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烷和杜松烷型倍半萜骨架构建新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桉烷和杜松烷型倍半萜骨架构建新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碘代烯丙基硅 桉烷倍半萜 杜松烷倍半萜 全合成 Ni(0)催化的偶联反应
【摘要】:本文以官能团化烯丙基硅合成子在倍半萜类化合物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为目标,分别在桉烷(Eudesmane)和杜松烷(Cadinane)倍半萜全合成方面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全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烯丙基硅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主要合成方法,并对其近年来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概述。第二章首先概述了桉烷倍半萜骨架构筑的主要合成方法,设计了以零价镍催化的偶联反应和分子内烯丙基硅与醛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的桉烷倍半萜骨架构建的路线(Scheme 1)。环丙基酮经过氯甲基三甲基硅的格氏试剂加成、Mg I2●(Et2O)n的Julia开环得到碘代烯丙基硅,随后在零价镍的催化下与丙烯酸酯发生分子间的偶联反应,进而通过关键的分子内烯丙基硅对醛羰基的加成反应成功构筑桉烷倍半萜骨架。第三章首先概述了以青蒿素为代表的杜松烷型倍半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策略和方法,设计了以碘代烯丙基硅的Sakurai反应作为关键步骤的合成青蒿素的策略(Scheme 2)。该合成方法以便宜易得的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能顺利制备获得环丙基酮及随后的碘代烯丙基硅化合物,并对烯丙基硅与MVK的Sakurai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碘代烯丙基硅 桉烷倍半萜 杜松烷倍半萜 全合成 Ni(0)催化的偶联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缩略语简表9-10
- 1 烯丙基硅化合物的综述10-22
- 1.1 烯丙基硅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10
- 1.2 烯丙基硅化合物的合成简述10-15
- 1.2.1 Wittig反应10-11
- 1.2.2 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11
- 1.2.3 二硅烷作为硅基化试剂11
- 1.2.4 硅氢化反应11-12
- 1.2.5 β-羟基砜和 β-羟基硒化物的还原消除反应12
- 1.2.6 硅-金属化合物(M-SiMe_3)作为硅基化试剂12-13
- 1.2.7 羧酸衍生物的硅甲基化反应13
- 1.2.8 烯丙基化合物的硅基化反应13-14
- 1.2.9 以 α-氯代羰基化合物为前体来合成烯丙基硅化合物14
- 1.2.10 Julia开环反应14-15
- 1.3 烯丙基硅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15-19
- 1.3.1 分子间加成反应15-16
- 1.3.2 分子内加成反应16-17
- 1.3.3 多烯烯丙基硅的环化反应17-18
- 1.3.4 环氧烯丙基硅的环化18-19
- 1.4 多官能团取代的烯丙基硅合成子介绍19-22
- 2 桉烷倍半萜骨架的构建22-42
- 2.1 桉烷倍半萜化合物的概述22-26
- 2.1.1 桉烷化合物简介22-23
- 2.1.2 桉烷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全合成方法介绍23-26
- 2.2 桉烷倍半萜骨架的合成新方法研究26-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5
- 2.3.1 碘代烯丙基硅的制备28-30
- 2.3.2 碘代烯丙基硅与丙烯酸酯的共轭加成反应30-31
- 2.3.3 Hosomi-Sakurai反应31-35
- 2.4 小结与展望35-37
- 2.5 实验部分37-42
- 3 杜松烷倍半萜全合成新方法研究42-56
- 3.1 杜松烷倍半萜简介42
- 3.2 青蒿素概述42-45
- 3.2.1 青蒿素简介42-43
- 3.2.2 青蒿素合成研究概述43-45
- 3.3 青蒿素的合成新策略探索45-46
- 3.4 结果与讨论46-49
- 3.4.1 环丙基酮的制备46-47
- 3.4.2 烯丙基硅中间体的合成47-48
- 3.4.3 Sakurai反应条件的初步探索48-49
- 3.5 小结与展望49-50
- 3.6 实验部分50-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6
- 附录66-98
- A. 化合物谱图66-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积成;潘景行;张锐;任晓静;刘建群;;凤尾草中倍半萜类成分研究[J];中成药;2011年12期
2 吕秀香;侯蕾;黄文华;郭宝林;张连学;余竞光;;益智中2种倍半萜类成分的含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7期
3 陈庆章;吴达俊;严秉淳;;倍半萜类2—甲基—6—苯基—2—庚烯—4—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1年01期
4 邱声祥;;从杯叶海绵中分离到新的二倍半萜类成分[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1期
5 陈光英;朱国元;韩长日;李庆洋;方宏勋;毕和平;;狭瓣鹰爪花的倍半萜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年11期
6 邹建华;菖蒲的倍半萜成分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年06期
7 赵宇新;欧洲卫矛中新的倍半萜类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2期
8 吉恺;孔峰;沈涛;王小玲;许爱辉;苑辉卿;张秀田;;没药倍半萜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9 毛水春;郭跃伟;;中国东海冈村凹顶藻 Laurencia okamurai 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10年05期
10 李宗友;泽泻中4种具生物活性的倍半萜类[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芳有;张雪莲;陈杰;罗永明;;金粟兰科植物倍半萜类成分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蓝文健;李厚金;谢莹璐;赵阳;谢中梁;;南海软珊瑚内生真菌Chondrostereum sp.的倍半萜类代谢产物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唐于平;侯鹏飞;段金廒;宿树兰;刘汉清;;木香中一个新的倍半萜类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分析(英文)[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解笑瑜;王瑞;师彦平;;千年健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9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赖永继;薛永波;罗增伟;姚广民;张勇慧;;地埂鼠尾草中倍半萜的分离鉴定以及药理活性研究[A];2013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崔友;孙秀燕;张慧;;薄层色谱法鉴定莪术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永翠;茉莉酸信号途径参与调控沉香倍半萜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翠翠;桉烷倍半萜合成新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刘磊磊;中药野菊花和款冬花及草药烟管头草中倍半萜和其它成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小青;两种中国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的化学成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张婷婷;桉烷和杜松烷型倍半萜骨架构建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何欣;白木香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D];广东药学院;2015年
4 梁毅;冈村凹顶藻中的倍半萜和C_(15)~-多聚乙酰类成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5 汪孟曦;珍稀濒危南药白木香沉香倍半萜合酶基因功能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6 石长灿;基于EGFR的类药结构优化及具活性倍半萜ADME/T特征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杨欣欣;冈村凹顶藻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5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2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