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包载TPP-RSV/DOX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构建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2-12-10 09:36
目的:本文通过构建具有p H敏感性、肿瘤细胞靶向及胞内线粒体定位的二级靶向的多功能脂质体,以期实现药物对肿瘤组织的主动靶向、快速释放以及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等作用,从而增强抗肿瘤效果。同时对所构建的脂质体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效果进行考察。方法:本文首先通过三苯基膦(Triphenylphosphine,TPP)修饰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合成了三苯基膦-白藜芦醇(TPP-RSV),并采用TLC、1H NMR、13C 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确认和表征。合成了DSPE-PEG350、DSPE-PEG2000及DSPE-PEG2000-Tf等功能性膜材,并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确认和表征。然后,采用薄膜分散法、后插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不同功能化的脂质体,并通过粒径、电位、透射电镜(TEM)、体外p H敏感性以及体外释放等方面考察所制备脂质体的性质。选择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为模型细胞,通过细胞毒性、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相关实验(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蛋白酶3和9)等对脂质体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最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及体内的...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1 长循环脂质体
1.2 pH敏感脂质体
1.3 温度敏感脂质体
1.4 免疫脂质体
2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3 模型药物简介
3.1 白藜芦醇简介
3.2 阿霉素简介
4 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传递
5 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5.1 课题设计思路
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章 TPP-RSV与脂质膜材的合成与表征
第一节 TPP-RSV的合成与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PP-RSV的合成
2.2 TPP-RSV的结构确认
3 实验结果
3.1 中间产物一的合成和后处理
3.2 TPP-RSV的结构确认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脂质体膜材的合成与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DSPE-PEG的合成
2.2 DSPE-PEG_2000-Mal的合成
2.3 Tf-SH的合成
2.4 DSPE-PEG_2000-Tf的合成
2.5 薄层色谱(TLC)分析
2.6 ~1H NMR分析
2.7 BCA法测定DSPE-PEG_2000-Tf的浓度
3 实验结果
3.1 DSPE-PEG的TLC分析
3.2 DSPE-PEG_2000-Mal的TLC表征
3.3 ~1H NMR分析
3.4 DSPE-PEG_2000-Tf浓度测定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脂质体的制备
2.3 脂质体的表征
3 实验结果
3.1 DOX体外分析方法
3.2 RSV体外分析方法
3.3 TPP-RSV体外分析方法
3.4 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
3.5 TEM形态观察
3.6 PEG的量对脂质体pH敏感性的影响
3.7 脂质体体外释放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细胞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毒性实验
2.3 细胞摄取机制实验
2.4 细胞凋亡实验
2.5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2.6 细胞凋亡蛋白酶3和 9 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细胞毒性实验
3.2 细胞摄取机制实验
3.3 细胞凋亡实验
3.4 线粒体膜电位
3.5 细胞凋亡蛋白酶实验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细胞与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MCF-7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2.2 荷瘤裸鼠活体荧光成像实验
2.3 荷瘤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荷瘤裸鼠活体荧光成像实验
3.2 荷瘤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课题特色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J]. 尹飞,贺霞,姜伟化,杨磊,刘慧,闫笑笑,邱立朋,王东凯,周晖. 中国新药杂志. 2013(19)
[2]抗肿瘤线粒体靶向药研究进展[J]. 宋辉,陈宁,徐昶儒. 黑龙江医药. 2013(02)
[3]新型线粒体靶向抗肿瘤药物初探[J]. 雷克林,潘凌立. 铜仁学院学报. 2012(06)
[4]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 杨彤. 医药导报. 2009(03)
[5]超滤-HPLC法测定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包封率[J]. 李宝齐,邓英杰,杨静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07(01)
