合成路线16-17
- 1.3.2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角鲨烯17-18
- 1.3.2.1 微生物发酵生产角鲨烯的研究17-18
- 1.4 角鲨烯的分离、检测、保存18-20
- 1.4.1 角鲨烯的提取分离方法18-19
- 1.4.2 角鲨烯的分析检测19
- 1.4.3 角鲨烯的保存19-20
- 第二章 产角鲨烯海洋类酵母菌的筛选20-39
- 2.1 前言20
- 2.2 材料与方法20-25
- 2.2.1 实验材料20-21
- 2.2.2 实验方法21-25
- 2.3 结果与分析25-38
- 2.3.1 菌株形态25
- 2.3.2 菌株产角鲨烯能力测定结果25-30
- 2.3.3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细胞形态学特征30-33
- 2.3.4 Pseudozyma sp.SD 301理化性质研究33-38
- 2.3.4.1 油脂含量的测定33-34
- 2.3.4.2 总糖的测定34-35
- 2.3.4.3 灰分测定35-36
- 2.3.4.4 元素分析36
- 2.3.4.5 Pseudozyma sp.SD 301谱图36-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海洋类酵母Pseudozyma sp.SD301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39-67
- 3.1 引言39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39-41
- 3.2.1 实验菌株39
- 3.2.2 培养基39
- 3.2.3 实验试剂39-40
- 3.2.4 实验仪器40-41
- 3.3 实验方法41
- 3.3.1 种子培养方法41
- 3.3.2 摇瓶发酵方法41
- 3.3.3 细胞干重检测方法41
- 3.3.4 角鲨烯的提取41
- 3.3.5 角鲨烯含量测定41
- 3.4 Pseudozyma sp.SD 301摇瓶发酵初步研究41-42
- 3.5 结果与讨论42-64
- 3.5.1 生长曲线的初步探索42-43
- 3.5.2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43-45
- 3.5.3 N源对发酵影响45-46
- 3.5.4 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46-48
- 3.5.5 酵母提取物浓度对发酵影响48-49
- 3.5.6 海水素浓度对发酵影响49-51
- 3.5.7 MgSO_4对发酵影响51
- 3.5.8 KH_2P_4对发酵影响51-53
- 3.5.9 初始pH对发酵影响53-54
- 3.5.10 温度对发酵影响54-56
- 3.5.11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56-57
- 3.5.12 摇床转速对发酵影响57-58
- 3.5.13 种龄对发酵影响58-60
- 3.5.14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60-61
- 3.5.15 四角锥形瓶对发酵的影响61-63
- 3.5.16 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63
- 3.5.17 角鲨烯不同提取方法63-64
- 3.6 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生长曲线64-66
- 3.7 本章小结66-67
- 第四章 海洋类酵母Pseudozyma sp.SD 301产角鲨烯培养条件的优化67-82
- 4.1 引言67-68
- 4.2 材料与方法68-69
- 4.2.1 实验材料及培养条件68
- 4.2.2 角鲨烯的提取68
- 4.2.3 角鲨烯分析方法68
- 4.2.4 实验设计68-69
- 4.3 结果与分析69-81
- 4.3.1 影响角鲨烯发酵的重要因素69-71
- 4.3.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71-76
- 4.3.3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76-79
- 4.3.4 5L发酵罐培养Pseudozyma sp. 30179-81
- 4.4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5.1 论文总结82
- 5.2 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91
- 附录91-93
- 致谢93-94
- 个人简历9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茜茜;赵松林;陈卫军;宋菲;;角鲨烯和维生素E抗皮肤衰老作用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3期
2 陈俊宁;角鲨烯的临床应用价值[J];上海医药;1994年11期
3 陈笔岫;;2个新的抗肿瘤聚醚角鲨烯衍生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6年06期
4 王云龙;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角鲨烯[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9年03期
5 张少民,张晓冰,于淞;角鲨烯的生物意义及其应用[J];黑龙江医学;1999年06期
6 李和,阮栋梁,李玉帼;灰星鲨肝油中角鲨烯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海洋药物;2004年03期
7 许瑞波;刘玮炜;王明艳;赵跃强;马卫兴;;角鲨烯的制备及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05年35期
8 毕良武;赵振东;韩路路;李大伟;;几种潜在的植物角鲨烯资源综述(英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年04期
9 车欣颖;卢雯;;气相色谱法测定角鲨烯软胶囊中角鲨烯含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10 周茂君,向仕学,殷德桂,张正江;保健食品中角鲨烯的气相色谱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宇航;丁辉;徐世民;张艳华;刘雪艳;;橄榄油中角鲨烯分离纯化研究[A];第二届中草药提取关键技术与提取物产业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缪辉南;方旭东;沈先荣;焦炳华;;深海鲨鱼肝脏中的角鲨烯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3 徐冰心;岳茂兴;吴继华;高娇;刘志国;李轶;化楠;李建忠;;角鲨烯对硝酸羟胺中毒小鼠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脾脏含铁血黄素沉积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启辉;刘洋;张经华;陈舜琮;王绿娅;;气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角鲨烯和5种非胆固醇类固醇方法的建立[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纯友;不同牛种组织中功能性脂质分析及热处理对脂质氧化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金士琨;人参2,3-氧化角鲨烯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龙;高产角鲨烯类酵母Pseudozyma sp.SD 301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戴宇航;橄榄油中角鲨烯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陈璐;大豆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提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4 雷茜茜;角鲨烯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脂质体制备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5 杨艳;角鲨烯对胰岛β细胞抗凋亡及促泌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齐德珍;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角鲨烯的分离提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游凤;红枣果皮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产角鲨烯类酵母Pseudozyma sp.SD 301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