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对IgE和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1 10:50
吡虫啉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剂,在环境及食物中时有残留。已有研究关注其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有关吡虫啉暴露对过敏性疾病如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影响尚不清楚。此外,TLR2介导肥大细胞活化对致病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吡虫啉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且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出现,但目前缺乏吡虫啉暴露对TLR2介导肥大细胞活化的实验数据支持。此外,人体可能同时暴露于多种杀虫剂,但有关多种或两种杀虫剂,如硫丹和吡虫啉对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的联合作用缺乏依据。本论文以杀虫剂吡虫啉为研究对象,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模型,尤其是牛奶β-乳球蛋白通过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通过检测与过敏相关的过敏因子等变化,为揭示吡虫啉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本论文研究了吡虫啉对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为解释吡虫啉通过影响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从而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的可能性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最后,本论文还研究了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为评价多种杀虫剂对过敏性疾病,如食物中多种杀虫剂的残留对食物过敏的影响提...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与超敏反应
1.1.1 FcεRI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通路
1.1.2 肥大细胞分泌的颗粒物质
1.2 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与感染免疫
1.3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超敏反应
1.3.1 胆碱能抗炎通路
1.3.2 α7nAChR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1.3.3 α7nAChR与超敏反应
1.4 环境毒物暴露与超敏反应
1.4.1 超敏反应的影响因素
1.4.2 环境毒物暴露与超敏反应
1.4.3 环境毒物影响超敏反应的机制
1.4.4 展望
1.5 杀虫剂暴露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1.6 吡虫啉与超敏反应
1.6.1 吡虫啉简介
1.6.2 吡虫啉的理化性质
1.6.3 吡虫啉的作用机理
1.6.4 吡虫啉在环境中的水平
1.6.5 吡虫啉在人体内的暴露水平
1.6.6 吡虫啉的毒性
1.6.7 吡虫啉暴露对机体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1.6.8 吡虫啉暴露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1.7 硫丹与超敏反应
1.7.1 硫丹简介
1.7.2 硫丹的结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
1.7.3 硫丹在环境中的水平
1.7.4 硫丹的危害
1.7.5 硫丹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1.8 农药残留联合毒性及评估方法
1.9 IgE介导的超敏反应的评价
1.9.1 动物实验评价
1.9.2 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1.9.3 细胞学评价
1.9.4 结语
1.10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10.1 立题背景
1.10.2 研究内容
第2章 吡虫啉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溶液的配制
2.3 方法
2.3.1 RBL-2H3细胞培养
2.3.2 CCK法检测吡虫啉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3.3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模型及吡虫啉处理肥大细胞
2.3.4 β-hex含量的检测
2.3.5 组胺含量的检测
2.3.6 LTC4含量检测
2.3.7 TNF-α和IL-6含量检测
2.3.8 胞内钙离子内流检测
2.3.9 IgE介导的小鼠体内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
2.3.10 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吡虫啉对RBL-2H3的增殖活性的影响
2.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的组胺和β-hex的释放的变化
2.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LTC4释放的变化
2.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TNF-α和IL-6释放的变化
2.4.5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2.4.6 小鼠经吡虫啉处理后PCA变化
2.5 讨论
2.5.1 吡虫啉对体外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2.5.2 吡虫啉对体内IgE介导的小鼠PCA的影响
2.6 小结
第3章 吡虫啉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溶液的配制
3.3 方法
3.3.1 牛乳过敏患者血清的处理
3.3.2 RBL-2H3和KU812细胞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3.3.3 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析
3.3.4 LTC4和TNF-α含量测定
3.3.5 胞内钙离子内流分析
3.3.6 磷酸化PLC-γ与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3.3.7 cPLA2活性分析
3.3.8 体内IgE介导的小鼠PCA
3.3.9 数据处理与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吡虫啉对RBL-2H3和KU81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4.2 α7nAChR拮抗剂MLA的最佳作用浓度
3.4.3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脱颗粒的变化
3.4.4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LTC4和TNF-α释放的变化
3.4.5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3.4.6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PLC-γ与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
3.4.7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cPLA2活性的变化
3.4.8 小鼠经MLA处理后的PCA变化
3.5 讨论
3.5.1 α7nAChR介导吡虫啉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外影响
3.5.2 α7nAChR介导吡虫啉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内影响
3.5.3 α7nAChR可能成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新靶点
3.6 小结
第4章 吡虫啉对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溶液的配制
4.3 方法
4.3.1 CCK法检测吡虫啉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3.2 RBL-2H3细胞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4.3.3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析
4.3.4 LTC4、IL-6和TNF-α含量测定
4.3.5 胞内钙离子内流检测
4.3.6 磷酸化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4.3.7 体内TLR2介导的小鼠PCA
4.3.8 体内TLR2介导的小鼠皮肤炎症
4.3.9 数据处理与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吡虫啉对RBL-2H3增殖活性的影响
4.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脱颗粒、LTC4产量的变化
4.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后IL-6和TNF-α释放的变化
4.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4.4.5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p-NF-κB表达的变化
4.4.6 经吡虫啉处理后小鼠PCA的的变化
4.4.7 小鼠处理后血清中组胺、LTC4、IL-6和TNF-α产量变化
4.4.8 小鼠经吡虫啉处理后皮肤炎症的的变化
4.5 讨论
4.5.1 吡虫啉对体外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4.5.2 吡虫啉对体内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4.6 小结
第5章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溶液的配制
5.3 方法
5.3.1 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s)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5.3.2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析
5.3.3 LTC4和TNF-α含量测定
