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芳香氮芥-光敏剂偶联物的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5 10:56
  目的:探寻新的化疗-光动力治疗协同的单分子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并探究其体内外性能。方法:将芳香氮芥与双-(亚苄基)环烷酮经Cross-Aldol缩合制备芳香氮芥-(亚苄基)环烷酮偶联物;以邻苯二甲酸酐、3-(二乙氨基)苯酚、环己酮、芳香氮芥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酰化、Cross-Aldol缩合等反应制备芳香氮芥-罗丹明类偶联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高分辨质谱(ESI-MS)、X-射线衍射(X-R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上述中间体及偶联物进行结构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上述偶联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HepG2(人源肝癌细胞)和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细胞株的暗毒性和光毒性。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偶联物的光学性质。运用Gaussian09软件,在B3LYP和6-311G+基组水平上对芳香氮芥-(亚苄基)环丁酮偶联物及对比分子进行量子化学计算。采用DPBF法考察芳香氮芥-罗丹明类偶联物体外释放单线态氧的性能,并使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考察其对HepG2细胞和B16F10细胞的线粒体靶向性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性能。采用...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前言
    2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芳香氮芥-(亚苄基)环烷酮偶联物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芳香氮芥-罗丹明类多功能偶联物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第二章支持材料
    2 第三章支持材料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氮芥双-(亚苄基)环烷酮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体外光动力抗肿瘤活性[J]. 屈小芳,曹亚萍,吴庆,胡庆红,袁泽利.  应用化学. 2018(11)
[2]α,α’-双(对二甲氨亚苄基)环烷酮的合成及其体外光动力抗肿瘤活性[J]. 屈小芳,曹亚萍,吴庆,胡庆红,袁泽利.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01)
[3]阿霉素-光动力联合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展望[J]. 王欢欢,付之光,温宁.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01)
[4]辛伐他汀抑制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J]. 彭雪,李允允,靳梦醒,黄大可,黄保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11)
[5]新型磺酰胺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J]. 帅光平,袁泽利.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04)
[6]肿瘤化疗协同光动力疗法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 樊帆,朱敦皖,张琳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7 (04)
[7]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韩晓博,郑英虹,杨力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8]新型含氮芥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 郑微,宋文婷,曹亚萍,袁付明,袁泽利.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06)
[9]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J]. 逯桃桃,刘娟,李辉,魏太保,张有明,林奇.  化学进展. 2016(10)
[10]个体化精准抗癌光动力疗法综述[J]. 胡继辉,王倩倩,张勇,李炳南.  中国医疗设备. 2016(06)

博士论文
[1]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对食管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张晓娜.南方医科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阳离子型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抗菌效果的研究[D]. 周警.福建医科大学 2017
[2]“on-off”智能刺激响应纳米药物控释系统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 黄沛霖.华南农业大学 2016
[3]竹红乙素光动力作用对卵巢癌细胞凋亡、侵润及迁移能力的影响[D]. 江园.重庆医科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2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