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pH对吲哚美辛理化性质和离体透皮参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1 12:01

  本文关键词:pH对吲哚美辛理化性质和离体透皮参数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pH 吲哚美辛 理化性质 离体透皮参数 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pH对吲哚美辛理化性质和离体透皮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测定pH分别为5.0、5.8、6.5、7.3、8.0下吲哚美辛的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K_(app))和吲哚美辛凝胶的离体透皮参数[渗透速率(J_s)和4、12、24h累积渗透量(Q_(4h)、Q_(12h)、Q_(24h))],通过复相关分析法与回归模型确定pH、溶解度、K_(app)与离体透皮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吲哚美辛凝胶离体透皮模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pH与溶解度、K_(app)具有良好线性模型(r≥0.892 0),相关性良好(r≥0.968 0);pH、溶解度、K_(app)与离体透皮参数之间基本呈指数模型,以pH 7.3为调节临界点的对应K_(app)为3.34。结论:调节pH,可改善吲哚美辛的溶解度与K_(app);调节分子-离子存在形式,可提高吲哚美辛的Q和J_s。
【作者单位】: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
【关键词】pH 吲哚美辛 理化性质 离体透皮参数 相关性
【基金】: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No.黔科合人才[2015]4030号)
【分类号】:R917
【正文快照】: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属于吲哚类生物碱,略显酸性,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划分属于第二类,高渗透性低溶解性;作为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其抗炎、解热作用明显,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口服给药具有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存在神经副作用、致肾损伤等问题[1-2]。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建祖;吲哚美辛的新应用[J];河北医学;2001年06期

2 谌章和;吲哚美辛凝胶稳定性研究[J];医药导报;2002年02期

3 孔令春;;吲哚美辛的临床应用进展[J];海峡药学;2006年02期

4 林英;彭惠璇;;吲哚美辛的临床新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0期

5 王宇;王辉;;吲哚美辛致小儿肉眼血尿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6年04期

6 袁玉芬;;吲哚美辛栓退高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师;2007年11期

7 李栋;吲哚美辛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现代应用药学;1995年04期

8 吕银霞;吲哚美辛致轻微耳聋1例[J];西北药学杂志;1996年04期

9 赵越,刘捷,,罗淑华,付英杰,殷慧君;吲哚美辛栓治疗高热患儿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1996年04期

10 宋玉华,张云凌;吲哚美辛临床新用途[J];人民军医;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庆琴;姚如心;杜黎明;;气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的含量[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龙文清;;无保护流体室温q泄夥ú舛ㄒ┢械倪胚崦佬羀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车玲;朱宇轩;何红梅;张建祥;李晓辉;;吲哚美辛-聚合物多重相互作用构建高效传输系统[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彩霞;徐微娜;周丽坤;王爽;;吲哚美辛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效果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曹玺珉;杜黎明;;荧光法研究吲哚美辛与牛血清蛋白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亦群;唐洪梅;黄月纯;;RP-HPLC法测定关节康片中吲哚美辛的含量[A];中医药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高继东;张彩霞;;应用PET/CT靶本比值判定吲哚美辛及其衍生物对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8 华益民;周开宇;赵亮;朱琦;;吲哚美辛干预对宫内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后胎羊胎羊心肌、心功能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9 吴云霞;黄光英;龚萍;刘艳娟;;吲哚美辛致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的建立[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集[C];2004年

10 向守霞;吴海龙;康超;谢丽霞;俞汝勤;;三维内源荧光结合三维校正法用于测定复杂样中吲哚美辛含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怀德;吲哚美辛的使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丁永泉;吲哚美辛的常见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海空;吲哚美辛制伏了关节炎[N];保健时报;2007年

4 ;吲哚美辛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伴有β-catenin/c-myc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晓义;老药新用治痛经[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军;吲哚美辛乳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和药效学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5年

2 李建;吲哚美辛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霍松岷;水环境中吲哚美辛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D];四川大学;2007年

4 周健鹏;吲哚美辛贴片的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廖娟;吲哚美辛生物粘附凝胶小球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军;吲哚美辛微球缓释栓剂的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年

7 刘海燕;吲哚美辛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凌伟;吲哚美辛吗啉酯衍生物的系列合成及相关脂水分配系数和活性的测定[D];中南大学;2011年

9 罗佳文;~(131)Ⅰ标记吲哚美辛衍生物及其在荷Lewi肺癌昆明小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李和平;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4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604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9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