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复合微囊缓释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复合微囊缓释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乙酰氨基酚 微囊 复凝聚法 复合缓释 正交试验 缓释栓
【摘要】:目的: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制备AAP复合微囊栓剂,具有良好释放效果。方法:考察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过程的处方和工艺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同时采用复合缓释技术(速释部分+微囊缓释)制备复合微囊缓释栓剂,考察其释药行为。结果:建立了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方法,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囊材用量各为7g(溶液浓度7%),药物用量为8g,搅拌速度为300r·min-1,制备温度55℃。此条件制备的微囊形态圆整,粒径均匀,重复性好,包封率为(79.71±0.10)%,载药量为23.11±0.69%。微囊有缓释效果,拟合缓释方程符合一级方程。制备的复合微囊栓与普通栓剂相比,具有更好的释放效果,其中缓释过程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基于普通栓剂与复合微囊技术制备的新型AAP栓具有更佳的释药特性。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微囊 复凝聚法 复合缓释 正交试验 缓释栓
【基金】:国家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1230002)
【分类号】:R943
【正文快照】: 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药物的微囊化处理有诸多优良特性,尤其是缓释性能[2-5],而栓剂因其应用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在国内外研究应用广泛[6],近年来随着微粒给药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栓剂的生物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薇;对乙酰氨基酚及复方制剂[J];中国药房;2001年02期
2 荣伟杰,刘明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去痛片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J];淮海医药;2002年02期
3 陈恭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速效伤风胶囊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J];蛇志;2002年01期
4 张宝旭,贾凤兰,阮明;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毒性机制的实验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郑巍巍,傅红兴,郑艳;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的制备[J];医药导报;2004年12期
6 张俊霞;对乙酰氨基酚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年06期
7 徐金保;徐骊;;国产对乙酰氨基酚红光物质与国外样品的质量对比[J];中国药品标准;2004年06期
8 韩飞飞,吴绵斌,李范珠;对乙酰氨基酚中空栓的研制及其质量考查[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9 张亚;杜芳艳;;对乙酰氨基酚在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J];分析试验室;2011年01期
10 覃明丽;李华春;谭克俊;;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娟;苏梦翔;狄斌;丁黎;鲁涓;王晶;陆铭;;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紫外-荧光检测器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与盐酸曲马多的浓度[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2 周桂荣;李云立;陈玉洁;沈福星;王勇;;对乙酰氨基酚软胶囊内容物混悬稳定性考察[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3 白海娇;张莉;黄哲u&;;HPLC法和紫外双波长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结果比较与建议[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谭亲友;陈根Y,
本文编号:767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767706.html