[6]转铁蛋白作为主动靶向载体的研究进展[J]. 顾希平,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 2005(08)
[7]线粒体:新的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J]. 龙建纲,汪振诚,王学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08)
[8]北京城区主要肿瘤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及预测[J]. 李玲,王启俊,祝伟星,邢秀梅. 中国肿瘤. 2002(10)
[9]线粒体靶向药物载运的研究进展[J]. 陈剑鸿,王碧江,刘松青. 中国药房. 2001(11)
[10]第三代载药免疫脂质体及体内外寻靶研究[J]. 侯新朴,张宇锋,谢蜀生,胡新. 药学学报. 2001(07)
博士论文
[1]替加氟复合脂质体的研究[D]. 曾昭武.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6513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1 长循环脂质体
1.2 pH敏感脂质体
1.3 温度敏感脂质体
1.4 免疫脂质体
2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3 模型药物简介
3.1 白藜芦醇简介
3.2 阿霉素简介
4 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传递
5 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5.1 课题设计思路
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章 TPP-RSV与脂质膜材的合成与表征
第一节 TPP-RSV的合成与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TPP-RSV的合成
2.2 TPP-RSV的结构确认
3 实验结果
3.1 中间产物一的合成和后处理
3.2 TPP-RSV的结构确认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脂质体膜材的合成与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DSPE-PEG的合成
2.2 DSPE-PEG_2000-Mal的合成
2.3 Tf-SH的合成
2.4 DSPE-PEG_2000-Tf的合成
2.5 薄层色谱(TLC)分析
2.6 ~1H NMR分析
2.7 BCA法测定DSPE-PEG_2000-Tf的浓度
3 实验结果
3.1 DSPE-PEG的TLC分析
3.2 DSPE-PEG_2000-Mal的TLC表征
3.3 ~1H NMR分析
3.4 DSPE-PEG_2000-Tf浓度测定
4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脂质体的制备
2.3 脂质体的表征
3 实验结果
3.1 DOX体外分析方法
3.2 RSV体外分析方法
3.3 TPP-RSV体外分析方法
3.4 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
3.5 TEM形态观察
3.6 PEG的量对脂质体pH敏感性的影响
3.7 脂质体体外释放结果
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细胞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毒性实验
2.3 细胞摄取机制实验
2.4 细胞凋亡实验
2.5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2.6 细胞凋亡蛋白酶3和 9 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细胞毒性实验
3.2 细胞摄取机制实验
3.3 细胞凋亡实验
3.4 线粒体膜电位
3.5 细胞凋亡蛋白酶实验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多功能靶向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细胞与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MCF-7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2.2 荷瘤裸鼠活体荧光成像实验
2.3 荷瘤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 实验结果
3.1 荷瘤裸鼠活体荧光成像实验
3.2 荷瘤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4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课题特色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J]. 尹飞,贺霞,姜伟化,杨磊,刘慧,闫笑笑,邱立朋,王东凯,周晖. 中国新药杂志. 2013(19)
[2]抗肿瘤线粒体靶向药研究进展[J]. 宋辉,陈宁,徐昶儒. 黑龙江医药. 2013(02)
[3]新型线粒体靶向抗肿瘤药物初探[J]. 雷克林,潘凌立. 铜仁学院学报. 2012(06)
[4]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 杨彤. 医药导报. 2009(03)
[5]超滤-HPLC法测定盐酸拓扑替康脂质体包封率[J]. 李宝齐,邓英杰,杨静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07(01)
[6]转铁蛋白作为主动靶向载体的研究进展[J]. 顾希平,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 2005(08)
[7]线粒体:新的细胞内药物作用靶点[J]. 龙建纲,汪振诚,王学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3(08)
[8]北京城区主要肿瘤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及预测[J]. 李玲,王启俊,祝伟星,邢秀梅. 中国肿瘤. 2002(10)
[9]线粒体靶向药物载运的研究进展[J]. 陈剑鸿,王碧江,刘松青. 中国药房. 2001(11)
[10]第三代载药免疫脂质体及体内外寻靶研究[J]. 侯新朴,张宇锋,谢蜀生,胡新. 药学学报. 2001(07)
博士论文
[1]替加氟复合脂质体的研究[D]. 曾昭武.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16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165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