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微生物羰基还原酶催化法合成磷酸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

发布时间:2017-08-23 21:13

  本文关键词:微生物羰基还原酶催化法合成磷酸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还原 西他列汀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 树脂原位吸附 固定化


【摘要】:利用生物催化法制备光学活性化合物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羰基还原酶催化前手性羰基还原合成手性醇,已成为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重要合成途径。本文对利用微生物羰基还原酶催化法不对称还原4-氧-4-[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吡嗪-7(8H)-基]-1-(2,4,5-三氟苯基)丁-2-酮(2)合成抗Ⅱ型糖尿病药物磷酸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S)-3-羟基-1-[3-(三氟甲基)-5,6-二氢[1,2,4]三唑并[4,3-a]吡嗪-7(8H)-基]-4-(2,4,5-,三氟苯基)丁-1-酮((S)-1)进行了研究,实现了(S)-1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制备。采用分级筛选模型,从12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能够以苯乙酮为唯一碳源生长的89个菌株。其中24个菌株能够将前手性酮2还原为1。编号为40-1的菌株表现出最高的羰基还原酶活性和对映选择性,被选为后续研究的目标菌株。该菌株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命名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XW-40。利用响应面与单因素法对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产羰基还原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D-果糖13 g/L,牛肉膏11.2 g/L,蛋白胨28 g/L,NaCl 4.6 g/L,MgSO4?7H2O 1.2 g/L,KH2PO4 1.0 g/L,pH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时间为36 h。在优化的条件下,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菌株所产的羰基还原酶活力达326 U/g(干重细胞),较优化前提高了23%。通过对该菌株还原2制备(S)-1工艺的优化,确定最佳的底物浓度为10 g/L,细胞浓度为80 g(干重)/L,辅底物为5%(w/v)葡萄糖,助溶剂为10%(v/v)DMSO;最佳pH为7.0,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在最佳条件下反应,产率99%,ee值99%。进一步对细胞的重复利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个批次后的收率仍为47%,即在1L的反应体系中使用同一批次的细胞,可以生成的产物量高达37.4 g。为了提高底物的初始浓度与减少反应中底(产)物对羰基还原酶的抑制作用,采用树脂原位吸附技术,将底物先吸附于大孔树脂XAD-7上再加入反应体系进行转化。使用此树脂原位吸附策略,使得底物初始浓度由10 g/L提高至25 g/L,反应45 h后,产率为90.5%,ee值99%。为提高生物催化剂的稳定性,对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细胞的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5%(w/v),CaCl2的浓度为3%(w/v),细胞的包埋浓度为16%(w/v),固定化时间为6 h。采用在此最佳条件制得的固定化细胞进行还原2合成(S)-1的反应,底物的浓度为10 g/L,细胞终浓度80 g/L,反应时间35 h,产率为98.8%,ee值99%。
【关键词】:生物还原 西他列汀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 树脂原位吸附 固定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糖尿病与糖尿病药物简介10
  • 1.2 西他列汀10-14
  • 1.2.1 西他列汀化学名与结构10-11
  • 1.2.2 西他列汀作用机理11
  • 1.2.3 西他列汀的合成11-14
  • 1.3 生物催化及其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14-19
  • 1.3.1 手性与生物催化14-15
  • 1.3.2 羰基还原酶15-19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19-21
  • 1.4.1 研究意义19
  • 1.4.2 研究主要内容19-21
  • 第2章 产羰基还原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21-29
  • 2.1 前言21
  • 2.2 实验材料21-23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1-22
  • 2.2.2 土壤样品来源22
  • 2.2.3 培养基22-23
  • 2.3 实验方法23-25
  • 2.3.1 菌株初筛与分离23
  • 2.3.2 菌株复筛23-24
  • 2.3.3 菌株鉴定24-25
  • 2.4 结果与讨论25-27
  • 2.4.1 菌株的初筛25
  • 2.4.2 菌株的复筛25-26
  • 2.4.3 菌株 40-116S rDNA鉴定结果26-27
  • 2.4.4 系统进化树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29-42
  • 3.1 前言29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29-30
  • 3.3 实验方法30-32
  • 3.3.1 酶活力的测定30
  • 3.3.2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产羰基还原酶的培养基优化30-31
  • 3.3.3 类产假碱单胞菌XW-40产羰基还原酶的培养条件优化31-32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32-41
  • 3.4.1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产羰基还原酶的培养基优化32-38
  • 3.4.2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产羰基还原酶的培养条件优化38-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不对称还原制备(S)-1 转化条件的研究42-52
  • 4.1 前言42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42
  • 4.3 实验方法42-45
  • 4.3.1 细胞培养与静息细胞制备42-43
  • 4.3.2 HPLC条件43
  • 4.3.3 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43-44
  • 4.3.4 批次反应44
  • 4.3.5 制备规模生物还原反应44-45
  • 4.4 结果与讨论45-51
  • 4.4.1 水溶性辅溶剂对反应的影响45-46
  • 4.4.2 pH对反应的影响46
  • 4.4.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46-47
  • 4.4.4 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47-48
  • 4.4.5 细胞浓度对反应的影响48
  • 4.4.6 辅底物对反应的影响48-50
  • 4.4.7 催化还原2合成(S)-1 的时间历程的研究50
  • 4.4.8 批次反应50-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树脂原位吸附与细胞包埋固定化的研究52-65
  • 5.1 前言52-53
  •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53-54
  • 5.3 实验方法54-57
  • 5.3.1 树脂原位吸附54-55
  • 5.3.2 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化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的研究55-57
  • 5.4 结果与讨论57-63
  • 5.4.1 树脂原位吸附57-60
  • 5.4.2 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化类产碱假单胞菌XW-40细胞制备条件的优化60-63
  • 5.5 本章小结63-6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3
  • 附录A 部分HPLC图谱73-75
  • 附录B 供试菌株 40-116S rDNA序列与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2-3(HQ285878.1)序列比对结果75-77
  • 附录C 1H NMR与 13C NMR谱图77-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婷;刘媛;东鸿鑫;夏超;石金城;;2型糖尿病治疗药西他列汀的合成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21期

2 石小丹;李啸;张松;罗宇笛;谈亚丽;;均匀设计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产酮基还原酶培养基[J];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3 张航;陈曦;冯进辉;鲍锦库;吴洽庆;朱敦明;;高通量筛选具有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羰基还原酶[J];生物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4 薛芳;李红梅;黄艳青;高露娇;侯立琪;;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产羰基还原酶工程菌发酵条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年02期

5 舒学香;孙丽慧;郑裕国;;羰基还原酶产生菌Candida sorboxylosa的筛选与产酶条件优化[J];工业微生物;2013年05期

6 郁惠蕾;黄磊;倪燕;许国超;许建和;;羰基生物还原法合成手性醇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3年03期

7 柳英帅;王岩萍;郭锦材;张兴贤;;抗2型糖尿病药西他列汀关键手性中间体的合成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2年05期

8 杨凤萍;许善峰;沈云霞;王爱勤;杨生妹;;微生物转化法生产度洛西汀中间体手性醇菌株的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02期

9 宫绪敏;聂尧;徐岩;肖荣;Gaetano T.MONTELIONE;;羰基还原酶辅酶结合域位点突变对其不对称催化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12年02期

10 欧玲;谢谚;许建和;;还原酶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的应用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727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727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