5.3.4 胞内钙离子内流的检测
5.3.5 磷酸化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5.3.6 体外IgE介导的小鼠被动全身性过敏反应(PSA)
5.3.7 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吡虫啉和硫丹对BMMCs细胞活性的共同影响
5.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脱颗粒的变化
5.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5.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p-NF-κB表达的变化
5.4.5 小鼠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PSA的变化
5.5 讨论
5.5.1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5.5.2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方式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0243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与超敏反应
1.1.1 FcεRI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信号通路
1.1.2 肥大细胞分泌的颗粒物质
1.2 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与感染免疫
1.3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超敏反应
1.3.1 胆碱能抗炎通路
1.3.2 α7nAChR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1.3.3 α7nAChR与超敏反应
1.4 环境毒物暴露与超敏反应
1.4.1 超敏反应的影响因素
1.4.2 环境毒物暴露与超敏反应
1.4.3 环境毒物影响超敏反应的机制
1.4.4 展望
1.5 杀虫剂暴露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1.6 吡虫啉与超敏反应
1.6.1 吡虫啉简介
1.6.2 吡虫啉的理化性质
1.6.3 吡虫啉的作用机理
1.6.4 吡虫啉在环境中的水平
1.6.5 吡虫啉在人体内的暴露水平
1.6.6 吡虫啉的毒性
1.6.7 吡虫啉暴露对机体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1.6.8 吡虫啉暴露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1.7 硫丹与超敏反应
1.7.1 硫丹简介
1.7.2 硫丹的结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
1.7.3 硫丹在环境中的水平
1.7.4 硫丹的危害
1.7.5 硫丹与超敏反应的关系
1.8 农药残留联合毒性及评估方法
1.9 IgE介导的超敏反应的评价
1.9.1 动物实验评价
1.9.2 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1.9.3 细胞学评价
1.9.4 结语
1.10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10.1 立题背景
1.10.2 研究内容
第2章 吡虫啉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溶液的配制
2.3 方法
2.3.1 RBL-2H3细胞培养
2.3.2 CCK法检测吡虫啉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2.3.3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模型及吡虫啉处理肥大细胞
2.3.4 β-hex含量的检测
2.3.5 组胺含量的检测
2.3.6 LTC4含量检测
2.3.7 TNF-α和IL-6含量检测
2.3.8 胞内钙离子内流检测
2.3.9 IgE介导的小鼠体内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
2.3.10 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吡虫啉对RBL-2H3的增殖活性的影响
2.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的组胺和β-hex的释放的变化
2.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LTC4释放的变化
2.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TNF-α和IL-6释放的变化
2.4.5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2.4.6 小鼠经吡虫啉处理后PCA变化
2.5 讨论
2.5.1 吡虫啉对体外IgE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2.5.2 吡虫啉对体内IgE介导的小鼠PCA的影响
2.6 小结
第3章 吡虫啉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溶液的配制
3.3 方法
3.3.1 牛乳过敏患者血清的处理
3.3.2 RBL-2H3和KU812细胞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3.3.3 肥大细胞脱颗粒分析
3.3.4 LTC4和TNF-α含量测定
3.3.5 胞内钙离子内流分析
3.3.6 磷酸化PLC-γ与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3.3.7 cPLA2活性分析
3.3.8 体内IgE介导的小鼠PCA
3.3.9 数据处理与统计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吡虫啉对RBL-2H3和KU81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4.2 α7nAChR拮抗剂MLA的最佳作用浓度
3.4.3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脱颗粒的变化
3.4.4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LTC4和TNF-α释放的变化
3.4.5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3.4.6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PLC-γ与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
3.4.7 肥大细胞经MLA处理后cPLA2活性的变化
3.4.8 小鼠经MLA处理后的PCA变化
3.5 讨论
3.5.1 α7nAChR介导吡虫啉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外影响
3.5.2 α7nAChR介导吡虫啉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体内影响
3.5.3 α7nAChR可能成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新靶点
3.6 小结
第4章 吡虫啉对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溶液的配制
4.3 方法
4.3.1 CCK法检测吡虫啉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3.2 RBL-2H3细胞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4.3.3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析
4.3.4 LTC4、IL-6和TNF-α含量测定
4.3.5 胞内钙离子内流检测
4.3.6 磷酸化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4.3.7 体内TLR2介导的小鼠PCA
4.3.8 体内TLR2介导的小鼠皮肤炎症
4.3.9 数据处理与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吡虫啉对RBL-2H3增殖活性的影响
4.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脱颗粒、LTC4产量的变化
4.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后IL-6和TNF-α释放的变化
4.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4.4.5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处理后p-NF-κB表达的变化
4.4.6 经吡虫啉处理后小鼠PCA的的变化
4.4.7 小鼠处理后血清中组胺、LTC4、IL-6和TNF-α产量变化
4.4.8 小鼠经吡虫啉处理后皮肤炎症的的变化
4.5 讨论
4.5.1 吡虫啉对体外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4.5.2 吡虫啉对体内TLR2介导的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4.6 小结
第5章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溶液的配制
5.3 方法
5.3.1 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s)培养、药物处理及体外激活
5.3.2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析
5.3.3 LTC4和TNF-α含量测定
5.3.4 胞内钙离子内流的检测
5.3.5 磷酸化NF-κB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5.3.6 体外IgE介导的小鼠被动全身性过敏反应(PSA)
5.3.7 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吡虫啉和硫丹对BMMCs细胞活性的共同影响
5.4.2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脱颗粒的变化
5.4.3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钙离子内流的变化
5.4.4 肥大细胞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p-NF-κB表达的变化
5.4.5 小鼠经吡虫啉和硫丹共同处理后PSA的变化
5.5 讨论
5.5.1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5.5.2 吡虫啉和硫丹联合暴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方式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740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402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